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直面利率市場化改革

  上週,五大國有商業銀行悉數交出了2014年成績單。據統計,2014年,五大行共實現淨利潤9273.07億元,同比增長7.5%,各家銀行的淨利潤增速均跌入個位數。與此同時,銀行業信用風險繼續上升,不良貸款率均超過1%。未來隨著民營銀行開設、存款保險制度施行以及存款利率上限的放開,銀行業將全面步入市場化時代。

  降低利潤增速,有利於調結構、促轉型

  去年各家銀行淨利潤增速均跌入個位數,而在2013年僅有交行淨利潤增速為個位數,2014年銀行業增速明顯放緩。工行董事長姜建清分析說:淨利潤放緩的原因首先是現在工行的利潤總量巨大,2014年的利潤數相當於2000年之後8年的利潤總量,基數大了,不可能像過去這麼高速增長。其次,銀行業有較強的順週期特點,當前中國經濟“三期疊加”,銀行業也會隨之進行週期性調整,比如去庫存、去產能等去槓桿的過程中,一些風險也會傳導到銀行,銀行需要用撥備消化這些不良貸款,穩定資產質量,這些都要銀行多付出成本。第三,金融改革正在加速推進,加上金融脫媒、網際網路金融等,都會給銀行業盈利帶來影響。

  “從銀行業的發展約束看,巴塞爾新資本協議更趨嚴格的資本充足率要求,使得中國銀行業不能夠、也不應該再走大發展、大剝離的粗放式發展道路。當前適當降低資產和利潤增速有利於銀行業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過近十年的高速發展,中國銀行業的利潤水平和撥備覆蓋率遠高於國際同業,完全有實力、有底氣加快處置和核銷不良,主動降低利潤增速目標,輕裝上陣,從而更好地調結構、促轉型,為長期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主管張興榮說。

  不良貸款率有所上升,但風險總體可控

  受巨集觀經濟增速放緩和結構調整影響,資產質量壓力增大成為銀行業面臨的共同問題。銀監會資料統計,2014年12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25%,較年初上升了0.25個百分點。

  這一變化也體現在五大行年報中,五大國有銀行不良貸款率均有所上升,均超過1%。“不良貸款上升與經濟週期有關,當前我國經濟執行下行壓力較大,銀行不良貸款呈整體上升趨勢,但充足的風險撥備並沒有對資產質量形成壓力。”農業銀行風險總監宋先平說,去年不良貸款率有所反彈,在新增企業不良貸款中,中型企業增加較多,也出現了幾個貸款額度較大客戶,需要關注。

  但是,銀行業整體風險抵補能力較強。銀監會資料顯示,銀行業針對信用風險計提的減值準備較為充足,2014年12月末,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為232.06%,處於國際銀行業先進水平;資本充足率繼續維持在較高水平,2014年12月末,商業銀行加權平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56%,較年初上升0.61個百分點。

  利率市場化改革挑戰不小

  金融改革持續深化,民營銀行開設、存款保險制度施行以及存款利率上限的放開……利率市場化改革即將完成“最後一躍”,改革將會給銀行業帶來深遠的影響。中國銀行釋出的《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指出,伴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激烈的市場競爭將導致銀行存款成本上升,預計將導致上市銀行全年淨利潤少增2個百分點左右。

  3月31日,《存款保險條例》公佈,並將於5月1日起正式實施,標誌著我國存款保險制度正式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建立,實際上也給了普通存款人一項用存款投票的選擇權,那些綜合實力強、安全穩健、服務高效的銀行將面臨更好的發展機遇。同時,在利率市場化的推動下,那些主要依靠價格吸引存款的金融機構可能面臨更大的資金成本壓力。利率市場化加速推進、《存款保險條例》的實施,一定程度增加了銀行資金成本和管理成本,將促進銀行進一步改善經營管理,對銀行巨集觀研究、戰略管理、資產負債管理、風險成本管控、科技運營、國際化運作等各方面軟實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化了對商業銀行的市場化約束。”張興榮說。

  面對挑戰,銀行業已經積極應對。張興榮介紹,從2014年的情況看,在經濟增速放緩、利率市場化加速的背景下,中國的上市銀行已及時進行了戰略和結構調整,例如,工農中建四大行加大了海外和零售銀行業務的投入,2014年海外資產和淨利潤的平均增速分別達27.8%和43.3%,大大高於集團資產和淨利潤個位數的增速;個人貸款的平均增速達14.1%,比公司貸款平均增速高5.4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