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做家務的能力

  哈佛大學曾做過一項調查研究: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那麼對此你知道該怎去鼓勵培養好孩子做家務活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陪孩子一起做

  讓孩子做家務時,最好和孩子同時進行,因為小孩子愛攀比,看見父母沒有做家務,只有他一個人做心理會不平衡的。而且陪著孩子一起做家務,還可以父母和孩子多些溝通,增進父母和孩子的感情。

  教會孩子技巧

  做什麼事情都是有竅門的,不可以傻幹,家務活也是一樣的。父母讓孩子在做一件家務的前,告訴孩子有哪些技巧可以使用,儘量去多教孩子一些本領,讓孩子多掌握一些方法,通過做家務的這件事情中學到更到的本領。

  從小事情做起

  培養孩子做家務是有一個過程的,不要急,循序漸進,剛才開始從小事情做起。可以先挑一起孩子感興趣的家務,比如收拾自己的書桌,收拾自己的玩具,這些東西都是小孩子的私人東西,在孩子心裡更願意去整理自己的物品。

  父母督促檢查

  父母給孩子安排家務後,還是要全程的陪伴,不幫著做,但要督促這個過程。怕孩子中途偷懶,或者不知道該怎麼做。等孩子做完後,要仔細的檢查,指導孩子哪些地方改怎麼改進,該表揚的地方也要及時表揚。

  讓孩子獨立完成

  如果已經培養孩子做過一段時間的家務,在過程中孩子也能積極配合。那接下來就給安排一項家務活讓孩子獨立完成,這是非常能鍛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應變能力。因為獨立完成項家務這其中會很多讓孩子自己做主的事。

  做家務只是體驗

  父母讓孩子做家務不要求太多,更多是讓孩子體驗家務勞動中的體會。知道父母的收拾屋子的辛苦,和勞動過程中各種智慧的發揮。不要以量和質來計算,只孩子體驗了其中的樂趣就好。

  合理分配家務量

  給孩子分配家務時,要控制量,不要一下讓孩子做太多家務,不然小孩子會覺得很累,很煩躁,就會討厭做家務的。小孩子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學習,家務適當的做下就好,切不可為了家務當誤了學習。

  避免打消孩子做家務的積極性

  1不要苛求完美金無足赤,人不完人,要用一種輕鬆愉快的方式教導孩子做家務,不時誇讚孩子的家務做的好。千萬不要嫌棄孩子做的不好,或是當著孩子的面重新做一遍,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2不要拖延不要以為孩子太小還不能做家務,孩子可能比你想象的更有能力完成家務事。可以嘗試著給孩子做很多家務事,比如說收拾要洗的衣物或是收拾飯後的桌面。大多數家長認為,孩子在做家務前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但這往往是本末倒置,孩子們都是邊幹邊學,在學習中成長的。

  3不要吝嗇讚美不要等家務完全做完後再稱讚孩子,而要在做家務的過程中時時稱讚。在孩子做家務是進行鼓勵和表揚,能夠很好的增加孩子做家務的積極性。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可以做不同家務

  9-24個月:可以給孩子一些簡單易行的指示,比如可以讓寶寶自己拿湯匙吃飯,把髒的尿布扔到垃圾箱裡等;

  2-3歲:可以在家長的指導下把垃圾扔進垃圾箱,或當家長請求幫助時幫忙拿取東西,如幫媽媽把衣服掛上衣架;使用馬桶,刷牙澆花,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4歲:除了以上技能外,還要喂寵物,到大門口取回地上的報紙,睡前幫媽媽鋪床,飯後自己把碗盤放到廚房水池裡,並幫助媽媽把疊好的乾淨衣服放回衣櫃,把自己的髒衣服放到裝髒衣服的籃子裡;

  4-5歲:則要學會準備餐桌,飯後把髒的餐具放回廚房,準備自己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將自己用好的毛巾、牙刷掛好、放整齊

  ***這個時候如何發揮指令很重要。如果一個模糊的指令,“把餐桌收拾好”,就會讓孩子困惑。家長需要把一個任務分拆成一個個步驟,從幫家長拿筷子開始,慢慢讓孩子開始幫忙擺盤子,這樣他才會確切的理解家長的要求。***

  5-6歲:自己準備第二天去幼兒園要用的書包和要穿的鞋,並且學會收拾房間的技能;

  7-12歲:需要學會做簡單的飯,幫忙洗車擦地,清理洗手間,掃樹葉,掃雪,會用洗衣機。

  13歲以上:換燈泡,換吸塵器裡的垃圾袋,清理冰箱、灶臺,修剪草坪等繁雜的家務也被列入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