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種植秋冬茬溫室大棚茄子

  茄子種植面積也隨之增加,大部分菜農茄子種植技術較薄弱,為指導各位菜農溫室大棚建設內秋冬茬茄子的生產,提高菜農種植產量和經濟效益,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秋冬茬溫室大棚茄子的種植方法。

  秋冬茬溫室大棚茄子的種植:品種選擇

  日光溫室茄子栽培應選用抗寒性強,耐弱光、抗病性強的品種。比較適宜的品種有早熟京茄一號、北京五葉茄、六葉茄、京圓一號、 園雜16號等。

  秋冬茬溫室大棚茄子的種植:適時播種

  北京地區日光溫室秋冬茬茄子種植一般8月下旬播種,9月下旬定植,11月下旬至2月下旬陸續採收。

  種子處理

  將種子用10%磷酸三鈉或%高錳酸鉀浸種15—20分鐘,撈起用清水沖洗乾淨,將沖洗乾淨的種子放在30℃左右的溫水中繼續浸泡6—8小時,洗淨種皮上的粘液,用乾淨的溼毛巾或紗布包好放在25—30℃黑暗的地方催芽,待到有60%左右的種子“裂嘴”時即可播種。

  營養土

  一般取無病蟲源肥沃的田園土5份,腐熟農家肥4份,礱糠灰1份。 另外,每立方米 加入磷酸二銨2公斤,充分混合、碾碎、過篩,即做成床土。

  育苗床

  鋪床方法是,先鋪一層粘重土壤,耙平踩實,上面鋪3~5釐米的營養土,然後澆透水,將催過芽的種子均勻撒播在床面上,再覆蓋1釐米厚的營養土。

  播種

  當催芽種子70%以上破嘴***露白***即可播種,播種前澆足底水,溼潤至床土深10釐米。水滲下後用營養土薄撒一層,找平床面,均勻撒播種子。播後覆營養土釐米-釐米。每平方米苗床再用綠亨一號可溼性粉劑2克,拌幹細土均勻薄撒於床面上,防治猝倒病。播種出苗後棚頂須覆蓋遮陽網或稻草。

  播種量

  每畝栽培面積用種量50克左右。每平方米苗床播種10克。

  壯苗標準

  苗齡3-4片葉展開,葉片平展,葉色綠,節間短、株高小於8釐米,無病蟲害。

  秋冬茬溫室大棚茄子的種植:苗期管理

  水分管理

  以滿足秧苗對水分的需要為原則,既不要澆水過多,也不要過分控制水分。 通過觀察秧苗長勢和表土水分情況酌情處理。當表土已幹,中午秧苗有輕度萎蔫時,應選晴天上午適當澆水。在秧苗正常生長的情況下以保持畦面見幹見溼為原則。

  肥水管理

  如果床土有機肥充足,秧苗生長正常,一般不需追肥。如發現苗子顏色淡綠,秧 苗細弱,可用溫水將磷酸二氫鉀和尿素按1∶1比例溶解後配成%溶液用噴壺噴灑,隨後用 清水再噴灑一遍,以防燒傷葉片。

  分苗緩苗後,追一次提苗肥,在苗床內撒一層肥土,配製比例為1份大糞幹或餅肥加1份腐熟馬糞加8份細土,再加入少量草木灰,促幼苗生長及花芽分化。

  溫度管理

  播種時地溫不得低於16℃,氣溫不低於14℃。分苗後 ,白天溫度維持30℃左右,夜間23—25℃緩苗後,白天降至22—25℃,夜間15—18℃,使秧苗健壯生長。在定植前10—15天,進行較強的低溫鍛鍊,白天最高溫度20℃左右,夜間不高於15℃。逐步降至10—12℃。

  秋冬茬溫室大棚茄子的種植:合理定植

  整地增施基肥

  日光溫室前茬作物收穫後,應及時清除殘株雜草,深翻耙平,畝施農家肥5000—6000公斤,過磷酸鈣15—20公斤,再翻一遍使土糞混合均勻。基肥2/3撒施,1/3集中施於定植溝中,按行距55釐米開溝,溝深15—18釐米。

  定植方法與栽植密度

  密度依品種而定,若寬窄行***80+50***130釐米,株距按40-60釐米,畝栽1500~2500株不等,其中以早熟園茄***如快園茄***較密,高秧長茄***如蘭竹長茄***居中,大株型品種***如濟豐3號***較稀,都不可過密。澆水起苗,挖窩定植,滴足窩水,填土封窩。土壠較乾的還需在小溝內澆水。然後覆蓋地膜,大溝填鋪麥草。

  秋冬茬溫室大棚茄子的種植:定植後的管理

  緩苗期的管理

  定植後要及時中耕,一般緩苗期進行2—3次,中耕要"早、勤、深",提高地溫,促進紮根緩苗。白天溫度30℃—35℃,以利增加地溫,夜間達到20-15℃ ,如溫度過高溼度大,可在白天中進行短時間通風換氣。

  結果前期的管理

  茄子緩苗後,要降低室溫,儘量延長20—30℃適溫,避免35℃以上高溫。上午氣溫達25℃開始放風,午後及時閉風蓄熱。

  門茄生長階段,適時放風, 降溫降溼,通風可以減少室內棚面水霧的凝聚,有利透光並能增加光照。白天溫度維持20—30℃,夜間氣溫前半夜16—17℃,後半夜13—10℃,平均地溫達20℃以上,

  結果前期,以控水蹲苗、中耕保墒為主。門茄開始膨大、果皮鮮豔有光澤時,即可結束蹲苗,進行澆水追肥,促進果實迅速膨大,每畝追硫銨10—15公斤或糞稀1000公斤,到採收門茄之前根據墒情可澆水1—2次,澆水後要中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