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用油的常見誤區與注意事項

  食用油是我們每天都要吃的,而市面上的各種油也是五花八門,所以在炒菜中使用油的話就是需要十分的謹慎才行,那麼你知道有哪些使用誤區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炒菜用油的常見誤區,希望能幫到你。

  炒菜用油的常見誤區

  誤區一:橄欖油最貴,所以營養價值也最高

  因為橄欖油產量相對較少,是進口產品,所以價格也就水漲船高了。當然,橄欖油有很多好處,比如,它可以軟化血管,對心腦血管疾病能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還可以降低糖尿病人的血糖含量,能促進上皮組織的生長,可用於燒傷燙傷的創面保護,而且不留疤痕。橄欖油的維生素含量高,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

  儘管如此,也不能光吃橄欖油,因為每一種植物油都有自已的獨特之處,因此,最好的選擇是各種油換著吃。其他的植物油如葵花油、大豆油和玉米油也是佼佼者。它們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增強身體的免疫力,改善面板狀況,加速胃潰瘍的痊癒,降低血壓和膽固醇,是大腦正常運轉所必需的原料。

  誤區二:精煉才是植物油質量的保證

  提煉***包括精煉和脫臭***過程可以去掉植物難聞的氣味,還能去掉由於儲存不當而進入種子中的有毒物質。但是在去除這些雜質的同時,一些維生素等對身體有益的物質也隨之失去了。

  誤區三:永遠告別動物油

  人們認為吃動物油易引發冠心病、肥胖症等,因而青睞植物油,其實這很片面。

  動物油***魚油除外***含飽和性脂肪酸,易導致動脈硬化,但它又含有對心血管有益的多烯酸、脂蛋白等,可起到改善顱內動脈營養與結構、抗高血壓和預防腦中風的作用。豬油等作為脂質還具有構成人體飽腹感和保護面板與維持體溫,保護和固定臟器等功能。

  正確的吃法是植物油、動物油搭配或交替食用。動植物油混吃還有利於防止心血管疾病。植物油含不飽和脂肪酸,對防止動脈硬化有利。動物油、植物油混合食用,可以取長補短。

  誤區四:標有不含膽固醇字樣的油才是好油

  不含膽固醇這個標記只不過是一個廣告用語而已。有營養學家指出:所有純正的食用植物油都是不含膽固醇的,也不可能含有。橄欖油、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等等都不會含有膽固醇,只有動物油才含膽固醇。

  膽固醇並非一無是處,一些油企的廣告用語很容易讓消費者誤認為植物油裡也含膽固醇,是在加工過程中被去除了的,膽固醇對人體有害無益。這是典型的忽悠消費者。

  誤區五:高溫爆炒

  在炒菜的時候有的人喜歡高溫爆炒,每次炒菜的時候都習慣性的等到鍋裡的油冒煙了才放菜,專家提醒,這樣的做法是極為不科學的。如果溫度過高,會使食用油裡面所含有的一些營養物質遭到破壞,並且還會產生一些過氧化物和致癌物質。

  建議:在炒菜的時候最好是先把鍋給燒熱了再放油,這樣就既可以達到熱油的效果,同時還能達到爆炒的效果,一舉兩得。

  誤區六:長時間吃同一品種的油

  為了方便以及健康,很多家庭通常都長時間只吃一種品種的油,認為這樣可以有利於身體的健康。但專家建議,最好是炒什麼菜就搭配什麼油,特別是不能長期的使用一種油。最好還是幾種油交替搭配食用,或一段時間用一種油,下一段時間換另一種油,因為很少有一種油可以解決所有油脂需要的問題。

  誤區七:用油量隨意

  在用油的量上也要做到嚴格的控制,像一些血脂、體重正常的人總用油量應控制在每天不超過25克,多不飽和脂肪酸和單不飽和脂肪酸基本上各佔一半。而老年人、血脂異常的人群、肥胖的人群、肥胖相關疾病的人群或者有肥胖家史的人群,他們每天每人的用油量要更低,甚至要降到20克。

  炒菜使用哪種油適合寶寶

  由於寶寶處於生長髮育階段,與我們成年人所需要的營養需求並不相同,所以在家中個寶寶準備另外的使食用油,是個不錯的選擇。那麼那種油適合寶寶吃呢?

  比如核桃油、芝麻油中富含有亞油酸;亞麻籽油、紫蘇油富含有亞麻酸;兩者比例較均衡的有:大豆油、低芥酸菜籽油。

  如果你家的寶寶平時吃肉類蛋類葷的比較多,而海魚等水產吃得少,那就可以選擇亞油酸和亞麻酸含量高的油來相互輪換或者自己調配;如果寶寶吃得比較均衡,每週也能吃上兩三次海產品,那麼直接選擇配比較均衡的食用油更方便合適。

  最後小編要提醒媽媽的是,食用油雖然含有有益的營養成分,但畢竟是脂肪,多吃也會帶來健康問題。每天給寶寶吃油不要超過10~15克***大約是大人的一湯匙***,合理均衡的膳食才是健康的關鍵!

  如何看清食用油質量

  看色澤:品質好的豆油為深黃色或淡黃色;菜籽油為黃中帶點綠或金黃色;花生油為淡黃色或淺橙色。

  聞氣味:蘸一點油抹在手心,搓後聞其氣味,品質好的油,應視品種的不同具有各自的香味,不應有異味。

  看透明度:透明度高,水分雜質少,質量就好。好的植物油,靜置24小時後,應該是清澈透明、不混濁、無沉澱、無懸浮物的。

  嘗滋味:用筷子蘸一點油放入嘴裡,不應有苦澀、焦臭、酸敗的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