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不負行政賠償責任的行為包括什麼

  行政賠償責任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並造成損害,由國家承擔賠償的責任。那麼你對國家不負行政賠償責任的行為知道多少?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國家不負行政賠償責任行為的相關法律知識。

  國家不負行政賠償責任的行為

  儘管各國關於行政機關不負賠償責任的規定有很多差異,即使同一國家前後法律規定和判例也不一樣,但一般來說,對以國家名義實施的國防、外交行為,行政機關制定規則條例行為、軍事行為及法律已有規定的國營公用企業事業行為等,國家不負賠償責任。即使可以賠償,也不適用於國家賠償法,而適用特別法。


  1、國家行為又稱政府行為、統治行為。

  指行政機關以國家名義實施的,與國家重大政治、軍事和安全有關的行為,如宣戰、媾和、備戰、戰爭動員等國防行為,建交、斷交、批准、締約參加退出國際條約協定等外交行為,因公共安全採取緊急衛生、經濟、軍事等措施的行為***宣佈戒嚴、重大防治救災行為、抗傳染病措施等重大的公益行為***,國家重大建設專案的調整、重要行政區劃變動、調整工資、物價等重大經濟政府行為。國家行為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實施的具有高度政治性的行為,一般不受法院司法審查。

  各國均承認對統治行為,國家不負賠償責任,但對國家行為的範圍,理解並不完全一致。在法國,統治行為範圍較廣,凡屬政治領域內的法律爭議,機構之間的行為均包含在內,英國則以對外關係為限,德國以屬於憲法領域內的國家指導為限。①國家行為免責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國家行為事關國家主權和公共利益,通過法律加以適當保障是必要的,有利於保障行政權正常有效行使。

  二是傳統上"國家主權"觀念和國家豁免原則的影響。隨著民主政治的發展,過於寬泛的國家行為招致許多批評,很多國家通過判例和立法開始對政府行為不負責任創設一些例外。

  2、行政立法行為

  很少有國家在法律中明確規定,對國家立法行為造成的損害不負賠償責任,但在判例和習慣上均將立法行為排除在賠償範圍之外。如美國慣例上,國家對上下議院立法行為造成的損害不負賠償責任。

  在法國,國家對立法職能造成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以法律有明確規定為前提,如果法律未作規定,國家不負賠償責任,這是法國的傳統原則。從眾多國家的法制傳統看,國家對議會立法職能原則上不負償賠責任,只有在法律已明確規定時才可能發生賠償問題。

  既然國家對立法行為造成損害不予賠償的原則並不是絕對的,那麼,說明國家在有些情況下對立法是可以賠償的。國家對立法行為予以賠償的特殊條件是:

  首先,該項立法行為已被確認為違憲或違法;

  其次,立法行為造成的損害物件是特定的,而不是普遍的;

  再次,立法中並沒有排除賠償的可能性;

  最後,在國家無過錯時,損害必須達到相當嚴重的程度,受害人才能由於制定法律而遭受損害請求賠償。

  同時還應當明確,國家為了保護重大利益而制定的法律,不負賠償責任,如制止物價上漲、保護公共衛生、應付緊急狀態的法律,國家對此不負賠償責任。符合以上條件的立法是可以賠償的,特別是行政機關制定法規、規章、決定、命令等行政立法行為,在給相對人造成損害後,國家應當予以賠償。

  在我國,除立法行為能否賠償外,還存在一個對抽象行政行為可否賠償的問題。對此理論界還有爭議,目前普遍的觀點是:根據行政訴訟法,抽象行政行為不能被直接起訴,即使該行為違法,如果發生使相對人合法權益造成損失的現實後果,也要通過具體行政行為實施,所以完全可通過起訴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賠償訴訟,不必訴抽象行政行為。對此,我認為不無商榷之處。

  首先,國家賠償訴訟並不完全等同於行政訴訟,用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限制國家賠償訴訟範圍是不恰當的。也就是說,只要行政機關的執行職務行為造成相對人損害並構成國家賠償責任,即使是行政訴訟中不能被起訴的抽象行政行為也完全可以成為賠償訴訟的標的。

  其次,抽象行政行為侵犯相對人權益的現象是普遍的,與具體行政行為並無多少區別。如果把抽象行政行為排除在賠償訴訟之外,就可能出現行政機關藉此規避法律,採用抽象行為實施違法的現象。

  再次,並非所有影響公民權益的抽象行政行為必然通過具體行政行為實施。例如行政機關釋出一項禁止某些人從事某種活動的規定,自發布生效之時就可以造成相對人損害,而不必通過具體行為實施。如果不允許相對人對抽象行為提起賠償訴訟,必然放縱行政機關這方面的違法行為。

  最後,各國法律均無明確禁止對抽象行政行為提起賠償訴訟的規定。

  因此,我認為,抽象行政行為和其他立法行為一樣,對它們造成的損害能否請求賠償,仍然應該以前述條件為標準加以判斷,而不必受行政訴訟法關於受案範圍的束縛而將行政立法和抽象行為排除在賠償範圍之外。

  3、對自由裁量行為造成的損害國家不予賠償的規定,是美國《聯邦侵權賠償法》的一項重要內容。

  該法在2680條中規定了大量不適用國家賠償的情形,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行政自由裁量行為,如因海關、財稅的評估錯誤稽徵稅額或扣押貨物時所生的損害,因實施檢疫所生之損害、因人身加害毆打、不法拘禁、不法逮捕、誣告、濫用訴訟、誹謗、虛偽陳述、詐欺及妨礙契約的權利等導致的損害;

  因財政部採取財政作業或貨幣制度等金融措施所生的損害;公務員執行職務已盡相當注意造成的損害;以及行政機關或公務員行使裁量權或不行使裁量權,不論該裁量權是否濫用,國家均不負賠償責任。

  我認為由自裁量行為是指行政機關公務員為達到立法目的,自由決定如何,何時、何地應實施何種行為而採取的依照他最佳判斷的行為。既然是自由裁量,就應當給予行為人以一定自由度,在此範圍內若造成他人損失,國家不必承擔責任。但是,如果行政機關或公務員在應當行使裁量權時不行使,或超越濫用裁量權侵犯他人權益的其結果必然違背法律賦予其裁量權的目的,構成明顯的違法行為,國家應當對此承擔賠償責任。

  4、軍事行為

  很多國家賠償法都規定了對軍事行為不負國家賠償責任的內容。例如美國《聯邦侵權賠償法》第2680條第10項規定:對任何在戰爭期間,因陸海軍及海岸警衛隊的作戰活動所產生的賠償請求,國家不予賠償。瑞士聯邦責任法也規定,戰時軍事行為造成的損害,國家一般不負賠償責任,依特別法規定執行。

  平時演習引起的,可以依軍事行動規程負賠償責任,但以軍隊在演習事先加以防範並使損害減至最低限度為條件。我認為,軍事行為與行政行為不同。對合法實施軍事行為造成損害的是否賠償,如徵用土地、戰爭損害等,應依特別法規定。但對於軍事機關依法律授權或行政委託從事的行政行為造成非法侵害的,應當予以賠償,例如軍事機關在管理環境衛生、計劃生育等方面的行為,國家應予負責。

  相關閱讀:

  行政賠償的特徵

  行政主體

  只有行政主體才享有行政權,才能實施行政行為,才能構成行政賠償。當然行政主體是由行政人員組成,行政行為是經行政人員作出。因此,行政主體往往具體化為有關的行政人員。沒有行政主體,就不能構成行政賠償。司法機關作為司法權主體,行政機關作為機關法人、行政人員作為公民等而引起的賠償,都不是行政賠償。

  行政行為

  只有行政行為,即行政主體行使行政權、執行公務的行為,才能構成行政賠償。非行政行為,如立法機關的立法行為、司法機關的司法行為,行政機關的民事行為及行政人員的個人行為等,均不能構成行政賠償。

  行政行為違法

  只有違法行政行為才能構成行政賠償,合法行政行為不能構成行政賠償。行政賠償僅以客觀上行政行為違法為要件,而不以行政主體主觀上是否有過錯為要件。

  合法權益造成損害

  行政賠償因行政主體違法行政侵犯相對人合法權益並造成損害而引起。

  首先,違法行政行為侵犯了相對人的合法權益。違法行政行為只有在侵犯了相對人合法權益即屬於行政侵權行為時,才能構成行政賠償。如果侵犯的不是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則不能構成行政賠償;如果沒有侵犯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如有利於相對人的違法減免稅,就不能構成行政賠償;如果剝奪的是相對人的非法利益,也不能構成行政賠償。

  其次,行政侵權造成了實際損害,如果違法行政行為未造成實際損害,如不舉行聽證但未影響相對人實體權利義務的行政行為,或者該行政損害不是由該行政行為造成,如由於相對人本人過錯造成,則不能構成行政賠償。

  最後,行政賠償責任由國家承擔。行政主體由國家設立,其職能屬國家職能,行政權也屬國家權力,行政主體及其行政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所實施的職務活動,是代表國家進行的,本質上是一種國家活動,因此,行政主體違法實施行政行為,侵犯相對人合法權益並造成損害的,應由國家承擔賠償責任,並不是由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承擔賠償責任。但正如行政主體代表國家行政職權一樣,行政主體也是國家向受害人承擔賠償責任的代表即賠償義務人。

 

  ”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