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馬盟書精選書法作品欣賞

  侯馬盟書的書法藝術獨具風采,別具一格。盟書文字的時代,晚於甲骨文,與金文時代大體相同。經考古研究侯馬盟書辭文書法與甲骨文、金文不相同。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能夠記錄語言的成熟文字.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侯馬盟書精選書法作品,希望對你有用!

  

  侯馬盟書精選書法作品圖片1

  侯馬盟書精選書法作品圖片2

  侯馬盟書精選書法作品圖片3

  侯馬盟書精選書法作品圖片4

  侯馬盟書簡介

  侯馬盟書,春秋晚期晉定公十五年到二十三年***公元前497~前489*** 晉國世卿趙鞅同卿大夫間舉行盟誓的約信文書。1965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在發掘山西侯馬晉國遺址時發現,同年11月至次年5月發掘。盟書又稱"載書"。《周禮·司盟》"掌盟載之法"注:"載,盟誓也,盟者書其辭於策,殺牲取血,坎其牲,加書於上而埋之,謂之載書。"當時的諸侯和卿大夫為了鞏固內部團結,打擊敵對勢力,經常舉行這種盟誓活動。盟書一式二份,一份藏在盟府,一份埋於地下或沉在河裡,以取信於神鬼。侯馬盟書是用毛筆將盟辭書寫在玉石片上,字跡一般為硃紅色,少數為黑色。字型近於春秋晚期的銅器銘文。它的發現對研究中國古代盟誓制度、古文字以及晉國曆史有重大意義。

  盟誓遺址的發掘 "盟誓遺址"在侯馬晉國遺址的東南部,面積約3800平方米,分"埋書區"和"埋牲區"兩部分,埋書區集中在西北部。在盟誓遺址內共發現坎***埋牲的土坑***400餘個,坎的底部一般都瘞埋有犧牲,大坎埋牛、馬、羊,小坎埋羊或盟書。絕大部分坎的北壁底部還有一個小龕,其中放一件古時稱為"幣"的祭玉,個別坑埋有數件。埋盟書的坎沒有龕和玉幣。這些玉幣和犧牲都是在盟誓時向神或祖先奉獻的祭品。用作祭祀的玉幣有璧、 璜、瑗、玦、瓏、璋、 圭和殘碎玉料塊,都是用透閃巖等石料製成,雕琢纖細,頗為精美。書寫盟書的玉石片,絕大多數呈圭形,最大的長32釐米,寬近4釐米,小的長18釐米,寬不到2釐米。

  書法美的本質及其表現形式

  一、對書法美的本質的思考

  1、漢字書寫發展為書法藝術的成因

  在我們固有的觀念中,漢字與書法藝術是絕對不能割裂的。“書法是書寫漢字的藝術”。世界上存在著數百個國家和民族,它們大都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但它們的文字書寫沒有成為一門藝術。而獨有中國的漢字在其衍變過程中成了藝術,或在漢字發生一開始便具有某種藝術性。一些學者以“書畫同源”說闡釋漢字成為藝術的起因及性質,如劉綱紀《書法美學簡論》、金學智《書法美學談》等。由於文字起源於象形,並且由於“文字的點畫書寫能夠造成各種同現實生活中的形體***或動態***有類似之處的形體”***劉綱紀語***,所以文字書寫成了能夠描寫現實生活的形象藝術。這種以為書法一定反映現實生活的觀念顯然只是套用了一般的藝術原理。更多的人認為漢字成為藝術是由於漢字的結構這一事實,並由此認定書法是一門抽象藝術。漢字結構的繁簡、點畫的錯落造就了許多美的因素,這是其成為藝術的一個先決條件。沒有漢字結構的複雜性,其單純的書寫成為藝術似乎是不可想像的。

  然而,在這裡,我們有必要將“具有藝術性”與“藝術”區別開來。我們說,漢字形體具有先天的藝術性,是因為它的造型符合一些基本的審美原則。比如說,許多漢字結構具有對稱性,就像大自然中某些物體具有基本的美感一樣,如樹枝分叉,樹葉脈絡的對稱,或如人的軀幹對稱分列等等,又比如,漢字結構因字而異,或繁或簡,或大或小,或長或扁,或方或圓***現在的美術字在形體上已經整齊劃一,但手寫體卻不同***,將許多漢字排列在一起,自然形成了一種對比的美。這些先天的特性成為書法藝術產生的重要前提,如同人體結構的特殊性及人的運動效能是造就舞蹈藝術的基本前提一樣。但具有藝術性決不等於藝術本身。如果我們一定要說原初的漢字即已經是書法藝術的話,就等於說人的基本的運動***如走、跑、玩等***等同於舞蹈藝術一樣會顯得幼稚可笑,儘管那些原始的文字看來已具有相當的美感。

  2、由人及書——對生命本體的思考

  中國的文化,概括講來,是對人與自然本質認知的變化。如道家對宇宙間萬事萬物發生、發展變化的規律——道的認識,儒家對人在生命行為過程中必須遵循的人倫之道的認知,佛禪對生命的意義、生命的境界的認知等等。這一切認知,都把生命作為核心內容。將對生命的理解引入藝術哲學之中,使作為人類精神活動的藝術成為人反映其對生命之道認知的一個實驗場,由是,不論是書法,還是繪畫,或是音樂等等,都能夠超越於一般的工藝,成為既能夠愉悅藝術家本人,又能夠愉悅欣賞者並使兩者得到溝通的高深藝術。

  對生命的理解無外乎幾個方面:一是對物質生命本體的認知。自然科學中的生物學、醫學等領域即主要是對生命物質結構的研究為目的。而自然的生命形式,又以人的構成最具代表性。二是對人自出生到死亡這一生命行為過程的認知。人的個性的體現與創造欲、人與人相處而有的社會意識、人對自身的悟覺與生命超越等等,構成人區別於動物而為人所獨有的生命美感。三是對生命“所以有”、“所以成”、“所以變”的內在規律的認知。生命由陰陽合而生成。而陰陽兩體又在不斷地交合與分離,因此造成生命的變化、發展、死亡、新生。人分為男女,動物有雌雄。而陰陽兩體又非獨立能夠存在,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八卦中乾、坤卦為全陽、全陰,只是作為一種象徵,實在沒有獨立存在的可能。除此之外的所有卦,則可對應萬事萬物生命的不同感覺。中醫病理學中的陰虛、陽虧等等,指的是生物體內陰陽失調而引起的生命的病態,揭示了生命科學中存在的深刻的哲學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