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體書法字型

  最能體現中國哲學美學精神境界的藝術是草體書法,最能展現中國書法藝術境界的也只有草體書法。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你們喜歡。

  欣賞

>

  1

  2

  3

  4

  5

  草書的境界

  最能體現中國哲學美學精神境界的藝術是草書,最能展現中國書法藝術境界的也只有草書。只有草書才真正擺脫了書法實用性,而成為純審美的曲線性觀賞藝術。

  這種純線條力度、情感張力和時空轉換的審美追求,使草書線條遊動蘊含了無限生機和精神意向,在筆墨取捨與心靈才情律動之間奏出空間化了的音律之流。在點畫線條的飛動和翰墨塵點的黑白世界中,書法家物我俱忘,化機在手。書之玄妙於此達到極致,書之舞成為大氣盤旋的創造。

  草書將中國書法的寫意性發揮到了極致,用筆上起搶收曳,化斷為連,一氣呵成,變化豐富而氣脈貫通,在所有的書體中最為奔放躍動,也最能抒發書家的情感和表現書藝精神。在點畫線條的飛動和翰墨潑灑的黑白世界中,書家物我兩忘,化機在手,與線條墨象共“舞”而“羽化登仙”。在“神融筆暢”***孫過庭《書譜》***之際,一管禿筆橫掃無邊素白,只見:“奔蛇走虺勢入座,驟雨旋風聲滿堂”,“筆下唯看激電流,字成只畏盤龍走”,“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懷素《自敘帖》***在狂筆縱墨、釋智遺形中,書家達到了精神的沉醉和意境的超越。書法之妙於此達到其極致,書之舞成為大氣盤旋的創造。

  草書的神妙在於傳達出線條背後的道體光輝。“逸少曰:'作一字須數種意。'故先貴存想,馳思造化古今之故,寓情深鬱豪放之間,象物飛潛動植流峙之奇,以澀通八法之則,以陰陽備四時之氣。新理異態,自然佚出。”***康有為《廣藝舟雙輯》***

  “草與真有異,真則字終意亦終,草則行盡勢未盡。或煙收霧合,或電激星流,以風骨為體,以變化為用,有類雲霞聚散,觸遇成形;龍虎威神,飛動增勢。巖谷相傾於峻險,山水各務於高深,事宜囊括萬殊,裁成一相。或寄以騁縱橫之志,或託以散鬱結之懷,雖至貴不能抑其高,雖妙算不能量其力。是以夫為而用,同自然之功;物類其形,得造化之理。皆不知其然也。可以心契,不可以言宣。觀之者,似入廟見神,如窺谷無底。俯猛獸之牙爪,逼利劍之鋒芒。肅然巍然,方知草之微妙也。”*** 張懷瓘 《書議》***

  欣賞草書的意境,是直觀心靈的執行和線條的“時間的空間化”。觀書如覽勝,需從其表層深入下去,而品味書法精神內涵和奇偉瑰麗之境。觀書是心談、是對話是人生境界和審美趣味的測量。俗者見妍,雅者見韻,“然有一分靈,即帶一分蠢;有一分秀,即帶一分俗。靈而不蠢,秀而不俗,非既得筆墨外因緣,又盡筆墨之能事,其安能知之?佛界有若干大,魔界即有若干大。”***張照《天瓶齋書畫題跋》***

  張懷瓘說:“故大巧若拙,明道若昧,泛覽則混於愚智,研味則駭於心神,百靈儼其如前,永珍森其在矚,雷電興滅,光陰糾紛,考無說而究情,罕無形而得相,隨變恍惚,窮探杳冥,金山玉林,殷於其內,何其不有,何怪不儲。”***《評書藥石論》***

  觀草書如觀陣,需具慧心明眼,方能觀章見陣,心有所得。康有為說:“夫書道猶兵也,心意者將軍也,腕指者偏裨也,筆鋒者先鋒也,副毫者眾隊也,紙墨者器械也。古之書論,猶古兵法也。古碑猶古陣圖也。執筆者束伍也,運筆者調卒也,毫者選鋒也。”***《廣藝舟雙輯》***

  好的書法總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召喚結構”,等待著欣賞者對其點畫之規、謀篇布白、線條縈帶、墨色層次加以審美判斷。以“悅目”者為下,“應心”者為上,“暢神”者為上上。由筋見骨,由形覷神,由墨知筆,由線悟氣。心與字涉,神與物遊,於草書動靜簡泊之中,獲杳冥幽遠之理。

  總之,藝術家創造意境的歷程導致其與哲人的同歸而殊途:創造意境的過程就是一種由形入神,由物會心,由景至境,由情到靈,由物知天,由天而悟的心靈感悟和生命超越過程,這是一個變有限為無限、化瞬間為永恆、化實景為虛景的過程,一個個體心靈與人類歷史溝通的過程,一個詩的直覺、想象、體驗、啟悟途徑而與本體***天地人***相契的過程。這一過程具有無終結性、不確定性,及其意境各層次相生相對的特點,使書法的意境成為一個召喚結構而幽深綿渺,難以窮盡,理所當然地成為中國書法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