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礬的功效與作用

  明礬又稱白礬、鉀礬、鉀鋁礬、鉀明礬,是含有結晶水的硫酸鉀和硫酸鋁的複鹽。那麼你想知道是什麼嗎?下面由小編跟你詳細介紹,一起來了解吧!

  明礬的簡介:

  明礬,即十二水硫酸鋁鉀,又稱:白礬、鉀礬、鉀鋁礬、鉀明礬,是含有結晶水的硫酸鉀和硫酸鋁的複鹽。無色立方晶體,外表常呈八面體,或與立方體、菱形十二面體形成聚形,有時以{111}面附於容器壁上而形似六方板狀,屬於α型明礬類複鹽,有玻璃光澤。密度1.757g/cm,熔點92.5℃。64.5℃時失去9個分子結晶水,200℃時失去12個分子結晶水,溶於水,不溶於乙醇。明礬性味酸澀,寒,有毒。故有抗菌作用、收斂作用等,可用做中藥。明礬還可用於製備鋁鹽、發酵粉、油漆、鞣料、澄清劑、媒染劑、造紙、防水劑等,還可用於食品新增劑。中國最大的明礬產地應該是浙江省溫州市,約佔世界總儲量的60%。

  是什麼?

  ⒈《綱目》:礬石之用有四:吐利風熱之痰涎,取其酸苦湧洩也;治諸血痛,脫肛,陰挺,瘡瘍,取其酸澀而收也;治痰飲,洩痢,崩、帶,風眼,取其收而燥溼也;治喉痺癰疽,蛇蟲傷螫,取其解毒也。

  ⒉《本草經疏》:礬石,味酸氣寒而無毒,其性燥急收澀,解毒除熱墜濁。蓋寒熱洩痢,皆溼熱所為,婦人白沃,多由虛脫,澀以止脫故也。陰蝕惡瘡,亦緣溼火,目痛多由風熱。除固熱在骨髓堅齒者,髓為熱所劫則空,故骨痿而齒浮,礬性入骨除熱,故亦主之。去鼻中息肉者,消毒除熱燥溼之功也。白礬,《本經》主寒熱洩痢,此蓋指洩痢久不止,虛脫滑洩,因發寒熱。礬性過澀,澀以止脫,故能主之。假令溼熱方熾,積滯正多,誤用收澀,為害不一,慎之。婦人白沃多由虛脫,故用收澀以固其標,終非探本之治。目痛不由胬肉及有外障,亦非所宜。除固熱在骨髓,僅可資其引導,若謂其獨用,反有損也。礬性燥急,而能劫水,故不利齒骨,齒者骨之餘故也。

  ⒊《長沙藥解》:礬石,入足太陰脾、足太陽膀胱經,善收溼淫,最化瘀濁,黑疸可消,白帶能除。《金匱》礬石丸治婦人帶下經水閉不利,藏堅癖不止,中有幹血,下白物。礬石化敗血而消痞硬,收溼淫而斂精液,杏仁破其鬱陷之滯氣也。硝礬散治女勞黑疸,以其燥溼而利水也。《千金》礬石丸治腳氣衝心,以其燥溼也。礬石酸澀燥裂,最收溼氣而化瘀腐,善吐下老痰宿飲,緣痰涎凝結,粘滯於上下竅隧之間,牢不可動,礬石收羅而掃蕩之,離根失據,藏府不容,高者自吐,低者自下,實非吐下之物也。其善治癰疽者,以中氣未敗,癰疽外發,肉腐膿洩,而新肌生長,自無餘事,陽衰土溼,中氣頹敗,癰疽不能外發,內陷而傷府藏,是以死也,礬石收藏府之水溼,土燥而氣達,是以愈也。

  ⒋《本經》:主寒熱洩痢,白沃,陰蝕惡瘡,目痛,堅骨齒。

  ⒌《別錄》:除固熱在骨髓,去鼻中息肉。

  ⒍《藥性論》:治鼠漏,瘰癧,療鼻衄,生含咽津,治急喉痺。

  ⒎《日華子本草》:除風去勞,消痰止渴,暖水藏。治中風失音,疥癬。和桃人、蔥湯浴,可出汗。

  ⒏《本草衍義》:火枯為粉,貼嵌甲,牙縫中血出如衄者,貼之辦愈。

  ⒐《本草蒙筌》:禁便瀉,塞齒疼,洗脫肛澀腸,敷膿瘡收水。

  ⒑《醫學入門》:治耳卒腫出膿,目赤,目翳,胬肉,口舌生瘡,牙齒腫痛出血,歷久碎壞欲盡,急喉風痺,心肺煩熱,風涎壅盛,作渴洩痢。兼治蛇蠍、惡犬、壁鏡、驢涎、馬汗毒傷。

  ⒒《醫林纂要》:生用解毒,煅用生肌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