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家長育兒知識文章

  幼兒有上進心,表示欲強,希望得到家長們褒揚。家長們應正確引導,恰當鼓勵,讓幼兒良好的表示慾望得以充分發揮。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兩篇幼兒園家長育兒知識文章,歡迎閱讀。

  ***一***

  給家長的好知識——包括自己穿脫-衣服、鞋襪、收拾、整理衣服和床鋪,獨立進餐和洗盥,自己洗臉、洗腳和洗小手帕等。孩子自理能力差,主要原因有:

  1、家庭成員的溺愛包辦。

  在幼兒園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師都注意培養孩子自己學做,從小養成孩子做各種力所能及的事情的習慣。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爺爺奶奶常溺愛孩子,嫌孩子自己吃飯太慢或弄髒衣服而急於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

  全部由成人包攬,養成孩子事事依賴成人的壞習慣。

  2、孩子沒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

  孩子因年齡小,在自理時常不懂程式和方法,碰到實際困難,爸爸媽媽不是教會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導致孩子不會自理。

  3、缺少必要的反覆練習的機會。

  孩子剛學會穿衣服時興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勵表揚。但學會後孩子便失去興趣而不願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練習的機會。

  那麼怎樣訓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從小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獨立能力呢

  1、 根據孩子生理髮展特點,逐步提出要求,從易到難,從簡到繁。

  2-3歲的孩子可訓練自我服務的各項本領,如吃飯、洗手、刷牙、包括自己上廁所

  2、為孩子生活自理創設必要的、合理的條件。

  如:最好有自己的小床、小被子;衣服要放置在低矮的櫥裡,便於孩子取放;洗臉盆要小而輕便,洗臉巾要短且薄等。

  3、教會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方法和技能。

  如:教孩子擦臉順序是:用毛巾擦眼睛、臉部、鼻子萬嬰育兒跟蹤、前額,然後擦耳朵、耳背,最後擦頸部等。

  4、要持之以恆,反覆訓練。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在實踐中不斷鞏固,從而養成自覺愛勞動的習慣。成人對孩子做得好的,要及時給予表揚,同時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好表率作用。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於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後的生活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但現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於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的環境。所以,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至關重要,我們要把這項能力的培養作為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有專家指出:幼兒能力與習慣的培養是在學前期。作為幼兒園,我們能否抓住這個關鍵階段,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與生活自理現狀,有的放矢地對幼兒進行教育,是幼兒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關鍵。

  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脫-衣服、鞋襪、收拾整理衣服、獨立進餐、自己洗臉。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綱要》中也明確指出:要培養幼兒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面我針對孩子自理能力差,說一下原因:

  1、家庭成員的溺愛包辦。現在的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由於父母包攬了所有的家務勞動,只重視對孩子的智力投資,輕視了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在幼兒園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師都注意培養孩子自己學做,從小養成孩子做各種力所能及的事情的習慣。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爺爺奶奶常溺愛孩子,怕孩子自己吃不飽或太慢而急於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攬,養成孩子事事依賴成人的壞習慣。

  2、孩子沒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孩子因年齡小,在自理時常不懂程式和方法,碰到實際困難,爸爸媽媽不是教會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導致孩子不會自理。

  3、缺少必要的反覆練習的機會。孩子剛學會穿衣服時興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勵表揚。但學會後孩子便失去興趣而不願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練習的機會小說下載。

  那麼怎樣訓練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從小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獨立能力呢?

  一、增強幼兒的生活自理意識

  家長無條件的包辦代替,使幼兒形成一種錯誤認識:自己不願意乾的事情,父母會幫著幹***要喝水了,父母會端水來;要起床了,父母會給穿衣服……***,我們要通過各種形式,讓幼兒知道,自己已經長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二***

  從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他的學習我基本上不管的,我一直想著幫他多發展發展自己的弱項,結果這幾年下來,他還是依然故我地只熱愛學習和自娛自樂。既然熱愛學習是他的長項,我就講講如何培養孩子熱愛學習吧。

  如何培養孩子熱愛學習的好習慣,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家長也要熱愛學習,要與孩子共同學習共同進步。試想,如果家長整天就喜歡看電視劇閒聊天什麼的,孩子還能熱愛學習嗎?其實這很簡單,做為家長,平時少看一點電視,多看一會兒書,上網的時候少玩一會兒遊戲,多看一些文章,甚至動手寫一點小文章,不時地讀給孩子聽聽什麼的。

  再就是在孩子面前可以適當地充當學生,讓孩子休會到知識帶來的成就感。一個不算太難的問題,跟孩子說自己不會,讓孩子想辦法講給咱們聽,幫咱們解答,這樣他在對咱們講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就對相關的知識總結梳理印象深刻了,再就是當孩子講完了,咱們一定要表現出自己的恍然大悟,讓孩子感受到他能解答大人的難題,自然而然他就會有成就感。慢慢地他也就會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知識的樂趣。孩子學習英語,學習拼音什麼的,相信咱們這個年齡的人,如果不是專門學的話,早都忘光光了,多看看孩子的書,多向孩子學習學習,不明白的地方問問他,他還很高興很樂意地教咱們,這樣多好。

  第三條就是不管就是最好的管。對於孩子的作業啊遊戲不要干涉的太多,讓他有安排時間的自由,讓他有自己選擇的自由。孩子看什麼書,玩什麼遊戲,大人適當地引導,主要選擇權交給孩子。大人管的太多了,他什麼事都依賴父母,如果咱們不管,讓他自己學習,自己安排遊戲,可能他遇到困難或者問題他就會主動找大人來商量討方案。這樣自然地也就把被動學習改為主動學習了。其實家長忙不見得是壞事,讓孩子知道大人就是要好好工作,孩子就是要好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