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青少年溺水悲劇頻發該如何防範

  安全是指不受威脅、沒有危險、危害、損失。人類的整體與生存環境資源的和諧相處,互相不傷害,不存在危險、危害的隱患, 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損害風險的狀態。安全是在人類生產過程中,將系統的執行狀態對人類的生命、財產、環境可能產生的損害控制在人類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狀態。

  每年進入夏季以後,青少年溺水的悲劇都會在全國各地上演。全國各地發生的溺水事故呈現出“五多”特點:事故發生在週末、節假日或放學後多、發生在農村地區多、發生在無人看管的江河池塘等野外多、中小學生髮生事故多、男同學發生事故多。據統計,我國每年大約有8萬名1至17歲兒童因傷害死亡,而6至9月份是意外溺水事故的高發季節。一些學生安全意識淡薄,自我保護和救護知識缺乏,是溺水事故頻發的主要原因。

  事件回放

  6月8日晚上10時,江蘇高郵開發區頭閘灌溉渠內發生一幕慘劇:五六名十六七歲的男孩結伴到灌溉渠中游泳,當中一名16歲男孩因不熟水性,在水中嬉戲時發生了意外,整個人被湍急的水流沖走,再也沒能爬上岸來。經過公安、消防部門的協力救援,直到9日4時30分許,溺水男孩屍體才被打撈上岸。目前,具體的溺水原因警方正在調查當中。

  溺水自救方法

  為了防止溺水事故發生,消防部門在此提醒,家長們應不斷地提高認識,加強對孩子的監管,要教育孩子不私自下水游泳。學校在假期前應開展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動,讓學生了解溺水原因,提醒學生加強防範,嚴防溺水事故的發生。一旦發生溺水,不熟悉水性者可在落水後立即屏住呼吸,放鬆肢體,儘可能地保持仰位並使頭部後仰。只要不胡亂掙扎,人體在水中就不會失去平衡,這樣口鼻將最先浮出水面,此時便可以進行呼吸和呼救了,呼吸時應儘量用嘴吸氣、用鼻呼氣,以防嗆水。會游泳者,如果小腿或腳部抽筋,千萬不要驚慌,要保持鎮靜,用手將抽筋的腿的腳趾向背側彎曲緩解痙攣,同時呼救尋求幫助。

  ——營救落水者要小心——

  會游泳不等於會救人。即使水性很好,一旦發現有人落水,也不能盲目下水救援。溺水時,溺水者往往驚慌失措,手腳亂蹬拼命掙扎,在情急之下難免會把施救者當成救命稻草而死命抓住,使施救者無法脫身。很多青少年尤其是男生缺乏施救技能,看到同伴出現險情,會直接跳下去救人,殊不知,在水中掙扎的人往往蠻力很大,救不了別人反而搭了自己性命。

  從背後接近溺水者

  在靠近溺水者並進行施救時,必須掌握正確的施救姿勢,那就是從溺水者的背後靠近,一手從其前胸伸入對側腋下,將其頭緊緊夾在自己的胸前,另一隻手划水,仰泳將其拖向岸邊。萬一被溺水者死死抓住,施救者可以憋氣向下沉,這樣溺水者就會出於本能向上掙扎鬆手;如果被從後抱住,施救者可以向外掰開他的手指;如果被鎖住頸部,就立即將下顎收緊;如果從前方被抱緊,則要先將身子向上伸,然後向下蹲,同時雙臂向上用力掙脫。

  救上岸後要做三件事

  1、清除口、鼻中雜物。應迅速將溺水者的衣服和腰帶解開,清除口、鼻中的淤泥、雜草、泡沫和嘔吐物,使上呼吸道保持暢通。如果發現溺水者喉部有阻塞物,可將溺水者臉部轉向下方,在背後用力將阻塞物拍出氣管。

  2、控水。常用的一種方法是,救生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將溺水者腹部擱在屈膝的腿上,然後一手扶住溺水者的頭部使口朝下,可用膝蓋點壓溺水者腹部,使水排出。也可抱起溺水者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頭下垂進行倒水。遇到體重較輕的小孩,可以將他倒提,按壓腹部排水。

  3、心肺復甦。如果呼吸心跳停止,就需立即進行心肺復甦術,就是人工呼吸加胸外心臟按壓。如果不會或不願人工呼吸,可只胸外心臟按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