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知識父母必讀

  下面揭示的這五點,確實而且以極其龐大的群體深藏在我們中國父母中,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以及人性的解放,繼續摒持這樣的思想對自己和孩子都是有害無益的。下面就讓小編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吧,希望大家喜歡。

  

  一孩子是個人財產

  很多中國父母都認為孩子是自己的,把孩子看作是個人的私人財產,認為我愛怎麼管就怎麼管,想打想罵,想親想寵是我自己的事情,別人管不著。這種思想著實醜陋。孩子是做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來到這個世界,它存活,就有應得的關愛和尊重,而不是附屬於某一個人,他最終有權力獨立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動,而這也是無法違背的人性規律。所以,西方國家在法理上認為“孩子是屬於社會的”,而正因為這樣的觀點讓孩子得到了更完善的保護,比如歐美一些國家,家長打罵孩子就是非法的,嚴重的會剝奪其監護權而讓孩子生活到代管家庭。據西方的資料統計,孩子80%以上的傷害來自父母,而基於“孩子是父母的個人財產”這一思想,中國社會和政府對孩子傷害案件的監督也往往流於形式,很多父母只是被警告後,受虐的孩子卻不得不回到不堪的家庭繼續呆著。古人說,“發之體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前面的大意是我們細到毛髮到身體面板都是父母給的,我們沒有權力支配毀傷。但事實呢,父母給予了孩子生命,可以幫助卻無法支配孩子的人生。但這也說明,把孩子看作是個人私有物,是有其深刻歷史淵源的。

  二養兒防老

  另一個具有歷史淵源的傳統醜陋思想就是養兒防老。而這個傳統似乎還在國家的提倡下,嘀芟苒疾有意推脫而把“養老”的責任轉稼給子女,前段時間把“常回家看芬簡砝鬃看”入法不就是很好的說明嗎?而這似乎也符合了萬千中國家長們“養兒防老”的無助思想,即我們養孩子,是為了等老的一天,讓孩子再養著我們!如果真這樣,身為奶爸,我為育兒感到悲哀,因為我愛小容小韜有底線但卻是無條件的,任何時候都愛,等老了也愛,我養他們沒有目的性,只希望他們健康快樂;我為自己感到悲哀,我再老,只要還有動的那一天,我就是自立自尊的,我不依賴於任何人而活著,包括自己的孩子,我還會有自己生命和生活的精彩,別人無權干涉;我為孩子們感到悲哀,原來父母生我養我,只是為了將來反哺而已。在舊時,這種思想無可厚非,那時人人飢不飽腹,大部分人靠下力種田地為生,人老了,真的需要在體力上讓孩子幫助自己,但隨著社會物質的豐富,已經解決溫飽問題,所以養兒防老已經缺乏了一定的社會基礎。或許有人會說,“精神也需要呢,難道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不希望孩子經常回家看看嗎?何況孝順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這與父母的自強自力自尊自愛並不矛盾,我只希望每一個父母等老了那一天,也能在任何人面前,包括在孩子面前活得實實在在,理直氣壯的,我們每個人直到死,都要保持獨立的自我人格。我們不必依賴孩子“養”我們。何況,只要把孩子教育成一個自強自立,有愛心,有責任,懂得尊重生命和他人的人,感恩父母自是在情理之中。我們不單是為了防老而生孩子,同樣,孩子也不是隻為報答父母而來到這個世界的。

  三專制式的家長制

  中堂痍孑肢國的絕大多數家庭都是專制式的家長制。這似乎也是中國的傳統。大到國家,中國的土地上歷來就是“萬人之尊”的皇帝制,即便諸國戰亂,也總要合併在一起,到頭來還是“一個人說了算”芟坳葩津,到近代明清,更發展到“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令人髮指的程度。小到一個單位,“十個副職都不抵不過一個正職”,還是有一個眾人之上的絕對統治者;而到了我們家庭,似乎也還是國家和社會的縮影,大家想想封建的家長制吧,在一個家庭裡,父輩的權力與人俱來就是高高在上,不可抗拒的。即使發展到現代,這種根深締固的思想還一直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中國的父母們,在家裡,父母是有絕對權威的,孩子所做的事情就只有遵從,而從日常口頭禪就可以聽出,很多人喜歡“聽話”的孩子,誇獎一個孩子也喜歡說,“這孩子真好真聽話!”而一個孩子變得沒有原則沒有自我思想的“聽話”,不就是專制式家長缺度的產物嗎?它剝奪了孩子的自我發展,自我意識,自尊感,或者專制往往伴隨著暴力,孩子往往為了一時的“安全”而委曲求全,心裡卻一直憤恨……中國曆來一直比較缺乏民主上的自由,孩子的聲音往往被父母專斷的呵責聲淹沒,在這樣的環境下,怎麼可能培養出有熱情,有活力,有潛力,有創造性的下一代呢?

  四重物質享受

  中國父母還有一個醜陋思想,就是太注重物質和身體上享受了。很多父母一直無原則的把最好吃的最有營養的東西都留給孩子們,不喜歡看到孩子勞作受苦,喜歡寵著他們,儘可能的讓他們的吃喝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中國的肥胖孩子越來越多,其實跟父母的不適當餵養有直接關係。而與此同時,體質卻越來越下降,近年中小學運動會孩子猝死的事件不絕於耳,甚至有大學還取消了1000米長跑的身體考核專案,可見,我們孩子的身體是享受太多,鍛鍊太少了!這也是有歷史淵源的,以前只有窮苦人家才步行,地主家的一出門則備轎子,那是一種權勢和尊嚴的體現和炫耀,時至今日,一出門就有車,似乎也成了家庭顯赫的一種標誌,人們管那叫“享福”,而其實,我們的孩子不需要這種“福氣”,多領他們走走,讓他們跑跑,對成長和健康才更有幫助。人活著就需要“動”的。北京有兩位老者退休,A老者早晚繞城牆走一大圈,見識路中的風景,B老者出門就坐車,閒時則在牆根晒太陽,懶於活動,結果B老者不到六十就突發疾病,臥床兩年而死,而B老者活到80了還健步如飛。物質享受都是有條件的,孩子過早過多的物質享受,也不利於他們的品德培養,往往形成懶惰,自大,揮霍,敗家,虛榮等缺點。

  五不合時勢的教育引導

  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中國的父母對於孩子成長思想上的引導往往不合時勢,該進時則退,該退呢,則進。比如孩子的性教育,應該讓他們知道的,卻遮遮掩掩;應該培養男女純潔友誼時,卻無情獵殺……很多父母總喜歡用大人的思想去考慮孩子,然後扣大帽子,如臨大敵。而孩子年長時,則又嫌孩子不懂這不懂那,又總希望孩子一夜間變成“情聖”,馬上去談戀愛然後結婚生子才好……沒有開花的過程怎麼拿得來果實呢?中國的父母們限制太多要求太多,卻又期望太多,想得到太多,於是,對孩子的失望情緒隨著孩子的長大,越來越多。有因總是有果。有責任時要勇於考慮自己,以為盡到了努力,就盡到責任,卻從不問,這樣的努力對不對,值不值得?所以,科學的,符合孩子成長健康的教育引導對父母非常重要,這關係到自己和孩子將來是否快樂。

  注意事項

  上面的這些思想或許只是一部分,但我們在育兒過程中,要時刻有所自省和反思,隨著孩子的成長及時學習補充更新知識,充實自己,用正確的思想來指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