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胰島素的用法

  胰島素能促進血迴圈中葡萄糖進入肝細胞及其他組織細胞合成糖原使血糖降低,那麼普通胰島素用法用量是什麼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用量

  1、普通胰島素用法用量

  一般為皮下注射,1日3~4次。早餐前的1次用量最多。午餐前次之,晚餐前又次之,夜宵前用量最少。有時肌注。靜注只有在急症時***如糖尿病性昏迷***才用。因病人的胰島素需要量受飲食熱量和成分、病情輕重和穩定性、體型胖瘦、體力活動強度、胰島素抗體和受體的數目和親和力等因素影響,使用劑量應個體化。可按病人尿糖多少確定劑量,一般24小時尿中每2~4g糖需注射1個單位。中型糖尿病人,每日需要量約為5~40單位。

  2、胰島素的適應症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不宜使用口服降糖藥物的患者。口服藥物原發或繼發失效。處於應激狀態時。糖尿病急性併發。糖尿病出現嚴重慢性併發症或合併症。老年2型糖尿病,消瘦明顯、營養不良或精神抑鬱不宜使用。

  3、胰島素的使用原則

  超短效或短效胰島素主要控制三餐後的高血糖;中、長效胰島素主要控制基礎和空腹血糖。三餐前短效胰島素劑量分配原則:早>晚>午。開始注射胰島素宜使用超短效或短效胰島素,初始劑量宜小,以免發生低血糖。全日胰島素劑量>40U者一般不宜一次注射,應分次注射。長效胰島素與短效動物胰島素混合使用時,短效胰島素劑量應大於長效胰島素的劑量。調整胰島素用量應參考臨床症狀與空腹血糖、三餐前、後血糖、睡前血糖,必要時測定凌晨3時血糖及尿糖水平。

  胰島素的分類

  1、胰島素製劑按照來源不同可分為豬胰島素、牛胰島素及人胰島素。豬胰島素是從豬胰臟提取的;牛胰島素是從牛胰臟提取的;人胰島素並不是從人體內提取的,而是藉助先進的人工基因高科技生產技術合成的,其結構、功能與人胰島素相似,主要的生產方法有:①將動物胰島素進行化學處理,而使其轉變為人胰島素,如將豬胰島素b鏈30位的丙氨酸換成蘇氨酸,即為人胰島素。②dna重組技術:是一種可以無限制合成胰島素的化學過程。

  2、胰島素製劑按照作用時間不同,可分為短效、中效與長效。短效胰島素:作用高峰在注射後1~3小時,作用持續時間為5~7小時。中效胰島素:作用高峰在注射後6~10小時,作用持續時間為18~24小時。長效胰島素:作用高峰在注射後10~15小時,作用持續時間為28~36小時。目前不同規格的胰島素在胰島素瓶的標籤上都有明顯標記,如:r=正規胰島素,s=半慢胰島素,n=nph胰島素。

  胰島素的療效

  1、胰島素類藥物根據其來源和化學結構,可分為動物胰島素、人胰島素和胰島素類似物。隨著基因重組技術的出現,半合成和生物合成人胰島素開始應用於臨床。這些胰島素與人胰島素的分子結構相同,故其免疫原性弱,不含雜質且效價高,但它在臨床應用中仍存在一定缺陷,即難以很好地模擬人體生理胰島素分泌模式。因此,為使外源性胰島素更好地滿足患者生理性需要。

  2、每日多次注射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血胰島素水平甚至可能達到正常人的10倍以上。因此如果懷疑胰島素與igf-1受體的親和力高真地可能誘發惡性腫瘤的話,那麼人們關注的就不應該只是胰島素類似物,而是全體有內源性或外源性高胰島素血癥的人群。沒有人能改變晚期或重症糖尿病必須用胰島素治療的事實。“不能改變它,就要適應它”。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在臨床工作中所能做的不是去限制胰島素的使用,而是不要忘記在補充胰島素的同時,應該儘可能避免嚴重的醫源性高胰島素血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