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小知識

  地震時人類無法避免的自然災害,那麼地震來臨時,人如何避震?下面,小編和您一起分享有關,讓我們珍惜生命,珍惜每一天。

         地震來臨,如何避震

  ***1***抓緊時間緊急避險。如果感覺晃動很輕,說明震源比較遠,只需躲在堅實的傢俱底下就可以了。大地震從開始到震動過程結束,時間只有十幾秒或幾十秒,因此抓緊時間避震最為關鍵,不要耽誤時間。

  ***2***選擇合適的避震空間。室內較安全的避震空間有:承重牆牆根、牆角,有水管和暖氣管道的地方等。屋內最不利於避震的場所是:沒有支撐物的床上,吊頂、吊燈下,周圍無支撐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鏡子***和大窗戶旁。

  ***3***做好自我保護。首先要鎮靜,選擇好躲避處後應蹲下或坐下,臉朝下,額頭枕在兩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邊牢固的物體,以免震時摔倒或因身體失控移位而受傷;保護頭頸部,低頭,用手護住頭部或後頸;保護眼睛,低頭、閉眼,以防異物傷害;保護口、鼻,有可能時,可用溼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氣。

  發生強烈地震時,人在住宅中應如何應急避險

  一定要保持頭腦冷靜,快速做出正確的“瞬間抉擇”。

  1***在平房:如果有可能,應儘量從室內跑出來,尤其是年代久、建築質量較差的平房,室內避震的安全性不夠,遭強震襲擊時,有可能完全倒塌。但來不及跑出戶外時,可就近採取應急措施,選擇一個安全的地點躲藏,如躲在炕沿下或低矮牢固的傢俱旁,頭靠近牆根,如有可能,隨手抓住紡織品如枕頭、毛巾等捂住鼻子,護住頭部,切勿靠近窗戶。震後迅速跑出房屋,撤離到安全地帶。

  2***在樓房:

  ***1***應迅速遠離外牆、陽臺及門窗,暫躲在床、桌子等堅固傢俱下,或躲在樓房衛生間、廚房、儲藏室等拐角處避震,因為這些地方空間小、管道多、跨度小、有支撐物、整體效能好,不易塌落。

  ***2***應隨手抓住物件保護頭部和捂住口鼻,以免被砸傷或被煙塵嗆悶窒息。

  ***3***不要隨便點明火。因為地震時煤氣管道等生命線工程容易遭到破壞,空氣中可能瀰漫著易燃、易爆氣體,點明火容易引發火災等次生災害。如果正在用火、用電時,要立即滅火和斷電,關閉氣源,防止燙傷,觸電和發生火災。

  ***4***高層樓房的人員逃生時不可使用電梯,不要向陽臺跑,更不能跳樓。

  發生強烈地震時,人在公共場所應如何應急避險?

  中小學生是易受災害事故傷害的群體,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我防護能力弱。1994年9月16日,我國臺灣海峽發生里氏7.3級地震,波及福建省,在傷亡的800多人中,有 2/3以上是中小學生。據調查,其主要原因是缺乏防震減災常識,在地震面前驚慌失措,競相奔逃導致摔倒、踩傷或跳樓致殘。因此,中小學生遭遇突發性地震時必須統一行動,服從指揮。

  ***1***在學校:正在上課的學生和幼兒園的小朋友,如果在平房,應在老師的帶領下,儘可能從室內迅速、有序地撤出;如果在樓房,應聽從老師指揮,躲在課桌或小床下,不要慌不擇路地擁擠外逃或擅自離開,更不能跳樓;如果是在操場或室外,則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築物和危險物。

  ***2***在影劇院、體育館、遊藝場:應就地蹲下,保護頭部,千萬不可蜂擁外逃。由於這些場所人員集中,如在慌亂中盲目採取行動,一齊擁向出口,容易造成擠壓等傷害。***10月17日,美國舊金山發生里氏7.3級地震時,市內一個體育館正舉行奧克蘭隊與舊金山巨人隊的精彩棒球比賽,觀眾幾千人。比賽立即暫停,但所有觀眾都安靜地坐在原來座位上,秩序井然,無一人奪路逃生,避免了意外事故發生。

  ***3***在車站、商場:要保護鎮靜,就地擇物***排椅、桌凳、櫃架、室內立柱等***躲藏,避開高大不穩的重物、易碎品及吊燈、吊扇等懸掛物。聽從指揮,有序撤離,切忌眾人慌亂擠向出口。

  ***4***在工廠:應迅速關掉電源和氣源,就近躲藏在堅固的機器、裝置或辦公傢俱旁避震。

  發生強烈地震時,人在戶外應如何應急處置?

  1***如果在馬路上:

  ***1***應遠離石油、煤氣等易燃、易爆的設施,對產品或原材料中含有有毒氣體或液體的工廠也要遠離,遇火情不可處於下風,要儘量躲避在上風處。

  ***2***要遠離高大建築物、煙囪、空中管道、廣告牌、電線杆、高壓線、變壓器等;不要在狹窄的衚衕停留,選擇開闊、安全的地方蹲下或趴下,以防摔倒,不能亂跑。

  2***如果在橋上:要緊緊抱住橋欄杆,待主震過後迅速離開,向安全地帶轉移。

  3***如果在河岸邊:要迅速撤離,轉移到高處,謹防上游水壩決堤。

  4***如果在山區:要盡力避開危險環境,遇到山崩、滑坡,要迅速向滾石兩側躲避,切不可沿滾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結實的障礙物下,或蹲在地溝、坎下。

  地震中逃生十大法則

  地震雖然目前是人類無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從災難中將傷害降到最低的。

  1.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請躲在桌子等堅固傢俱的下面

  大的晃動時間約為1分鐘左右。這是首先應顧及的是您自己與家人的人身安全。首先,在重心較低、且結實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並緊緊抓牢桌子腿。在沒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場合,無論如何,也要用坐墊等物保護好頭部。

  2.搖晃時立即關火,失火時立即滅火

  大地震時,也會有不能依賴消防車來滅火的情形。因此,我們每個人關火、滅火的這種努力,是能否將地震災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從平時就養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關火的習慣吧。

  為了不使火災釀成大禍,家裡人自不用說,左鄰右舍之間互相幫助,厲行早期滅火是極為重要的。

  地震的時候,關火的機會有三次

  第一次機會在大的晃動來臨之前的小的晃動之時

  在感知小的晃動的瞬間,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關火!”,關閉正在使用的取暖爐、煤氣爐等。

  第二次機會在大的晃動停息的時候

  在發生大的晃動時去關火,放在煤氣爐、取暖爐上面的水壺等滑落下來,那是很危險的。

  大的晃動停息後,再一次呼喊:“關火!關火!”,並去關火。

  第三次機會在著火之後

  即便發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鐘之內,還是可以撲滅的。為了能夠迅速滅火,請將滅火器、消防水桶經常放置在離用火場所較近的地方。

  3.不要慌張地向戶外跑

  地震發生後,慌慌張張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頂上的磚瓦、廣告牌等掉下來砸在身上,是很危險的。此外,水泥預製板牆、自動售貨機等也有倒塌的危險,不要靠近這些物體。

  4.將門開啟,確保出口

  鋼筋水泥結構的房屋等,由於地震的晃動會造成門窗錯位,打不開門,曾經發生有人被封閉在屋子裡的事例。請將門開啟,確保出口。

  平時要事先想好萬一被關在屋子裡,如何逃脫的方法,準備好梯子、繩索等。

  5.戶外的場合,要保護好頭部,避開危險之處

  當大地劇烈搖晃,站立不穩的時候,人們都會有扶靠、抓住什麼的心理。身邊的門柱、牆壁大多會成為扶靠的物件。但是,這些看上去挺結實牢固的東西,實際上卻是危險的。

  在1987年日本宮城縣海底地震時,由於水泥預製板牆、門柱的倒塌,曾經造成過多人死傷。務必不要靠近水泥預製板牆、門柱等躲避。

  在繁華街、樓區,最危險的是玻璃窗、廣告牌等物掉落下來砸傷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護好頭部。

  此外,還應該注意自動售貨機翻倒傷人。

  在樓區時,根據情況,進入建築物中躲避比較安全。

  6.在百貨公司、劇場時依工作人員的指示行動

  在百貨公司、地下街等人員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發生混亂。請依照商店職員、警衛人員的指示來行動。

  就地震而言,據說地下街是比較安全的。即便發生停電,緊急照明電也會即刻亮起來,請鎮靜地採取行動。

  如發生火災,即刻會充滿煙霧。以壓低身體的姿勢避難,並做到絕對不吸菸。

  搭乘電梯的話

  在發生地震、火災時,不能使用電梯。萬一在搭乘電梯時遇到地震,將操作盤上各樓層的按鈕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離開電梯,確認安全後避難。

  高層大廈以及近來的建築物的電梯,都裝有管制執行的裝置。地震發生時,會自動的動作,停在最近的樓層。

  萬一被關在電梯中的話,請通過電梯中的專用電話與管理室聯絡、求助。

  7.汽車靠路邊停車,管制區域禁止行駛

  發生大地震時,汽車會象輪胎洩了氣似的,無法把握方向盤,難以駕駛。必須充分注意,避開十字路口將車子靠路邊停下。為了不妨礙避難疏散的人和緊急車輛的通行,要讓出道路的中間部分。

  都市中心地區的絕大部分道路將會全面禁止通行。充分注意汽車收音機的廣播,附近有警察的話,要依照其指示行事。

  有必要避難時,為不致捲入火災,請把車窗關好,車鑰匙插在車上,不要鎖車門,並和當地的人一起行動。

  8.務必注意山崩、斷崖落石或海嘯

  在山邊、陡峭的傾斜地段,有發生山崩、斷崖落石的危險,應迅速到安全的場所避難。

  在海岸邊,有遭遇海嘯的危險。感知地震或發出海嘯警報的話,請注意收音機、電視機等的資訊,迅速到安全的場所避難。

  9.避難時要徒步,攜帶物品應在最少限度

  因地震造成的火災,蔓延燃燒,出現危機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時,採取避難的措施。避難的方法,原則上以市民防災組織、街道等為單位,在負責人及警察等帶領下采取徒步避難的方式,攜帶的物品應在最少限度。絕對不能利用汽車、自行車避難。

  對於病人等的避難,當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從平時起,鄰里之間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難的方式等進行商定。

  10.不要聽信謠言,不要輕舉妄動

  在發生大地震時,人們心理上易產生動搖。為防止混亂,每個人依據正確的資訊,冷靜地採取行動,極為重要。

  從攜帶的收音機等中,把握正確的資訊。相信從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災機構直接得到的資訊,決不輕信不負責任的流言蜚語,不要輕舉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