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防震小知識_防震減災小常識

  孩子是社會弱勢群體,地震發生時極易受到傷害,所以對幼兒的防震減災教育尤為重要。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幼兒防震小知識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地震預報知識

  地震發生前是有預兆的,地震前自然界發生的與地震有關的異常現象叫地震前兆。常見的地震前兆現象有:地下水異常變化,動物異常反應,地殼變形,小地震活動,地聲、地光、地磁變化、重力變化或其它化學成份的變化、地震波速度變化等等。

  地下水位升降及變色、變味、翻花、冒泡,溫泉水溫的突然變化等,都有可能是地震前兆。

  動物異常的反應主要表現在:***這裡有一首順口溜幫助大家記憶***

  震前動物有前兆,密切監視最重要。

  騾馬牛羊不進圈,老鼠成群往外逃。

  雞飛上樹豬亂拱,鴨不下水狗狂叫。

  冬眠老蛇早出洞,燕雀家鴿不回巢。

  兔子豎耳蹦又撞,游魚驚慌水面跳。

  家家戶戶細觀察,綜合異常作預報。

  這是震區人民群眾在監視預報地震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重要經驗。地震越大,越是臨近地震發生,動物異常的反應就越明顯,但動物的生活習性發生異常不一定意味著一定有大震來臨,因此,觀測動物異常,進行分析鑑別,排除干擾影響,還應及時向當地地震主管部門報告。

  幼兒防震小知識

  1、地震來臨時的危險振動大約在一分鐘左右。強裂地震發生時,在幼兒園的小朋友可暫躲較堅實的課桌、床鋪等下面,同時用被褥、枕頭、臉盆等物護住頭部,等地震間隙再儘快離開住房,轉移到安全的地方。撤離時要注意保護頭部,可用小枕頭等軟物將頭部護住。不能從窗戶跳樓。

  2、正在上課的小朋友應及時躲避。並聽從老師的安排,不要亂跑。保護好頭部,教師不可讓幼兒一齊擁向出口。

  3、如果已經離開房間,千萬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東西。因為第一次地震後,接著會發生餘震,餘震對人的威脅會更大。

  4、在戶外活動的小朋友不要在狹窄的位置停留,不要躲進廁所、遊藝室及教學樓等建築物附近,教師應領幼兒到開闊地避震。

  5、地震發生時,千萬不能跑到陽臺,因為陽臺下面是沒有支撐物的,反而是最危險的地方。

  幼兒教師掌握防震知識

  幼兒園是孩子聚集較多的場所,地震時正確的避震措施十分重要。作為幼兒園的領導和教師,在地震來臨時,一定不能驚慌失措,要有序地組織孩子撤離、防震。

  如果地震時孩子們在教學樓一樓,應立即組織幼兒緊急撤離到空曠的室外,撤離時注意避開高大建築物及大型玩具,如果來不及跑出去,應迅速躲避在課桌下、講臺旁。

  如地震時孩子們在教學樓上,應立即組織幼兒躲到課桌下、講臺旁,並注意避開弔燈、電扇等懸掛物,避開玻璃門窗,或組織幼兒到有管道的衛生間等小空間,絕不可讓幼兒亂跑或跳樓。地震後,利用兩次地震之間的間隙沉著地組織幼兒迅速撤離到樓下空曠地帶。

  如地震時孩子們在樓梯上,應立即組織幼兒快速下樓,不要停留,儘可能迅速逃離建築物,轉移到空曠地帶。來不及逃出時,應儘量躲在樓梯間牆角或支撐結構較多的空間部位。如地震時孩子們在操場和室外,則可讓幼兒原地不動蹲下或趴下,雙手保護頭部,並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不要亂跑,不要返回室內。

  如地震時孩子們在睡覺,應立即叫醒幼兒起床,就地避險,躲到床下,也可叫幼兒用枕頭護頭蹲下,蜷縮身體,並利用兩次地震之間的間隙迅速組織幼兒到室外空曠地。


幼兒防震小知識“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