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衛生安全小知識

  保障大眾的飲食衛生安全對於社會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飲食衛生安全小常識

  人體必需的七種營養素是: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維生素、纖維素和水。人體的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這些營養素,也就是說,人的身體就是靠攝入這些營養素、通過化合、分解從而合成了人體的各種組織、器官,同時供給人體生命活動所必需的一切物質。當人體缺乏某種營養素時,生命活動的正常性就會受到影響,出現消瘦、虛弱、抵抗力下降、功能障礙、疾病乃至死亡等各種表現。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養成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飲暴食的良好飲食習慣,使我們能夠獲得全面而均衡的營養。

  一日三餐巧安排,早餐不吃不可

  日三餐的合理安排直接與健康密切相關。合理的安排是:早餐應占全日總熱量的25%-30%,午餐應占40%,晚餐佔30%-35%,早餐應供給充足的蛋白質,一定量的脂肪,午餐應供給充足的蛋白質、脂肪、纖維素、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晚餐以精為好,除了要有蛋白質、纖維素、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以外,還應避免吃得過飽或進食大量脂質食物。

  預防食物中毒

  1、不吃變質、腐爛的食品;

  2、不吃被有害化學物質或放射性物質汙染的食品;

  3、不生吃海鮮、河鮮、肉類等;

  4、生、熟食品應分開放置;

  5、切過生食的菜刀、菜板不能用來切熟食;

  6、不食用病死的禽畜肉;

  7、不吃毒磨菇、河豚魚、生的四季豆、發芽土豆、黴變甘蔗等。

  食物安全十原則

  1、要選購安全食品;

  2、食品要燒熟煮透;

  3、烹調好立即進食;

  4、小心貯存熟食品;

  5、再加熱的食品要徹底;

  6、防止生熟食品交叉汙染;

  7、保持廚房用具清潔;

  8、加工食物前要洗手;

  9、防止昆蟲類動物汙染食品。

  10、使用清潔水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