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地震的小知識措施

  我國是一個地震災害高發國家,且具有突發性和不可預測性,常帶來大量傷亡。防地震知識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防地震的小知識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防地震的小知識

  一、什麼是地震和地震分類?

  地震俗稱地動,就像閃電、打雷、颳風、下雨一樣,是地球上經常發生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發生,絕大多數震級很小,地震可分為構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誘發地震和人工地震五種。

  二、地震震級大小和破壞程度

  1、地震震級大小:3級以下為威震,3級以上4、5級以上為弱震,4、5級以上6級以下為中強震,6-7級為強震,7級以上為大震。

  2、破壞程度:一般來說,震級在3級以上的地震就能被人感覺到,4、5級以上就有可能造成破壞,6級以上可能造成較大破壞,7級以上的地震有可能造成嚴重破壞。

  三、地震災害的種類?

  1、直接災害:建築物破壞、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地裂縫、噴沙冒水、海嘯等。

  2、次生災害:火災、水災、瘟疫、饑荒、毒氣洩漏和社會***等災害。

  四、地震的巨集觀前兆?

  人的感官能直接覺察到的地震前兆稱為地震的巨集觀前兆。常見的有:井水陡漲陡落、變色變味、翻花冒泡、溫度升降、動物的習性異常、臨震前的地聲和地光。如動物異常表現:

  牛羊騾馬不進圈,老鼠搬家往外逃,雞飛上樹豬拱圈,鴨不下水狗狂咬,蛇兒冬眠早出洞,鴿子驚飛不回巢,兔子豎耳蹦又撞,魚兒驚慌水面跳。

  五、常見避震方式;

  1、家中避震:迅速躲在堅實的桌子下、床下、衛生間、廚房、浴室、趴在地上、保護好頭部,不要使用電梯和千萬不要跳樓、跳窗。

  2、學校避震:如果正在上課,要在老師的指揮下迅速躲在各自的課桌下,不要慌不擇路,擁擠外逃,待地震過後,有組織的疏散撤離。

  3、室外避震:原地不動蹲下,注意保護自己的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築物和危險物,避開高樓大夏,立交橋和煙囪、水塔、變壓器、電線杆、危舊房屋、危強等危險場所,迅速離開河邊、湖邊、海邊、橋面或橋下、山腳下、陡岸邊,找一個安全、開闊處躲避,以防止地震時河崖坍塌、山體崩塌、泥石流、滑坡等。

  六、震後自救和互救方式?

  1、自救:地震時如被埋壓在廢墟下,一定不要驚慌,要沉著,樹立生存信心。一要保持呼吸暢通;二要設法脫離險境。如果找不到脫離險境的通道,不要哭喊,儘量保持體力,用石頭敲擊能發出聲音的物體,向外發出呼救訊號,等待救援人員的到來,如果受傷想法包紮,避免流血過多;三要維持生命。水和食品要節約,必要時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2、互救:一是使用的工具不要傷及被埋人員,二是不要損壞了被埋人員的所處空間周圍的支撐條件,以免引起新的垮塌,使被埋人員再次預險;三是應儘快溝通被埋人員的封閉空間,使新鮮空氣流入,扒開中如塵土大應噴水降塵,以免埋壓者窒息;四是埋壓時間較長,一時也難以救出,可設法向被埋壓者輸送飲用水、食品和藥品,以維持及生命。

  防地震的常識

  1、關閉火源、切斷電源。樓層低的話應立即衝到空曠地。

  2、危險的地方往往是牆體薄弱之處,避免站在房間中央。若無法及時衝出房間,立即站在門口並設法保護好頭部。或緊靠牆邊臉朝下,趴在地上,兩手抱頭,雙目緊閉,用鼻子呼吸,等待地震平息。

  3、在高樓中,地震搖晃劇烈時若要走動,應該抓住某些固定物以免晃倒。在電梯中的人,應該立即在最近樓層停下來並馬上離開。

  地震時應記住“向黑不向外”的原則,不能逃到陽臺或窗外。

  地震時應記住“向黑不向外”的原則,不能逃到陽臺或窗外。

  4、地震時應記住“向黑不向外”的原則,不能逃到陽臺或窗外。

  5、如果你在山坡,千萬不要跟滾石往山下跑,而應躲在山坡上隆崗的背後;同時還要遠離陡崖,防止滑坡、泥石對你的威脅。

  6、居住在海邊和船上人員,如果發現海水突然迅速後退,比平時退潮更快,退潮位更低,你要注意海嘯突然襲擊的可能。

  7、駕車司機要就地剎車。迅速離開變壓器、電線杆等危險設施、裝置和圍牆、狹窄巷道等,跑向比較開闊的空曠地帶。

  8、地震時如果你處在有毒氣體的化工廠廠區,這時要朝汙染源的上風處迎風奔跑。

  防震的方法

  家庭防震

  一旦發生地震,就可能使我們的供電、供水、供熱系統,交通系統,生活必需品供應系統,資訊系統,以及醫療衛生系統遭到某種程度的破壞,影響人民的正常生活,所以,我們應該制定一個家庭防震計劃。

  首先要排除室內高處的懸吊物,櫃子上、木架上垂直襬放的物品,改變其擺放位置和方式,使其不易震倒傷人。同時要清除一切易燃易爆物品。床要搬到離玻璃窗遠一些的地方。窗上貼上防碎膠條。防震用具包放在容易抓取的地方。為脫離危險,你也許只有抓取一件物品的時間,急用物品都在其中,它會幫你渡過難關。這些物品中包括現金、飲用水、防流感和痢疾等的藥品。

  學校防震

  在中、小學應該普及防震知識,震區學校應有防震訓練的方案,若正在上課時發生地震,老師應馬上給學生一個簡單明確的指令,讓學生就地閉眼伏在課桌下。一個地區,在某一段時間內可能發生地震時。家庭和學校要經常溝通。震區有條件的學校應備救災物品,如:急救醫藥用品、防寒防雨用品、工具等,並按班級或教室分配,直到個人手中。如果學校教室為磚平房,地震時坐在離門較近的學生,可迅速從門窗逃出室外。遠離的學生可就地躲在桌椅下面或靠牆根趴下避難。住在高樓裡的學生,地震時千萬不要跳樓,也不要到樓梯口擁擠,應迅速躲進走廊等跨度小的空間。同時,大多數學生應就近躲在桌子下面,即使大樓倒塌時也會有生存的空間。

  個人保護

  一旦發生了地震,若是在外邊,千萬不要靠近樓房、煙囪、電線杆等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築物或樹木,要離開橋樑、立交公路,到空曠的田野較為安全。地震雖然是造成人口傷亡的天災,但也不是不可預防的。如果能把握時機、運用防震知識就可以保護自己如地震發生前觀察到鳥、動物的異常躁動;地震發生時蹲在桌子下面都可以減輕地震帶來的傷害。可見,學習地震知識非常重要。

  地震後求生方法

  強烈的地震,常會造成房屋倒塌、大堤決口、大地陷裂等情況,給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帶來損失。為了在地震發生時保護自己,應當掌握以下應急的求生方法。

  1、如果在平房裡,突然發生地震,要迅速鑽到床下、桌下,同時用被褥、枕頭、臉盆等物護住頭部,等地震間隙再儘快離開住房,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時如果房屋倒塌,應呆在床下或桌下千萬不要移動,要等到地震停止再逃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2、如果住在樓房中,發生了地震,不要試圖跑出樓外,因為時間來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辦法是:及時躲到兩個承重牆之間最小的房間,如廁所、廚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櫃等傢俱下面以及房間內側的牆角,並且注意保護好頭部。千萬不要去陽臺和窗下躲避。

  3、如果正在上課時發生了地震,不要驚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內亂跑或爭搶外出。靠近門的同學可以迅速跑到門外,中間及後排的同學可以儘快躲到課桌下,用書包護住頭部;靠牆的同學要緊靠牆根,雙手護住頭部。

  4、如果已經離開房間,千萬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東西。因為第一次地震後,接著會發生餘震,餘震對人的威脅會更大。

  5·如果在公共場所發生地震,不能驚慌亂跑。可以隨機應變躲到就近比較安全的地方,如桌櫃下、舞臺下、樂池裡。

  6、如果正在街上,絕對不能跑進建築物中避險。也不要在高樓下、廣告牌下、狹窄的衚衕、橋頭等危險地方停留。

  7、如果地震後被埋在建築物中,應先設法清除壓在腹部以上的物體;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煙塵窒息;要注意儲存體力,設法找到食品和水,創造生存條件,等待救援。


防地震的小知識“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