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仁波齊電影的詳細劇情介紹

  《岡仁波齊》跟商業大片是完全不同的電影型別,一部電影早晚都會見到需要見到它的觀眾,需要看緣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岡仁波齊電影介紹,供大家參考!

  岡仁波齊電影的介紹

>

  作為中國第六代導演的代表人物,《愛情麻辣燙》《洗澡》《飛越老人院》……張楊的電影作品帶給觀眾不少感動與思索。近年來,熱鬧的中國電影市場上,卻再難覓得張楊的身影。這兩年,他把精力投注在電影《岡仁波齊》上,6月20日該片將在全國上映。今***14***日,電影在重慶點映,張楊現身聊起了心路歷程。

  岡仁波齊電影:5年後的迴歸之作

  2012年《飛越老人院》後,張楊幾乎消失在公眾視線。5年後迴歸,他帶來一部用紀錄片手法拍攝的劇情片。對於張楊來說,拍攝這個故事並不是一時興起,“以前的好多生活跟旅行、野外、西藏就有關聯。我一直有個西藏情節,覺得早晚有一天會去拍這部片子,這個想法已經在我腦海裡生長了十幾年。”

  有了想法,找誰來演是個問題。對於角色,張楊也早有設想,幸運的是,在芒康縣普拉村,11個普通的村民願意跟劇組一起踏上這場冒險之旅。“村民都很質樸,我們之間需要的是瞭解和磨合,建立彼此的信任,否則拍攝無從談起。”

  沒有程式化的劇本,全程拍攝一隊毫無表演經驗的普通村民,在張楊看來也是全新的嘗試,“這群業餘演員從表演角度上看,沒有任何問題。他們不需要更多地去表演,而是需要自然地生活,呈現一種寫實的感覺。”

  就這樣,2014年張楊帶著拍攝團隊在高原上呆了一年,“一邊走一邊拍,觀察的同時再從中提煉,路上會發生什麼也都未知,這種即興的拍攝,也打開了全新的創作方式。”

  岡仁波齊電影的背後故事

  談起這幾年的“淡出”,張楊表示,對於自己到底想要拍什麼,思考了很長時間,希望放慢節奏,儘量拍自己喜歡的東西。

  5年裡拒絕了不少商業片拍攝的邀請,張楊直言,“我拍的電影內容和題材比較嚴肅,而現在的商業電影太娛樂了,這不是我想要去做的電影。目前,正在雲南拍攝新的電影,仍然是即興記錄的方式,從真實生活裡汲取素材。”

  作為一部文藝片,《岡仁波齊》上映檔期前後有《異形:契約》和《變形金剛5》兩部商業大片,票房前景不容樂觀。對此,張楊顯得很淡然,他無所謂票房好壞與否,“其實這部電影2015年就做完了,但一直都沒有上映,在這兩年中我也不著急。其實它在哪個檔期上都可以,跟商業大片是完全不同的電影型別,一部電影早晚都會見到需要見到它的觀眾,需要看緣分。”

  第六代中堅導演張楊醞釀26年的新作《岡仁波齊》將於6月20日在全國公映:藏曆馬年,是神山“岡仁波齊”的本命年,本片講述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同村10個普通的藏族人和一個孕婦一起從家出發,磕頭2500公里去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此行歷經生、歷經死、歷經震撼的西藏四季風光,歷經災難、變故、內心的拷問成長與蛻變,看似波瀾壯闊,實則平靜至極。本片之前在歐美十餘國電影節展映,反響巨大。

  6月14日,《岡仁波齊》路演第五站來到重慶,在觀音橋方所書店舉辦了映後沙龍活動。活動一開始,張楊導演就欣喜的表示,近幾年國內觀眾對於藝術片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在方所書店舉辦的多次藝術電影活動中,到場的90後年輕觀眾越來越多,是一個可喜的現象。隨後,導演張楊與《岡仁波齊》紀錄片導演馮章順及物理學博士、青年製片人李志峰圍繞“大美盡頭有神山”這一話題,暢談對於藝術電影的種種心得與體會。現場觀眾裡有不少電影從業者,在現場提問中熱情高漲,張楊也用自己多年的經驗為現場觀眾解惑。

  一路走來一路歌,帶著旅行的心態拍攝一部電影

  在拍攝《岡仁波齊》的時候,張楊帶著團隊在西藏呆了一年,深入藏區一年多,日日夜夜待在海拔超過4000米的青藏高原,為了一個理想的鏡頭,長時間的等待,這些都是在拍攝過程中經歷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情。而像突如其來的大暴雨,極端的低溫天氣,懸崖和難走的藏區道路,也都是電影拍攝一年多來,經常會經歷的事情。

  導演張楊和紀錄片導演馮章順回憶起這段歷程都表示,最重要的是要將這一年拍攝當成一次“旅行”,享受在高原上生活的一年,享受這個拍攝的過程。

  張揚說,其實拍攝這樣一部電影最重要的是旅行的心態,在這一年不要總是帶著工作的狀態,如果這樣就會感到非常勞累,重要的是享受,享受這次“旅行”。張楊說,拍攝《岡仁波齊》時,劇組的工作並沒有嚴密的規劃,不像常規劇組那樣起早貪黑、緊鑼密鼓。有時候沒想好拍什麼,或者碰到下雨天,大家就不用工作。電影只是路上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體會旅行的樂趣,享受路上的生活方式,“當然高原上是艱苦的,你要面對寒冷、空氣稀薄、高原反應等各種問題,但當你把它當作一場旅行,當成一種生活的時候,所有的困難都微不足道了,反而你特別願意想方設法把它變得更有意思”。

  歷經三百多個日夜,將朝聖凝固成一部長片

  “近600小時的高清素材,真實記錄這條朝聖路上的困惑與追求,有些人為了救贖,有些人卻是為了逃離,還有一些人為了父母,更多人卻是為了眾生。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確的,但至少若干年後,我們仍然可以從這部影片裡看到一個民族,還這樣生活著,或生活過……”在《岡仁波齊》三百多個日夜的拍攝中,紀錄片導演馮章順從他的角度忠實地記錄下了那一年行走在高原上的這支朝聖隊伍和這隊電影人,並將這一年的歷程凝固成一部長達四個小時的紀錄片。

  對於這四個小時的電影時長,馮章順本人也有一些猶豫,張楊卻認為,應該堅持這樣的決定,“對於普通觀眾來說可能難以想象,但對於真正想拍電影或做電影的人,也許這個片子是特別好的教材,我和順子***馮章順***說,更重要的是咱們過十年以後再看這個東西,那時候才能感受到其中最有意義的部分。”

  拉長的拍攝旅程,有著反覆試錯的驚喜和趣味

  在當天的映後沙龍上,有很多電影從業者來到現場,有觀眾對於《岡仁波齊》的製作非常感興趣,並向張楊導演及現場嘉賓提出了關於電影製作方面的問題。

  有觀眾問到張楊導演在拍攝《岡仁波齊》的過程中,對電影有了那些新的認識。張楊表示,以往自己的電影多是會準備好劇本再進行拍攝,但是《岡仁波齊》並沒有劇本,有的只是最初對角色的設想和對大致劇情走向的規劃,電影中最終呈現的情節均來自在朝聖路上的所見所聞,並最終加工成影像呈現在大銀幕上,“《岡仁波齊》完全打破了我們以往最倚仗的劇本,究竟我們沒有劇本,能不能拍電影呢,我覺得可以拍,當然代價就是你必須把時間拉長,你可以在這期間反覆試錯,而這種反覆嘗試和試錯的過程,也讓拍攝的過程變得更有趣” 。

  張楊也表示,自己在這個摸索的過程中,徹底愛上了這樣拍攝的方式,“真實的感質是我非常喜歡的,雖然我以前的電影也在努力靠近真實,但你自己心裡知道會有一些設計的內容,有一些橋段和一些技巧性的東西,但是在《岡仁波齊》這部電影中,我反而覺得這些東西可以全都不要,這種更簡單,更單純的創作方式,是我現在比較喜歡的”。

  在等數目的去與歸中達成新的平衡

  在沙龍現場有觀眾表示對電影中朝聖路上孕婦生產的情節印象深刻,想知道這一情節是否是真實發生的。張楊介紹說,這一場景完全是真實的,而變成如今這樣的呈現也有一些機緣巧合。

  原來在最初張楊的設想中,早就設定好朝聖路上的一死一生,電影中老人的“死”應該先發生,而後才有“生”的出現,但是在實際中卻遇到了問題。在劇組遇到孕婦時,孕婦並不清楚自己的懷孕時間,誤以為懷孕四五個月,實際上路之後卻發現已經懷孕八月有餘,而這個朝聖隊伍中原本也就設定好的新生命,也就愈發不可控制的突然降臨,形成了現在電影中的先“生”後“死”。

  張楊表示,電影中的所有情節均來自劇組對真實生活的觀察,在朝聖途中突然降臨新生的情況並不少見,“有些朝聖隊伍一走可能就走一年兩年,這種突然多了一個人的情況很正常,可能這是一個家庭一起朝聖,上路兩三個月之後就懷孕了,之後孩子在途中降生,也就顯得再正常不過”。

  電影中老人去世的情節,也同樣源自現實生活。張楊表示,在和老人商量這場去世的戲時,老人非常痛快就答應了,完全超出了劇組的想象,“我跟老爺子說要拍去世,他說可以,因為他知道他在做一個什麼樣的東西,這種在路上突然的去世也很正常,雖然這些是早就形成的設想,但實際上還是源於真實的生活” 。

  《岡仁波齊》能否為藝術片市場破冰

  電影《岡仁波齊》曾入圍多倫多電影節“當代世界電影”單元,並獲得第 7 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評委會特別表彰。2016年,《岡仁波齊》在西雅圖電影節UP=TOWN影院放映時,觀眾足足給了五分鐘的掌聲。這部影片曾陸續在釜山國際電影節、荷蘭鹿特丹、瑞典哥德堡、瑞士日內瓦、英國奇切斯特等多個海外國際電影節進行過展映,受到過諸多海外媒體的讚譽。

  《好萊塢報道》曾發文力挺,表達了這部影片對海外影迷的影響:“影片《岡仁波齊》描述生死,不卑不亢,無喜無悲的方式獲得了廣泛肯定。有影迷在看完片後說,虔誠而淳樸的藏民,為朝聖而生,亦為朝聖而死,是一種對自然及信仰的絕對尊重與膜拜。電影裡的朝聖之路是打消心中疑惑雜念的旅途,讓很多海外影迷起了去西藏的念想,甚至有一些曾經去過的人也打算以行走的方式再去一次西藏,去拉薩、去岡仁波齊進行一次朝聖。”

  在獲得國外不俗口碑之後,《岡仁波齊》在中國的反饋無疑值得期待。在此前幾站路演的映後沙龍中,《岡仁波齊》已經收到了越來越多的好評。影評人史航稱讚影片說,“這部電影沒有任何套路,就是這麼走著。儘管沒有推特寫鏡頭,卻能夠讓人記住裡邊的每一個朝聖者,這是很難能可貴的地方”。著名編劇蘆葦表示,中國電影目前面臨著娛樂至死的困境,觀眾到電影院裡不再是尋求心靈的交流,不再是尋求一種對人性和對社會生活的瞭解,“因此《岡仁波齊》這樣的電影,在目前的中國影壇中非常罕見,還有人在堅持這樣去做,把這它作為反映社會真實的一個影片,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尊重。”著名學者尹鴻認為,市場的成熟和觀眾的成熟是同步的,市場慢慢變大,觀眾也會越來越成熟,觀眾選擇電影的能力也會越來越高,“我相信《岡仁波齊》的朝聖之路一定會打動觀眾,一定會有相當一部分觀眾喜歡,而且有相當一部分觀眾去電影院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