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行政賠償程式的歸納

  你知道行政賠償程式嗎?行政賠償程式是指受害人提起賠償請求,賠償義務機關履行賠償義務的步驟、方法、順序和形式等。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行政賠償程式的相關法律知識。

  行政賠償程式的歸納

  1、單獨提起賠償請求的

  ***1*** 必須先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對賠償義務機關確定的賠償數額有異議或者賠償義務機關逾期不予賠償,才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賠償訴訟。***《行賠規定》第4條***

  ***2*** 在滿足國家賠償法第三條***三******四******五***和第四條第***四***項的條件時,可直接向法院起訴。***考生務必親自動手總結一下這幾項!***

  ***3*** 法律規定為行政終局裁決的,且被確認違法,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賠償而不予賠償,或逾期不予賠償,或對賠償數額有異議的,賠償請求人可直接起訴。

  ***4*** 具體行政行為已經被法院確定違法,判決生效後,當事人可另提出行政賠償問題。

  2、在申請複議或提起訴訟時一併提出的

  ***1*** 申請複議時一併提出的:行政複議機關在決定撤銷、變更具體行政行為或者確認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時,應當同時決定被申請人依法給予賠償;***《行政複議法》第29條***

  ***2*** 提起訴訟時一併提出的:法院分別立案,可以合併審理,也可以單獨審理。***《行賠規定》第28條***

  相關閱讀:

  行政賠償的特徵

  行政主體

  只有行政主體才享有行政權,才能實施行政行為,才能構成行政賠償。當然行政主體是由行政人員組成,行政行為是經行政人員作出。因此,行政主體往往具體化為有關的行政人員。沒有行政主體,就不能構成行政賠償。司法機關作為司法權主體,行政機關作為機關法人、行政人員作為公民等而引起的賠償,都不是行政賠償。

  賠償原則

  只有行政行為,即行政主體行使行政權、執行公務的行為,才能構成行政賠償。非行政行為,如立法機關的立法行為、司法機關的司法行為,行政機關的民事行為及行政人員的個人行為等,均不能構成行政賠償。

  行政違法

  只有違法行政行為才能構成行政賠償,合法行政行為不能構成行政賠償。行政賠償僅以客觀上行政行為違法為要件,而不以行政主體主觀上是否有過錯為要件。

  造成損害

  行政賠償因行政主體違法行政侵犯相對人合法權益並造成損害而引起。

  首先,違法行政行為侵犯了相對人的合法權益。違法行政行為只有在侵犯了相對人合法權益即屬於行政侵權行為時,才能構成行政賠償。

  如果侵犯的不是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則不能構成行政賠償;如果沒有侵犯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如有利於相對人的違法減免稅,就不能構成行政賠償;如果剝奪的是相對人的非法利益,也不能構成行政賠償。

  其次,行政侵權造成了實際損害,如果違法行政行為未造成實際損害,如不舉行聽證但未影響相對人實體權利義務的行政行為,或者該行政損害不是由該行政行為造成,如由於相對人本人過錯造成,則不能構成行政賠償。

  最後,行政賠償責任由國家承擔。行政主體由國家設立,其職能屬國家職能,行政權也屬國家權力,行政主體及其行政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所實施的職務活動,是代表國家進行的,本質上是一種國家活動,因此,行政主體違法實施行政行為,侵犯相對人合法權益並造成損害的,應由國家承擔賠償責任,並不是由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承擔賠償責任。

  但正如行政主體代表國家行政職權一樣,行政主體也是國家向受害人承擔賠償責任的代表即賠償義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