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教育孩子經常犯什麼錯誤

  “教育”是以知識為工具教會他人思考的過程,思考如何利用自身所擁有的創造更高的社會財富,實現自我價值。那麼,?

  身邊有人照看孩子就好了

  很多父母把孩子的安全看作為第一,認為孩子只要沒有危險就好,但是這種想法往往是錯誤的。其實,孩子從出生開始,就一直需要和外界進行互動,比如和別人交流,擁抱,關注的目光,我們很多家庭的關注點都在於環境是否安全,從而忽略了孩子是否可以和外界有很好的連結。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往往導致人際關係較差,情商較低,性格內向以及壓抑,以及導致今後的心理問題。嚴重者在兒童期和青少年期會出現思維遲緩,缺少安全感和愛心。

  過分比較孩子與其他孩子

  我們中心接待過很多家長,家長往往第一個反應就是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對比,然後說,你看某某多好.......其實,很多家長這樣的做法只能帶給孩子對父母的不滿和痛苦,以及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這種比較心理很容易在青春期孩子叛逆期中和父母形成瘋狂的對立。

  不尊重孩子隱私權

  目前我們還有很多父母有著傳統的觀念,認為子女和父母應該沒有間隔,孩子應該毫無保留地告訴所有關於他的事情。然而,事實恰恰相反,我們父母越是著急想知道孩子心理想法,孩子往往越是保密,情急之下父母就會採用非常措施,比如翻看孩子的日記,聊天記錄和留言,沒有尊重孩子的隱私權。如果被孩子得知,不得避免的又是一次艱苦的冷戰。

  指定孩子未來發展方向

  很多父母從自己的生活閱歷以及社會經驗來判斷,孩子朝哪個方向發展會比較成功,即使孩子不適合或者是對與父母指定的發展法相不喜歡,父母也要強迫孩子屈服,在這些壓力下,往往孩子不快樂,父母的壓力也不小,整天需要監督孩子是否完成父母指定的學習目標。青春期叛逆時期的孩子則會讓父母感覺有強烈的反差,這時候父母運用原有的教育方式就很難去教育孩子了。

  學習成績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

  很多父母和老師把學習成績作為評判孩子是否努力和聰明的唯一標準,看到孩子學習成績下降嚴厲責備,這樣做往往孩子的成績並不能提高多少,反而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最為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有抑鬱症的孩子最早的負面情緒就是來自於責備。在學校的成績並不代表全部,發展孩子的興趣,活力,能力以及毅力才是影響孩子是否成功的主要因素。有些父母經常認為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並且覺得孩子應該把全部的時間拿來學習。我們做過一個調查,發現經常做家務的孩子將來的生活會比較幸福,通過學習處理家務事,孩子動手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增強,並且比較能面對挫折。

  家庭生活缺乏輕鬆和幽默

  父母在孩子面前總是保持著嚴肅,家庭的氣氛大多是逼迫孩子學習,同時,家長總是拿愛作為對孩子要求的藉口,這麼說有可能會引起一些人的批評,但是恰恰就是這樣,我們總是能聽到父母說一句話,我們是為你好,應為愛你,才這樣做的。

  教育孩子要懂得技巧,找到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甚至,有時候需要學習如何教育和養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