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教育幼兒的小故事

  有很多的孩子都細化能聽故事,所以大多數的媽媽都會用一些名人故事教育孩子。下面為您精心推薦了名人教育的小故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子欲養而親不待

  孔子在前往齊國的路上,突然聽到有人在哭,聲音顯得很悲哀。

  孔子對駕車的人說:“這哭聲,雖然聽起來很悲哀,卻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聲啊!”

  於是,趕著馬車尋聲到前面,前進一小段路後,便看到一個不尋常的人,身上掛著鐮刀,繫著白帶,在那裡失聲痛哭,然而卻不是哀喪之哭。

  孔子於是下車,上前問道:“先生,請問您是什麼人呢?”

  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問:“您現在並不是服喪的時候,為何會哭得這樣悲傷呢?”

  丘吾子哽咽地說:“我此生有三個過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覺悟到,但已經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問:“您的三個過失,可以讓我聽聞嗎?希望您能告訴我,不要有什麼隱諱啊。”

  丘吾子悲痛地說:“我年輕時喜歡學習,可等我到處尋師訪友,周遊各國回來後,我的父母卻已經死了,這是我第一大過失;在壯年時,我侍奉齊國君王,然君王卻驕傲奢侈,喪失民心,我未能盡到為人臣的職責,這是我第二大過失;我生平很重視友誼,可如今朋友間卻離散斷絕了,這是我第三大過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嘆道:“樹木想要靜下來,可是風卻刮個不停;兒子想要奉養父母,父母卻不在了。過去了永遠不會再回來的,是年齡啊;再也不能見到的,是父母啊!就讓我從此辭謝這個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盡了。

  孔子很感嘆地對弟子們說:“你們應記著此事,這足以作為我們的借鑑啊!”

  司馬光教子節儉

  司馬光系北宋大臣、史學家,他的一生不僅自己生活十分儉樸,更把儉樸作為教子成才的重要內容。他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謹身節用。

  他常說:“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卻“不敢服垢弊以矯俗於名”。他教育兒子說,食豐而生奢,闊盛而生侈。為了使兒子認識崇尚儉樸的重要,他以家書的體裁寫了一篇論儉約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強烈反對生活奢糜,極力提倡節儉樸實,並明確指出:古人以儉約為美德,今人以儉約而遭譏笑,實在是要不得的。他告誡兒子:“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

  司馬光還不斷告誡孩子說:讀書要認真,工作要踏實,生活要儉樸,具備這些道德品質,才能修身、齊家,乃至治國、平天下。在他的教育下,兒子司馬康從小就懂得儉樸的重要性,並以儉樸自律。他歷任校書郎、著作郎兼任侍講,也以博古通今,為人廉潔和生活儉樸而稱謄於後世。

  居里夫人的家教藝術

  居里夫人原籍波蘭,後為法國的物理學家、化學家,一生科研工作十分繁忙,然而她很善於抓緊時間對子女進行早期教育,並能把握孩子智力發展的年齡優勢。譬如,居里夫人在女兒不到1歲時,就讓她開始所謂的“幼兒智力體操”訓練,讓她廣泛接觸生人,到動物園看動物,讓她與貓玩;讓她到公園去看綠草、藍天、白雲,看色彩絢麗的各種植物和人群;讓她到水中拍水,使她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孩子大點後,居里夫人又開始了一種帶藝術色彩的“智力體操”,教孩子唱兒歌和講童話。再大些,就開始智力訓練和手工製作,如數的訓練,字畫的識別,彈琴、作畫、泥塑,讓她自己在庭園種植植物、栽花、種菜等,並抽出時間與她們散步,在散步時給她講許多關於植物和動物的趣事,如種子是怎樣在花里長成的、小老鼠和鼴鼠是怎樣打洞的、哪裡能找到兔子窩等等。她的教育都力求從實物開始,且每天更新,以提高孩子興趣。她還教孩子騎車、烹調等。全方位幼兒早期“智力體操”訓練,不僅使孩子增長了智力,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各種能力,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錘鍊了性格。

  舜的故事

  《史記》中記載,舜的父親是個瞎子,生母去世後,父親又娶了一個妻子,並生了一個兒子。父親喜歡後妻的兒子,總想殺死舜,遇到小過失就要嚴厲懲罰他。但舜卻孝敬父母、友愛弟弟,從來沒有鬆懈怠慢。舜非常聰明,他們想殺死舜的時候,卻找不到他,但有事情需要他的時候,他又總在旁邊恭候著。

  有一次,舜爬到糧倉頂上去塗泥巴,父親就在下面放火焚燒糧倉,但舜藉助兩個斗笠保護自己,像長了翅膀一樣,從糧倉上跳下來逃走了。後來,父親又讓舜去挖井,舜事先在井壁上鑿出一條通往別處的暗道。挖井挖到深處時,父親和弟弟一起往井裡倒土,想活埋舜,但舜又從暗道逃開了。他們本以為舜必死無疑,但後來看到舜還活著時,就假惺惺地說:“你跑到哪裡去了?我們特別想你啊……”他們經常想方設法害舜,但舜不計前嫌,還像以前一樣侍奉父親、友愛弟弟。後來他的美名遠揚,堯帝知道後,就把兩個女兒嫁給他,並讓位於他,天下人都歸服於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