蟶子的烹飪方法有哪些

  蟶子含豐富蛋白質、鈣、鐵、硒、維生素A等營養元素,同時蟶子還具有一定的食療作用。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蟶子的烹飪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烹飪蟶子的食材準備

  蟶子的烹飪方法

  步驟

  1.蟶子400克清水加鹽侵泡2小時X2次

  2.生薑切片、大蒜切片、香蔥切段、幹辣椒切碎末

  3.蟶子冷水下鍋,煮沸撈出瀝乾水備用

  4.油燒熱轉小火,依次加入桂皮、草果、八角、豆豉、生薑 、大蒜、蔥白、辣椒末翻炒 ***輔料是一個一個加的,每次放入輔料都要翻炒一下***

  5.放入蟶子轉大火爆炒,然後放入料酒、生抽、蠔油翻炒,最後放入蔥綠再翻炒幾下就可以出鍋了。

  蟶子的營養分析

  蟶肉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經測定,每百克鮮肉,含蛋白質7.2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2.4克,糖3克,鈣133毫克,磷114毫克,鐵227毫克,熱量200千焦。蟶子還有一定的醫藥作用,具有補虛的功能。蟶肉甘、鹹寒,用於產後虛寒、煩熱痢疾,殼可用於醫治胃病,咽喉腫痛。

  中醫認為,蟶子肉味甘、鹹,性寒,有清熱解毒、補陰除煩、益腎利水、清胃治痢、產後補虛等功效。《嘉祐本草》中記載:蟶子肉"補虛,主冷痢。煮食之,主婦人產後虛損、胸中邪熱煩悶氣"。《隨息居飲食譜》中記載:蟶子肉"清胃、治痢、除煩、補產後虛損"。《泉州本草》中記載:蟶子肉"清熱解毒,利小便,消水腫"。蟶子肉可治療產後虛損、煩熱口渴、溼熱水腫、中暑洩痢、小便不利等症。

  蟶子富含碘和硒,它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病人、孕婦、老年人良好的保健食品,蟶子含有鋅和錳,常食蟶子有益於腦的營養補充,有健腦益智的作用。醫學工作者還發現,蟶子對因放射療法、化學療法後產生的口乾煩熱等症有一定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