痔瘡病是怎麼形成的

  痔瘡病的誘發因素很多,其中便祕、長期飲酒、進食大量刺激性食物和久坐久立是主要誘因,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痔瘡病的形成

  ***一***肛墊下移學說

  肛管血管墊是位於肛管和直腸的一種組織墊,簡稱“肛墊”,系出生後就存在的解剖現象。當肛墊鬆弛、肥大、出血或脫垂時,即產生痔的症狀。肛墊由3部分組成:①靜脈,或稱靜脈竇;②結締組織;③Treitz肌,該肌是指介於肛門襯墊和肛管內括約肌之間的平滑肌,它具有固定肛墊的作用,當Treitz肌肥厚或斷裂時,肛墊則脫垂。Goligher認為,若在痔切除時保留Treitz肌,則可防止損傷括約肌,減少手術創面,有利傷口癒合。他報告100例,80%創口一期癒合,術後疼痛輕,多數人排便無痛苦。正常情況下,肛墊疏鬆地附著在肌肉壁上,排便後借其自身的纖維收縮作用,縮回肛管。當肛墊充血或肥大時,即易受傷而出血,並可脫出於肛管外;肛墊充血的程度除受肛管壓力影響外,如便祕、妊娠等,還與激素、生化因素及情緒有關。

  ***二***靜脈曲張學說

  從解剖上看,門靜脈系統及其分支直腸靜脈都無靜脈瓣,血液易於淤積而使靜脈擴張,加之直腸上、下靜脈叢壁薄、位淺、抵抗力低,末端直腸粘膜下組織又鬆弛,都有利於靜脈擴張,若加上各種靜脈迴流受阻的因素,如經常便祕、妊娠、前列腺肥大及盆腔內巨大腫瘤等,都可使直腸靜脈迴流發生障礙而擴張彎曲成痔。肛腺及肛周感染也可引起靜脈周圍炎,靜脈失去彈性而擴張成痔。

  ***三***遺傳、地理及食物因素

  遺傳是否可致痔的發生,目前無確切證據,但痔患者常有家族史,可能與食物、排便習慣及環境有關。多數人相信發展中的國家痔的發病率低,如在非洲農村患痔者少見,可能與高纖維食物飲食有關。目前,在發達國家多食高纖維飲食,除了預防大腸癌的發生,也可減低痔的發病率。

  我國目前多數醫家認為,痔的發生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解剖學原因:人在站立或坐位時,肛門直腸位於下部,由於重力和臟器的壓迫,靜脈向上迴流頗受障礙。直腸靜脈及其分枝缺乏靜脈瓣,血液不易迴流,容易瘀積。其血管排列特殊,在不同高度穿過肌層,容易受糞塊壓迫,影響血液迴流。靜脈又經過粘膜下層的疏鬆組織,周圍缺乏支架固定,容易擴張屈曲。

  二、遺傳關係:靜脈壁先天性薄弱,抗力減低,不能耐受血管內壓力,因而逐漸擴張。

  三、職業關係:人久站或久坐,長期負重遠行,影響靜脈迴流,使盆腔內血流緩慢和腹內臟器充血,引起痔靜脈過度充盈,靜脈壁張力下降,血管容易瘀血擴張。又因運動不足,腸蠕動減少,糞便下行遲緩,或習慣性便祕,可以壓迫和刺激靜脈,使區域性充血和血液迴流障礙,引起痔靜脈內壓力升高,靜脈壁抵抗力降低。

  四、區域性刺激和飲食不節:肛門部受冷、受熱、便祕、腹瀉、過量飲酒和多吃辛辣食物,都可刺激肛門和直腸,使痔靜脈叢充血,影響靜脈血液迴流,以致靜脈壁抵抗力下降。

  五、肛門靜脈壓力增高:因肝硬變,肝充血和心臟功能代償不全等,均可使肛門靜脈充血,壓力增高,影響直腸靜脈血液迴流。

  六、腹內壓力增加:因腹內腫瘤、子宮腫瘤、卵巢腫瘤、前列腺肥大、妊娠、飲食過飽或蹲廁過久等,都可使腹內壓增加,妨礙靜脈的血液迴流。

  七、肛門部感染:痔靜脈叢先因急慢性感染髮炎,靜脈壁彈性組織逐漸纖維化而變弱,抵抗力不足,而致擴大麴張,加上其它原因,使靜脈曲張逐漸加重,生成痔塊。

  痔塊主要由擴張靜脈、海綿狀組織和結締組織間質構成。靜脈擴張彎曲,其壁變薄,外膜和中層萎縮,壁內彈力纖維組織變成纖維組織也有的靜脈無改變 ]。靜脈內可有血栓形成,靜脈外有血塊。常有急慢性炎症,可見因細胞浸潤,有時形成小膿腫。海綿狀組織,叫直腸海綿體,由很多血管小球組成,球內有短小並能彎曲的小動脈。有時有動靜脈瘻,在痔塊內可摸到動脈搏動。內痔表面是柱狀上皮,外痔表面是鱗狀上皮。

  痔瘡病的臨床表現

  1、主要表現為便血,便血的性質可為無痛、間歇性、便後鮮血,便時滴血或手紙上帶血,便祕、飲酒或進食刺激性食物後加重。

  2、單純性內痔無疼痛僅墜脹感,可出血,發展至脫垂,合併血栓形成、嵌頓、感染時才出現疼痛。

  3、內痔分為4度。①Ⅰ度 排便時出血,便後出血可自行停止,痔不脫出肛門;②Ⅱ度 常有便血;排便時脫出肛門,排便後自動還納;③Ⅲ度 痔脫出後需手輔助還納;④Ⅳ度 痔長期在肛門外,不能還納;其中,Ⅱ度以上的內痔多形成混合痔,表現為內痔和外痔的症狀同時存在,可出現疼痛不適、瘙癢,其中瘙癢常由於痔脫出時有粘性分泌物流出。後三度多成混合痔。

  4、外痔平時無特殊症狀,發生血栓及炎症時可有腫脹、疼痛。

  痔瘡病的治療

  1、非手術治療

  無症狀的痔不需治療;有症狀的痔無需根治;以非手術治療為主。

  ***1***一般治療 適用於絕大部分的痔,包括血栓性和嵌頓性痔的初期。注意飲食,忌酒和辛辣刺激食物,增加纖維性食物,多攝入果蔬、多飲水,改變不良的排便習慣,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服用緩瀉劑,便後清洗肛門。對於脫垂型痔,注意用手輕輕託回痔塊,阻止再脫出。避免久坐久立,進行適當運動,睡前溫熱水***可含高錳酸鉀***坐浴等。

  ***2***區域性用藥治療 已被廣泛採用,藥物包括栓劑、膏劑和洗劑,多數含有中藥成分。

  ***3***口服藥物治療 一般採用治療靜脈曲張的藥物。

  ***4***注射療法 對Ⅰ、Ⅱ度出血性內痔效果較好;將硬化劑注射於黏膜下層靜脈叢周圍,使引起炎症反應及纖維化,從而壓閉曲張的靜脈;1月後可重複治療,避免將硬化劑注入黏膜層造成壞死。

  ***5***物理療法 鐳射治療、冷凍療法、直流電療法和銅離子電化學療法、微波熱凝療法、紅外線凝固治療,較少用。

  ***6***膠圈套扎 套扎痔根部,阻斷其血供以使痔脫落壞死;適用於II、III度內痔,對於巨大的內痔及纖維化內痔更適合。

  2、手術治療

  ***1***手術指徵 保守治療無效,痔脫出嚴重,較大纖維化內痔、注射等治療不佳,合併肛裂、肛瘻等;

  ***2***手術原則 通過手術使脫垂肛墊復位,儘可能保留肛墊的結構,從而術後儘可能少地影響精細控便能力;

  ***3***術前準備 內痔表面有潰瘍、感染時,先行通便、溫熱水坐浴保守治療,潰瘍癒合後再手術;做腸道準備。

  ***4***手術方式 ①血栓性外痔剝離術 適用於血栓性外痔保守治療後疼痛不緩解或腫塊不縮小者。②傳統痔切除術 即外剝內扎術。③痔環切術***Whitehead術*** 教科書上的經典術式,易導致肛門狹窄,目前臨床很少應用。④PPH手術 吻合器痔上直腸黏膜環切釘合術。為義大利Longo醫生所創,1998年開始推廣,主要適用於脫垂型III-IV度混合痔、環形痔,以及部分出血嚴重的II度內痔。PPH治療脫垂痔的機理:環形切除直腸下端2~3釐米黏膜和黏膜下組織,恢復正常解剖結構,即肛墊回位;黏膜下組織的切除,阻斷了痔上動脈對痔區的血液供應,使術後痔體萎縮。PPH手術與傳統痔切除術相比,手術時間短、術後疼痛輕、恢復快、併發症少,但器械的價格較昂貴。

  ***5***術後處理 觀察有無併發症發生,注意飲食,保持大便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