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的栽培技術

  白芷常用的中藥,它有良好的藥效作用,那麼白芷要如何種植栽培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

  

  1.選地整地:白芷對前作選擇不甚嚴格,一般棉花地、玉米地均可栽培,以耕作層深,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溫暖向陽比較溼潤的夾沙土,一般產區均在平原地帶的地方為好。前茬作物收穫後,及時翻耕深為33釐米為宜。晒後再翻一次,然後耙細整平,作畦,寬100~200釐米,高16~20釐米的高畦,畦面應平整,畦溝寬26~33釐米***排水差的地方用高畦***,土壤細碎。耕地前每公頃施堆肥草木灰150千克左右。

  2.繁殖方法:用種子繁殖,白芷應當選用當年所收的種子,隔年陳種,發芽率不高,甚至不發芽,不可採用。有的藥農經驗用正中主莖上所結的種子,再播種時,容易提早抽空,影響產品質量。而利用測基上所結的種子播種,白芷發芽率70%~80%,在溫度13~20℃和足夠的溼度下,播種後10~15天出苗。

  白芷播種期分春秋兩季。春播在清明前後,但產量低,質量差,一般都不採用。秋播不能過早過遲,最早不能早於處暑;不然在當年冬季生長迅速,則將有多數植珠在第二年抽薹開花,其根不能作藥用,但最遲不能遲於秋分;因秋分後雨量漸少,而氣溫轉低,白芷播後長久不能發芽,影響生長與產量,故應在8月上旬全9月初播種。

  播種方法:白芷宜直播,不宜育苗移栽,移栽的植株根部分叉,生根生長不良,影響產量和質量。採取穴播和條播,播前畦內澆透水,待水滲下後,開始播種。播前種子要用機械方法,去掉種翅膜,然後在溫水中***45℃***浸泡6小時,撈出後擦乾播種。穴播按行距33釐米左右,株距16~20釐米開穴,穴深6-10釐米,播後用水澆,灑水或覆蓋草的方法經常保持土壤溼潤。播後0-20天出苗,秋播的白芷主根大,產量高,條播按行距33釐米開溝,將種子均勻撒下,蓋層細土,播種量每公頃用15千克以上,其他同穴播相同。

  3.間作:為了經濟利用土地,在白芷地內亦可進行間作,原則上以短小作物為好,在白芷播種之後,在其行間種植蔬菜,如葛筍、菠菜、蒜苗等,間作物必須在立春前收穫,以有利於白茫生長,以菠菜、蒜苗為最多。菠菜是在行間進行條播,蒜苗則每隔3釐米栽植。

  4.田間管理

  ***1***澆水:雨水充足的地方可不用澆水,但在乾旱、半乾旱地區,播前必須深水,翻地保墒,播後遇乾旱、久旱必須澆水。墒情不好,就得澆水,約澆水4次即可發芽,以後經常保持土壤溼潤,以利幼苗生長,小雪前應澆飽水,防止白芷在冬天乾死。第二年春天澆水在清明前後,不能過早,地溫低,水寒苗不肯長。以後每隔10天澆一次水,到了夏天應每隔5天澆水一次,特別是芒種到穀雨前,水少主根不能下伸,則鬚根多影響產量。在伏天更應保持水分充足,不能使苗因缺水而短垂;否則主根木質化降低品質。

  ***2***間苗:當春季幼苗返青高6釐米時,進行間苗,適當的擇去弱苗,使幼苗分佈均勻,通風透光,當苗高13~16釐米時定植,每穴留壯苗1~2株,條播技16釐米左右留壯苗一株,注意除去過弱的苗和過大的。莖呈現青白色的幼苗選擇掉,減少將來抽基白芷的發生,總之保持勻苗。

  ***3***中耕除草:每次間苗時,均應中耕除草,第一次待苗高3釐米時用手拔草;在土壤板結時,可淺鬆土3釐米左右,不能過深,否則主根不向下深,叉根多,影響質量。第二次待苗高6~10釐米時除草稍深一些。第三次在定苗時,鬆土除草要徹底除盡雜草,以後植株長大封壟,不能再行中耕除草。

  ***4***追肥:白芷追肥在當年直少宜淡,以免植株徒長,提前抽空開花。播種第二年植株封壟前追肥1-2次,結合間苗和中耕時進行,每公頃追肥量餅肥2250~3000幹克,亦可用化肥和人畜糞尿代替,開淺溝施下。雨季後根外噴施磷肥,也有顯著效果。

  ***5***選留良種:白芷在第二年5月份往往有少數生長特旺,抽薹開花。這種白芷所結種子不能作種用,因用後即將提前抽薹開花。同時在即將抽薹後,根部即瘦小而成木質,以後逐漸枯死,不能再作藥用。故及早擇除,免去耗肥料,影響鄰株的生長。在採挖白芷時,選擇主根粗壯,無分叉的,集中栽於肥沃地上,按行距80~100釐米,株距30釐米開穴,根可傾斜,不能彎曲,覆土3釐米左右,上蓋肥等再覆土6釐米,加強田間管理,增施肥料,不久即可另生新苗。在當年11月及次年2至4月份,應各進行中耕除草施肥1次,每次施肥應較多,這樣才能長好。5月下旬,即可抽薹開花,6月下旬種子即可陸續成熟,此時即應隨熟隨採,以免種子被風吹落。採後放於通風乾燥處,勿煙燻。

  另外,也有的地方,原地留種法:即在第二年秋季採收白芷的同時,在地裡留出一些不挖,以後加以中耕除草等管理,到第三年5月以後即可抽薹開花,結出種子。此法結出的種子發芽率差,植株短小,根部發育不良,不宜採用。在寒冷的地方,把根挖出來放在地窯裡,用沙埋起來,待第二年早春再栽到地裡,及時進行中耕除草,施足追肥。

  白芷的病蟲防治

  ***1***斑枯病:又叫白斑病,病原是真菌中一種半知菌,主要危害葉部。病斑多角形,初期暗綠色,以後灰白色,上生黑色小點,即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嚴重時葉片枯死。

  防治方法:①清除病殘組織,集中燒燬。②用1:1:100的波爾多液或用65%代森鋅可溼性粉400~500倍液噴霧。

  ***2***黃鳳蝶:屬鱗翅目鳳蝶科,以幼蟲食害葉片。

  防治方法:①人工捕殺幼蟲和蛹。②90%敵百蟲800倍液噴霧,每隔5~7天1次,連續3次,或用青蟲菌***每克菌粉含孢子100億***500倍液噴霧。

  ***3***蚜蟲:屬同翅目蚜總科。以成、若蟲危害嫩葉及頂部。防治方法見黃芪病蟲害及其防治。

  ***4***紅蜘蛛:屬蜘蛛綱蜱蟎目葉蟎科。以成、若蟲危害葉部。

  防治方法:①冬季清園,拾淨枯枝落葉燒燬,清園後噴1波美度石硫合劑。②4月開始噴0.2~0.3波美度石硫合劑或25%殺蟲脒水劑500~1000倍液噴霧,每週一次,連續數次。

  ***五***採收加工:春播白芷當年即可採收,9月中下旬採。秋播白芷第二年8月下旬葉片呈現枯萎狀態時採收。當葉片桔黃時開始收穫,選晴天,將白芷望葉割去,作為堆肥,然後用齒耙依次將根挖起,抖去泥土,運至晒場,進行加工。摘去側根,另行乾燥,並將主根上殘留葉柄剪去;晒1-2天,再將主根依大、中、小三等級分別暴晒,以便管理。在晒時切忌雨淋,晚上要收回晾乾,在晴天運出再晒,否則爛或黑心。通常用烘炕進行薰硫,將白芷用***或麻袋蓋嚴,每500千克鮮白芷需約3,5~4千克硫磺,薰時要不斷加入硫磺,不能熄滅,直至薰透。約薰一晝夜後,取樣用小刀切開,在切口塗抹碘酒,若藍色很快消失即表示硫以完全薰透,可停火,若藍色不消失,再繼續,薰後抓緊晒乾。包裝存於乾燥通風處,每公頃可收乾白芷3750~5250千克,高產田達750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