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餘時間應該如何學烹飪方法

  在學習過後,我們一般都有一些休息的業餘時間可以做其他事情,那麼如果想要在業餘時間學習烹飪美食的方法的話,有哪些烹飪的方法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業餘時間學烹飪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業餘時間學烹飪方法

  一、怎樣掛糊

  掛糊是我國烹調中常用的一種技法,行業習慣稱“著衣”,即在經過刀工處理的原料表面掛上一層衣一樣的粉糊。由於原料在油炸時溫度比較高,即粉糊受熱後會立即凝成一層保護層,使原料不直接和高溫的油接觸。這樣就可以保持原料內的水分和鮮味,營養成分也會因受保護而不致流失,製作的菜餚就能達到鬆、嫩、香、脆的目的。增加菜餚形與色的美觀,增加營養價值。掛糊的種類很多,比較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蛋清糊 也叫蛋白糊,用雞蛋清和水澱粉調製而成。也有用雞蛋和麵粉、水調製的。還可加入適量的發酵粉助發。製作時蛋清不打發,只要均勻地攪拌在麵粉、澱粉中即可,一般適用於軟炸,如:軟炸魚條、軟炸口蘑等。

  2. 蛋泡糊 也叫高麗糊或雪衣糊。將雞蛋清用筷子順一個方向攪打,打至起泡,筷子在蛋清中直立不倒為止。然後加入幹澱粉拌和成糊。用它掛糊製作的菜看,外觀形態飽滿,口感外鬆裡嫩。一般用於特殊的鬆炸,如:高麗明蝦、銀鼠魚條等。也可用於禽類和水果類,如:高麗雞腿、炸羊尾、夾沙香蕉等。製作蛋泡糊,除打發技術外,還要注意加澱粉,否則糊易出水,菜難製成。

  3.蛋黃糊 用雞蛋黃加麵粉或澱粉、水拌制而成。製作的菜色澤金黃,一般適用於酥炸、炸熘等烹調方法。酥炸後食品外酥裡鮮,食用時蘸調味品即可。

  4.全蛋糊 用整隻雞蛋與麵粉或澱粉、水拌制而成。它製作簡單,適用於炸制拔絲菜餚,成品金黃色,外鬆裡嫩。

  5.拍粉拖蛋糊 原料在掛糊前先拍上一層幹澱粉或乾麵粉,然後再掛上一層糊。這是為了解決有些原料含水量或含油脂較多不易掛糊而採取的方法,如:軟炸栗子、拔絲蘋果、鍋貼魚片等。這樣可以使原料掛糊均勻飽滿,吃口香嫩。

  6.拖蛋糊拍麵包粉 先讓原料均勻的掛上全蛋糊,然後在掛糊的表面上拍上一層面包粉或芝麻、杏仁、松子仁、瓜子仁、花生仁、核桃仁等,如:炸豬排、芝麻魚排等,炸製出的菜餚特別香脆。

  7.水粉糊 就是用澱粉與水拌制而成的,製作簡單方便,應用廣,多用於幹炸、焦、熘、抓炒等烹調方法。製成的菜色金黃、外脆硬、內鮮嫩,如:幹炸裡脊、抓炒魚塊等。

  8. 發粉糊 先在麵粉和澱粉中加入適量的發酵粉拌勻***麵粉與澱粉比例為7:3***,然後再加水調製。夏天用冷水,冬天用溫水,再用筷子攪到有一個個大小均勻的小泡時為止。使用前在糊中滴幾滴酒,以增加光滑度。適用於炸制拔絲菜,因菜裡含水量高,用發粉糊炸後糊殼比較硬,不會導致水分外溢影響菜餚質量,外表飽滿豐潤光滑,色金黃,外脆裡嫩。

  9.脆糊 在發糊內加入17%的豬油或色拉油拌制而成,一般適用於酥炸、幹炸的菜餚。制菜後具有酥脆、酥香、脹發飽滿的特點。

  10.高麗糊 又稱發蛋糊,是由蛋白加工而成,既可作菜餚主料的掛糊,又可單獨作為主料製作風味菜餚。製作發蛋糊的技術性比較高,在製作時要掌握以下操作要領。

  ***1***打蛋的容器要使用湯盆,便於筷子在盆內攪打,容易使蛋糊打發,形成發蛋糊。容器一定要乾淨,無積水,無油汙。

  ***2***打蛋一定要用新鮮雞蛋,蛋黃已碎的不能用,打蛋時只用蛋白,蛋黃蛋白要分清,不能有一點蛋黃摻在蛋白裡。

  ***3***打蛋的方法,一隻湯盆內可打五隻雞蛋的蛋白,用兩雙竹筷握在一起攪打。打時要用力,先快後慢,順著一個方向攪打,不能亂打。一手拿盆,一手拿筷,站立操作,3~5分鐘就可以打成蛋糊,打到發蛋已經形成,用筷子在發蛋糊裡一插,筷子能夠直立時,說明發蛋糊已經成功。

  ***4***發蛋糊打成以後。可以根據不同的菜餚加工要求加入不同的調料和輔料。如炸羊尾要在發蛋糊里加入一點幹酵粉,又如雞茸蛋要加入雞脯末和肥膘末。加入調料和輔料時,不是將蛋糊倒進輔料,而是將調料和輔料加入蛋糊,邊加入邊攪拌。

  ***5*** 配製好的發蛋糊不宜久留,要及時加熱成熟。常用的成熟方法有熘、蒸兩種。熘時油溫不能超過三成,火候要用文火。油溫過高時,要及時加入冷油或端離火口,如做雞茸蛋就是用熘法:取炒鍋擦乾燒熱,加入豬油700克左右,在文火上加熱至三成。用調羹逐個投下雞茸蛋糊,下鍋要輕,將雞茸蛋逐個翻身,待到顏色潔白髮亮,手摸有實感時,即可撈起、另起油鍋,加調料高湯,下五色柳絲,勾芡,蛋裹上柳絲即成。籠蒸成熟方法不易掌握,時間過短,又會外熟內生,蒸氣過足,有可能蒸穿。可以用開水先來一下,初步成形後再用工具造型,然後上籠蒸熟。

  掛糊雖然是個簡單的過程,但實際操作時並不簡單,稍有差錯,往往會造成“飛漿”,影響菜看的美觀和口味。掛糊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首先要把要掛糊的原料上的水分擠幹,特別是經過冰凍的原料,掛糊時很容易滲出一部分水而導致脫漿,而且還要注意液體的調料也要儘量少放,否則會使漿料上不牢。其次要注意調味品加入的次序,一般地說,要先放入鹽、味精和料酒,再將調料和原料一同使勁拌和,直至原料表面發粘,才可再放入其它調料。先放鹽可以使鹹味滲透到原料內部,同時使鹽和原料中的蛋白質形成“水化層”,可以最大限度保持原料中的水分少受或幾乎不受損失。

  二、怎樣淋油

  菜餚烹調成熟,在出勺之前,常常要淋一點油,淋油的主要作用是:

  1.增色 烹製扒三白,成品呈白色,如淋入幾滴黃色雞油,就能襯托出主料的潔白。又如梅花蝦餅,淋入適量的番茄油,會使主料的色澤更加鮮紅明快。

  2.增香 有些菜餚烹製完成後,淋入適量的調味油,可增加菜餚的香味,如紅燒魯魚,出勺前要淋入麻油增香。而蔥燒海蔘,出勺前淋入適量的蔥油,會使蔥香四溢,誘人食慾。

  3.增味 有些菜餚通過淋油,可以突出其特殊風味。如辣汁雞丁,出勺前淋入紅油***辣椒油***,使成品鹹辣適口。紅油豆腐,也要淋入紅油,否則就失去風味。

  4.增亮 用熘、爆、扒、燒、靠等方法烹製的菜餚,經勾芡後,淋入適量的調味油,可使菜餚表面的亮度增加,如干燒魚作成後,將勺內餘汁淋上麻油燒於主料上,其亮度猶如鏡面一般,增加菜的美觀。

  5.增滑 減少菜餚與炒勺的磨擦,增加潤滑,便於大翻勺,使菜不散不碎,保持菜形美觀。

  淋油時應該注意的問題如下:

  ***1***淋油一定要在菜餚的芡汁成熟後再淋入,否則會使菜解芡,色澤發暗,並帶有生粉味;

  ***2***淋油要適量,太多易使芡脫落;

  ***3***淋油要根據菜餚的色澤和口味要求,一般地說,白色、黃色和口味清淡的菜淋人雞油,紅色、黑色菜淋入麻油,辣味的菜要淋入紅油

  三、怎樣掌握火候

  火候,是菜餚烹調過程中,所用的火力大小和時間長短。烹調時,一方面要從燃燒烈度鑑別火力的大小,另一方面要根據原料性質掌握成熟時間的長短。兩者統一,才能使菜餚烹調達到標準。一般地說,火力運用大小要根據原料性質來確定,但也不是絕對的。有些菜根據烹調要求要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火力,如清燉牛肉就是先旺火,後小火;而汆魚脯則是先小火,後中火;乾燒魚則是先旺火,再中火,後小火燒製。烹調中運用和掌握好火候要注意以下因素的關係。

  1. 火候與原料的關係 菜餚原料多種多樣,有老、有嫩、有硬、有軟,烹調中的火候運用要根據原料質地來確定。軟、嫩、脆的原料多用旺火速成,老、硬、韌的原料多用小火長時間烹調。但如果在烹調前通過初步加工改變了原料的質地和特點,那麼火候運用也要改變。如原料切細、走油、焯水等都能縮短烹調時間。原料數量的多少,也和火候大小有關。數量越少,火力相對就要減弱,時間就要縮短。原料形狀與火候運用也有直接關係,一般地說,整形大塊的原料在烹調中,由於受熱面積小,需長時間才能成熟,所以火力不宜過旺。而碎小形狀的原料因其受熱面積大,急火速成即可成熟。

  2.火候與傳導方式的關係 在烹調中,火力傳導是使烹調原料發生質變的決定因素。傳導方式是以輻射、傳導、對流三種傳熱方式進行的。傳熱媒介又分無媒介傳熱和有媒介傳熱,如水、油、蒸氣、鹽、砂粒傳熱等。這些不同的傳熱方式直接影響著烹調中火候的運用。

  3. 火候與烹調技法的關係 烹調技法與火候運用密切相關。炒、爆、烹、炸等技法多用旺火速成。燒、燉、煮、燜等技法多用小火長時間烹調。但根據菜餚的要求,每種烹調技法在運用火候上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只有在烹調中綜合各種因素,才能正確地運用好火候。

  業餘學習煎羊排的做法

  一、越式煎羊排

  材料:羊排3片***每片約150克***,西蘭花100克,紅酒100毫升,鮮迷迭香20克,牛油25克。醃料黑椒碎1茶匙,魚露1湯匙,鹽少許。

  做法:

  1、羊排加入醃料醃透,備用。

  2、西蘭花切成小球,下開水鍋汆至翠綠色,浸冷後瀝乾,備用。

  3、用大火將鍋燒熱,加點牛油,將羊排的表面煎幹,每面煎約1分鐘,然後改用中火,加上燒鍋蓋1分鐘。

  4、注入紅酒及迷迭香再煮半分鐘,熄火,加入20克牛油拌勻,即可上碟。

  5、西蘭花可用少許生油或牛油略炒片刻,加鹽調味,用作伴碟。

  二、意式風味煎羊排

  材料:新鮮羊排170克***四條***,檸檬2片,杏仁3顆,薄荷草1顆,茴香草6根,蒜2瓣、姜1片,玫瑰酒露半調羹,黑胡椒粉適量,香草芝士1片,黃油切1小塊,海鹽適量,橄欖油適量,其它配菜隨意。

  做法:

  1、將羊排洗淨瀝水用玫瑰酒露、海鹽、薄荷草、蒜頭、黑胡椒粉及少量橄欖油醃20分鐘。

  2、在醃羊排的同時,將檸檬、茴香草,杏仁,香草芝士,姜,少量海鹽和橄欖油搗成香草醬。

  3、鍋內放入黃油化開,將羊排放入,用中火兩面各煎4分鐘左右至兩面變色微黃,出鍋後淋上幾滴檸檬汁,再配上剛才搗好的香草醬那真是絕對的美味。

  三、香煎孜然羊排

  材料:羊排,椒鹽粉,香草,孜然粉,燒烤汁,生菜。

  做法:

  1、羊排洗淨,抹乾撒椒鹽粉醃一會,下鍋放油煎至兩面金黃。

  2、再撒上椒鹽粉和孜然粉,擦上少許燒烤汁煎煎就可撒上香草,起鍋放入生菜墊底的碟內即可。

  四、香煎羊小排

  材料:羊小排3片350公克,薑末20公克,蒜末20公克,沙拉油2大匙,玉米段1段,檸檬片2片,辣豆瓣1大匙,胡椒1/2小匙,米酒1大匙,糖1小匙,香油1大匙。

  做法:

  1、羊小排以肉鎚略微拍鬆後,和薑末、蒜末及所有調味料一起醃30分鐘至入味,取出備用。

  2、玉米段放入滾水中煮至熟即撈起瀝乾水份備用。

  3、平底鍋以大火燒熱,加入沙拉油,放入作法1的羊小排以大火煎至兩面呈金黃色,改中小火煎至個人喜好的熟度,起鍋排盤。

  4、於作法3的盤中放入作法2的玉米片、檸檬片,食用前將檸檬片擠汁滴在羊小排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