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師應具備的素養有哪些

  學生的語文素養來自於眾多的渠道,其中,最受益於語文教師較高的綜合素養。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高中語文教師應具備的素養文章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高中語文教師應具備的素養

  一、深入培植傳承文明的使命感和教書育人的責任感

  語文教師承擔著一項光榮而偉大的事業,傳道授業、教書育人是語文教師肩頭所承負的沉甸甸的責任。讓學生學會語言文字,進入美妙的文學殿堂,明白做人的基本道理,陶冶人世間真善美的情操,這是多麼美好的價值無量的事業。看到充滿童稚的學生在我們的課堂上每天眸子明亮了一些,理想明晰了一些,知識充實了一些,文學感悟提升了一些,我們就知道,我們的後代茁壯成長起來了,國家民族的希望就在我們手中。

  二、豐厚的文化素養與廣博的知識積累

  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不僅應當有深入紮實的語文學科專業知識,還應當有廣博的知識積累,要了解相關的學科知識,如哲學、歷史、地理、音樂、繪畫、美學等。語文教師和其他學科的教師相比,更像一個雜家,語文課堂幾乎就是大千世界的縮影。而且,也只有豐富多彩的、充滿真實的生活情趣的課堂才能夠吸引學生,感染學生。

  三、獨特的人格魅力與鮮明個性特徵

  俗話說:“身教勝於言傳。”語文教師的人格與氣質對於語文教學有著重大的影響。烏申斯基說:“教師的人格是教育事業的一切,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照亮學生心靈的陽光。”“它必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一個熱愛學習的教師也將成為學生的楷模。”可見,人格是教師的靈魂。在學校裡,教師是學生最親近、最尊重的人,教師往往成為學生最直接的榜樣。教師崇高的人格,如同春風化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影響著學生的人格。

  優秀的語文教師應具備樂觀、豁達、溫和、友善、負責、富有想象力和熱情奔放等個性品質,而且能和學生打成一片。語文教師應該有著崇高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能夠引導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應該有著敬業樂業的師德修養,能夠為了教育“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應該有著真摯高尚的情感素養,能夠給予學生爭取成功的信心和勇氣;應該有著貧富不移、富貴不淫、威武不屈的精神氣概,能夠在利益誘惑面前始終保持自己的人格尊嚴;應該有著對社會、對他人、對自己強烈的責任感以及勇於堅持真理、追求真理的正義感。只有這樣的教師群體,才可以真正肩負起為新世紀培育新人的重任。

  四、靈活的教學掌控能力

  語文教師還應具備很強的教學組織能力。只有教師成功地掌控、駕馭了課堂,才能讓每個學生都能融入到教學活動中,才能順利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才能讓課堂更加精彩。正如宋代著名軍事家岳飛說的:“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一定要學會掌控自己課堂節奏,要善於創設和諧寬鬆的對話氛圍和教學情境,引導和啟用學生思維,有效地增加思維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當中,學會傾聽、交流、表達、質疑,並進行獨立思考,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五、與時俱進的學習能力

  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要求語文教師與時俱進。知識大爆炸,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都給語文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有必要在業務上力求長進,努力跑在學生前頭,高瞻遠矚,因材施教,當好學生的“領路人”。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不但要能夠及時瞭解社會前端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狀況,更要深入挖掘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經久不衰的文化根基,並以此不斷加強自己的身心修養,陶冶自己的情操,完善自己的能力,讓自己擁有一雙點鐵成金的妙手,化桃李為芳林,無愧此生。

  《語文課程標準》對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要求,使每一位語文教師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教學方向,同時也感受到自己身上的千斤重擔。“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我們期待那桃李滿園的碩果,沁人心脾的芳香。

  高中語文教師提高自身素養的途徑

  一、要有現代的語文教育理念

  高中語文新課標認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認真研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研究自己的教學物件,從新課程的目標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有針對性地組織和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語文老師要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要從以傳授知識為中心轉變為以促進學生髮展為中心。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尊重學生人格,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注重學生的體驗過程。在課堂,要注重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和科研能力

  語文教師要通曉語文學科發展的歷史現狀,瞭解學科的研究成果,更要了解相關的學科知識,如歷史學、地理學、美學、音樂以及理科的一般知識。諳習諸子百家,略通天文地理,他既是專家,又是雜家,這樣才能在新課程背景下游刃有餘。因此語文教師要抱定終身學習的學習目標,即要深入探究,又要廣泛涉獵;即要深入研究教材,又要關注社會時事動向;即要注重傳統文化對學生的陶冶作用,又要注意時下的流行文藝對學生心靈和思想的影響。

  在教育發展的驅動下,語文教師的知識結構必須是多層次、多角度的。在此重點說說以下三個層次:第一層知識是熟悉社會科學和其他百科知識。教師的工作物件是學生,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如高中語文《衚衕文化》涉及建築知識,《石鐘山記》涉及到地理知識,《我有一個夢想》涉及到的歷史和人權的問題,《琵琶行》涉及到音樂知識,《神奇的極光》涉及到的天文知識,……只有熟悉了這一層知識,教師才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靈活自如。第二層知識是和語文教育教學密切相關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等專業知識,它能為提高人們的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學水平提供理論選擇和指導。最後一層知識是教師知識結構的基礎也是立足之本――語文學科的專業知識,它是任何一個教師從事這個職業的最重要的知識儲備。語文是常教常新的,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時時鞏固自己的專業知識,要常讀、常寫、常練、常翻工具書。要有紮實的功底和敏銳的視角,要善於發現和思考。只有專業知識牢靠,才能實現教學嚴謹,才能在教學中收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