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三伏天養生的方法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養生以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那麼三伏天怎樣養生?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瞭解下吧。

  三伏天如何養生

  今天開始進入初伏。俗話說“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民間百姓說的“苦夏”也就在此時。三伏天的“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

  2017年三伏天時間一共持續30天,從2017年7月18日開始到8月17日結束。三伏天,通常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潮溼悶熱的日子。

  這段時間,人的抵抗力會下降,如果平時體質就比較弱,容易出現全身乏力、食慾不振、口淡乏味、精神萎靡、逐漸消瘦等現象,嚴重者還會低熱、頭暈、胸悶、噁心、汗出不暢,但這也恰恰是養生的最佳時間段。因此我們需要一些三伏天養生的方法:

  1、外出防晒防中暑

  預防中暑是大家首先想到的問題。當最高氣溫超過30攝氏度時,人要減少運動量,不要長時間在烈日下暴晒,並保持充足的飲水。三伏天最好避開中午出門,減少中暑的機率,同時,身邊還要存放一些人丹、十滴水、清涼油、藿香正氣水等常規的防暑藥品。

  一般來說,上午十點到下午三四點,紫外線指數最高,容易中暑,大家最好在此期間減少戶外活動。要外出的話,要做好相應的防暑措施,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塗防晒霜。可以多喝些淡鹽水和綠豆湯,消暑又補充水分。

  若自己或親友出現頭昏眼花、胸悶、噁心等中暑先兆,應立即離開高溫環境,去陰涼處。喝清涼飲料,必要時可在頭部、腋下或腹股溝處放冰袋或灑涼水。若出現血壓降低、虛脫等症狀需及時就醫。

  2、運動選好時選對法

  雖然說有“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老話,但對於老年人來說,可別追求“練三伏”,大熱天裡運動時如果不注意很容易發生意外,最好以散步、太極拳等舒緩運動為主。在伏天裡健身運動一定要注意補水,如果補水不及時,可因缺水引起的血流過緩導致心梗、缺血性中風等急重症。補水應該選擇溫開水,不要因為天熱就喝很涼的水。

  同時,雖然伏天很熱,但是清晨的氣溫還是很低,而且這段時間空氣並不好,所以不建議在清晨運動,並且要避免11時至16時這段溫度最高的時期運動。還需注意的是,不要在空調房內運動。

  運動後,大汗淋漓一定不要立刻洗澡尤其是洗冷水澡,因為突然的冷刺激會導致血管的痙攣,引起意外。正確的做法是,運動後先休息十多分鐘,待身體的汗自然蒸發後,體力有所緩解後再洗澡。

  3、夏季養生莫貪涼

  目前正值三伏天,吃冰棍、喝冷飲讓人覺得最為過癮。但從養生的角度看,在炎炎夏日不吃寒涼的食物是對身體有益的,最好吃跟自己體溫接近的食物,不要為了貪圖一時涼快吃一些冰鎮食物,並且可以多喝一些薑茶,有助於散寒發汗,補充陽氣。同時,喝些熱水、熱茶,適當出出汗,可達到中醫所說的發汗解表功能,起到透裡疏通、清熱的作用。

  所以三伏天應該避免貪涼,適度使用空調和風扇,在工作場合中,適當調高空調溫度,千萬不可對著空調或風扇直吹。最好常備一件長袖衣,隨外界環境隨時加減衣服。

  此外,三伏天肌膚腠理開洩,如果泡泡溫泉,可使水中的礦物質經過穴位經絡有效深入面板,通過經絡氣血直達身體深處,與三伏天鍼灸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覺得泡溫泉有些大費周章,那晚上熱水泡泡腳,也對身體十分有利。

  4、食物清淡能養生

  在食物“補養”方面,因為三伏天天氣炎熱,出汗甚多,加上晝長夜短,睡眠時間相對較少,因此能量消耗甚大,需要有合理的飲食來支援,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補養”。這時節不適合吃得過於葷腥油膩,對於一般的人,三分葷七分素比較合理。

  在伏天裡應多吃苦味食物,如苦菊、芹菜、茴香、香菜、苦瓜、蘿蔔葉等。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鹼因具有消暑清熱、促進血液迴圈、舒張血管等藥理作用,是夏季天然養生品。

  同時,炎熱的三伏天還容易導致人火氣上升,表現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易失眠等。因此,“去火”也是三伏天養生的必備功課。去火的食物,上佳選擇有綠豆、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食物,同時牛奶營養全,可以溫脾、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三伏天養生“去火”之良品。

  5、謹防“情緒中暑”

  很多人到三伏天就會出現各種情緒問題:心煩、焦躁、易怒。夏屬火,與心對應,很多人出現脾氣暴躁、心煩失眠等症狀,都是因為心火太旺的原因,夏季氣溫高,易使人煩躁、怠倦,因此三伏天除了防中暑外,更要謹防情緒中暑。

  那麼,怎樣預防情緒中暑呢?建議保持心情舒暢,重視心神的調養,是預防情緒中暑的關鍵。在三伏天多安心靜養,不要遇到一些小事就急躁,一旦出現“情緒中暑”,建議閉上雙眼深呼吸,以緩解自己不安的情緒。

  造成“情緒中暑”的內因,歸根結底,還是人體對環境的適應性差。因此,在炎熱的高溫環境中,應儘可能地增加休息時間,並注意飲食調整,增加營養,重視夏季的養生之道。

  三伏天養生的運動有哪些

  常說的“夏練三伏”,並不是讓大家不分時間、地點、情況地去鍛鍊。夏天人體能量消耗大,跑步、打球、爬山等鍛鍊方式必須量力而行,最好進行一些“低調”的運動,既能起到鍛鍊效果,又不至於出現不適。

  談及科學健身,夏季更適合“輕運動”。所謂“輕運動”,就是體能消耗少、技術要求低、時間要求鬆的運動養生方式。以半個小時的運動量為宜,垂釣、步行、練瑜伽、扭秧歌、跳交誼舞都是不錯的“輕運動”。

  1、游泳

  酷暑天氣,選擇室內游泳池游泳,可以起到防暑降溫的作用,因為人體在水裡散發熱量的速度比在空氣中快將近二十倍,因此,人體在水裡產生的熱量遠遠小於散發到外面的熱量,起到了很好的降溫效果,防暑最佳選擇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游泳消耗體能較大,患有心臟病 、糖尿病 、肺病等病史的中老年人在游泳時應聽取醫生的建議,以免發生意外。

  2、釣魚

  明代李時珍就指出,垂釣能解除“心脾燥熱”,而暑天炎熱的氣候往往使人煩悶、焦躁,容易“上火”,所以釣魚養生十分應景。釣魚之所以養心養性,是由於垂釣是用腦、手、眼配合,雖靜實動,它對提高人的視覺和頭腦靈敏的反應能力,都起到了積極作用。無論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可以在釣魚中收穫智慧和健康。

  老年人一般每次垂釣兩個小時比較適宜,防止過度疲勞誘發其他疾病,特別是心血管病。釣魚前要有充足的睡眠,保持體力充沛。垂釣時要多活動,坐、站結合,因為坐久了影響雙腿的血液迴圈,站久了大腦易缺氧。

  3、太極拳

  夏季天氣炎熱,常會使人食慾不好,心情煩躁,此時練太極拳能調節氣血、更有利於排汗排毒,促進新陳代謝,每天堅持練一會太極拳,對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幫助,通過打拳能使人體周身輕盈,精神煥發,身體各方面都非常順暢。

  練太極拳時,要注意自我監護,適當安排運動量,注意定期檢查身體。一般認為,每次晨練太極拳以後,以無疲勞感為度。

  4、健身球

  健身球也叫保定鐵球。此運動能調和氣血、舒筋健骨、強壯內臟、健腦益智,若能經常堅持練習健身球,對偏癱後遺症、頸椎病、肩周炎、冠心病、手指功能障礙等疾病均有較好療效。

  根據身高和下肢長度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健身球。選購球的時候,試著坐在上面,大腿應平行於地面,尤其是臀部不要低於膝關節。初學者、體重較大及平衡能力不特別好的人,應該選擇柔軟的球。球和身體接觸面較大,能增加穩定性。健身球練習要循序漸進。

  5、健步走

  健步走是速度介於跑步和散步之間的一種運動方式,尤其適合中老年人蔘與。健步走運動量適中,技術要求低,沒有器械的限制,而且鍛鍊效果好,對增強腿部肌肉和提高心肺功能有很好的作用。

  入門者或很久沒運動的人,往往忽略體力及身體狀況,將目標設定得太高,反而造成負擔。行走的速度要根據自身的體能狀態,每天快走半小時至40分鐘,走到“細汗微出”,年輕人心跳一般不超過130次分鐘,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不超過120次每分鐘,強度以感覺呼吸、心跳有點加快,微微出汗為準。

  6、瑜伽

  瑜伽是一種身心合一的運動,老少皆宜。夏天天氣炎熱,易使人感覺睏倦。而人體在腦部疲勞的時候,很多功能都會受到影響,使人陷入疲憊、無精打采的亞健康狀態。但瑜伽各種姿態的伸展 、扭轉和深度休息放鬆,可按摩體內的各臟器,使其保持在平衡狀態。夏天人們心火盛,易煩躁,練習瑜伽可緩解不良情緒,令人平心靜氣。

  年老體虛或患有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的人不宜練習瑜伽。因為過度的屈、伸、旋轉可以壓迫腹部及下肢,使腹壓增大,迴心靜脈血增多,增加心臟負荷,容易引起腦血栓、腦出血,導致呼吸困難或舊病復發。

  三伏天的飲食注意事項

  1、飲食要清淡

  三伏天一定不要吃得太油膩,飲食應以清淡平和為主。因為含脂肪多的食物,不但抑制胃酸分泌,而且刺激胃產生一種抑制自身蠕動的“胃泌素”,使食物在胃中停留時間延長,這樣就會感到腹脹,不思飲食,而且由於三伏天體內水分蒸發過多,消化液分泌大為減少,加之睡眠不足和夏天喜食寒冷食物等因素,胃腸消化功能減弱,如果再進食油膩食物,勢必加重胃腸負擔,影響消化。因此,根據夏季特點,應選擇清淡、爽口、易於消化的食物。

  2、熱天宜清補

  在飲食滋補方面,以清補、健脾、祛暑化溼為原則。肥甘厚味及燥熱之品不宜食用,而應選食具有清淡滋陰功效的食品,諸如鴨肉、鵝肉、鯽魚、瘦豬肉、豆類、薏米仁、百合等,經合理烹調可做成多種美味佳餚,不僅能增進食慾、加強營養,還可消暑健身。此外,亦可做一些綠豆粥、扁豆粥、荷葉粥等“解暑藥粥”,它們都有一定的驅暑生津功效。

  3、切忌“貪涼”

  專家提醒大家應警惕夏季患上腸胃炎。據介紹,從中醫的角度講,脾屬土,喜燥惡溼。夏季氣候多雨而潮溼,溼濁寒涼之氣易損傷脾之陽氣,容易產生脘腹脹痛,食少倦怠,肢倦乏力,洩瀉,水腫等症狀。在此氣候條件下,若飲食寒涼無度,易造成夏季胃腸疾病的高發。因此,夏季勿貪飲冰寒之食,以免造成“寒溼困脾”。

  此外,夏季高發的急性腸胃炎多為細菌性腸胃炎,夏天食物易腐爛,而人們喜歡食用生冷食物,造成細菌感染為患病主因。從此角度分析,大家也應注重飲食衛生,勿過度“貪涼”。

  4、少吃糖

  多吃糖是發生癤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血糖升高有利於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化膿性病菌的生長繁殖,易誘發痱子、癤瘡、痛腫等面板炎性病症。不少糖尿病人常併發面板癤腫,正是由於體內糖代謝失調、血糖長期過高所致。

  5、多吃些消暑食品

  有些食品可以減少體內積熱,像西瓜、綠豆、山楂等,不但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而且還能止渴、利尿、祛毒、散熱、開胃,是夏季預防中暑的佳品。

  6、必須補足的營養要素

  因為在高溫環境中,人體組織蛋白分解增加,尿中肌酐和汗氮排出增多,從而引起了負氮平衡。建議大家每天優質蛋白的補充也要到位,比如每天喝牛奶,吃雞蛋,魚肉或者是蝦肉,或者是瘦的羊肉、牛肉來補充我們損失的蛋白質。蛋白質的攝取量應在平常的基礎上增加10%~15%,每天的供給量應達100克左右,還須注重補充賴氨酸。

  因為高溫環境下維生素代謝增加,汗液排出的水溶性維生素會增多,尤其是維生素C。在三伏天,人體維生素需要量比普通標準要高一倍或一倍以上,維生素缺乏會表現為工作,生活精力不夠,容易犯困,容易疲乏,針對這一類人群,我們建議多吃一些粗雜糧,定期吃一些動物的肝臟,頻率不需過高,每週一到兩次,每次大概是一兩左右。

  最後,睡眠也非常重要。夏天白日比夜晚要長,所以在生活節奏方面應該順應四季以及天時的變化,做到早睡早起,晚上最好能夠在十點左右到十二點之間睡覺。


  看過三伏天如何養生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