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的功效作用食用禁忌以及藥用價值

  中藥白芍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藥的根。栽培於安徽、浙江、湖南、四川等地。夏秋季採挖,去淨泥土及支根,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下白芍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白芍的功效和作用

  補血。用於治療:

  ***1***血虛經行不調,痛經,崩漏,伴頭昏乏力,心悸失眠。

  ***2***血虛肝脈失養,肢體攣急,關節僵硬,屈伸不利。

  斂陰柔肝。用於治療:

  ***1***熱病後期陰液耗傷,手足瘛瘲***chi-zong***,口乾不渴,脈虛舌絳。

  ***2***肝陰不足,肝陽上亢,目眩頭暈,耳鳴,肢體麻木。

  緩急止痛。用於治療:

  ***1***脘腹胸脅疼痛,如中焦虛寒,脘腹疼痛。

  ***2***肝氣不舒,脅肋疼痛。

  ***3***陰血虧虛,小腿抽掣疼痛。

  此外,白芍還可治療:

  ***1***痢疾,洩瀉。痢疾,腹痛,裡急後重。

  ***2***自汗,盜汗。

  宜:血虛陰虛之人胸腹脅肋疼痛,肝區痛,膽囊炎膽結石疼痛者宜食;瀉痢腹痛,婦女行經腹痛者宜食;自汗易汗盜汗者宜食;腓腸肌痙攣,四肢拘攣疼痛,不安腿綜合症患者宜食;同甘草配合用可以緩解各種胸腹及四肢疼痛。

  白芍的藥用價值

  白芍性涼,味苦酸,微寒,具有補血養血、平抑肝陽、柔肝止痛、斂陰止汗等功效,適用於陰虛發熱、月經不調、胸腹脅肋疼痛、四肢攣急,瀉痢腹痛、自汗盜汗、崩漏、帶下等症。

  芍藥甙有抗菌、解熱、抗炎、增加冠狀動脈流量、改善心肌營養血流、擴張血管、對抗急性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鎮靜、鎮痛、解痙、抗潰瘍、調節血糖的作用。白芍煎劑能抑制痢疾桿菌、肺炎鏈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溶血性鏈球菌、綠膿桿菌等。

  實驗證明:白芍總甙對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具有調節作用;白芍總甙對脂多糖誘導的大鼠腹腔巨噬細胞產生白細胞介素-1具有低濃度促進和高濃度抑制的作用,由於白細胞介素-1在免疫調節及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形成中均起重要作用, 因此可以認為,白芍總甙調節白細胞介素-1的產生可能是其發揮免疫調節及防治關節炎的機制之一。

  亦有實驗表明:白芍總甙對大鼠腹腔巨噬細胞產生白三烯B4呈抑制作用,並有劑量依賴關係,100mg/L的抑制作用與相同劑量的非甾體類抗炎藥氟滅酸相當, 但作用較緩慢。其50%抑制率為0.66mg/L;所以,白芍總甙的抗炎和免疫調節作用可能也與其影響白三烯B4的產生有關。

  宜食:血虛陰虛、胸腹脅肋疼痛、肝區痛、膽囊炎、膽結石疼痛、瀉痢腹痛、婦女行經腹痛、自汗易汗盜汗、腓腸肌痙攣、四肢拘攣疼痛、不安腿綜合症等病症患者適宜食用。

  忌食:白芍性寒,虛寒性腹痛洩瀉者以及小兒出麻疹期間不宜食用;此外,服用中藥藜蘆者也不宜食用白芍。

  白芍的藥用配方

  白芍當歸蜜飲

  材料:白芍20克,當歸、制何首烏各5克,蜂蜜20克。

  做法:將白芍、當歸、制何首烏入鍋,加適量水,煎煮30分鐘,去渣留汁,等湯汁轉溫後調入蜂蜜,拌勻即可。

  功效:養血益氣,益精生髮。

  白芍養血止痛粥

  材料:白芍15克,黃芪15克,當歸15克,澤蘭 10克,粳米100克,紅糖適量。

  做法:將黃芪、當歸、白芍、澤蘭煎服 15分鐘,會渣取汁,放入粳米煮粥,將熟爛時加入適量紅糖即可。早晚溫熱食用,於月經前連服7天。補氣血,健脾胃, 止疼痛。主治婦女痛經。

  功效:黃芪、當歸能補氣養血,白芍、粳米、紅糖酸甘斂陰,緩急止痛,澤蘭活血祛瘀止痛。可於經期做輔助食療。紅薯中富含纖維、鉀、鐵和維生素B6,不僅能防止衰老,預防動脈硬化,還能有效地預防腫瘤。

  白芍美白祛斑

  《醫學入門》記載的三白湯,“白芍、白朮、白茯苓各5克,甘草2.5克,水煎,溫服”。這個方子最初治療傷寒虛煩,後來發現可以補氣益血、美白潤膚,遂在民間流傳開來。此方配伍精當,適於氣血虛寒導致的面板粗糙、萎黃、黃褐斑、色素沉著等。中醫認為人的面板悅澤與否和臟腑功能有密切關係,如果臟腑病變,氣血不和則面板粗糙,面部生斑。因此,該方劑從調和氣、調理五臟的功能入手,從而美白祛斑。

  甲亢可以試試白芍牡蠣湯

  甲狀腺功能亢進者可以試著喝喝白芍牡蠣湯,有滋陰養血、平肝熄風的作用。

  做法:取白芍20克,牡蠣30克,陳皮5克,生薑5克。先將牡蠣用清水沖洗乾淨,然後放入鍋中加清水五碗,煮沸20分鐘;然後加入白芍、陳皮、生薑同煮,煮至一碗,調味即可食用。

  此湯還適用於心慌煩急、多汗消瘦、體乏無力、頭暈眠少等症。注意:虛寒腹痛、洩瀉者慎服白芍;白芍不宜與藜蘆同用。

  白芍的禁忌

  忌:白芍性寒,虛寒性腹痛洩瀉者忌食;小兒出麻疹期間忌食;服用中藥藜蘆者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