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黃鶴樓的毛筆書法作品圖片賞析

  《黃鶴樓》是唐代詩人崔顥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被選入《唐詩三百首》。它的這首古詩被選入了我國的教材中。那麼,關於古詩詞黃鶴樓的毛筆書法作品圖片,你欣賞過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古詩詞黃鶴樓的毛筆書法作品圖片。

  古詩詞黃鶴樓的毛筆書法作品圖片欣賞


  古詩詞黃鶴樓的毛筆書法作品圖片1


  古詩詞黃鶴樓的毛筆書法作品圖片2


  古詩詞黃鶴樓的毛筆書法作品圖片3


  古詩詞黃鶴樓的毛筆書法作品圖片4


  古詩詞黃鶴樓的毛筆書法作品圖片5


  古詩詞黃鶴樓的毛筆書法作品圖片6


  古詩詞黃鶴樓的毛筆書法作品圖片7


  古詩詞黃鶴樓的毛筆書法作品圖片8

  黃鶴樓的軼事典故

  唐代諸多詩選,七律部分《黃鶴樓》開篇或壓卷,是因為這首詩被後世稱為“唐人七律第一”,這和李白的一個典故有關。

  在眾多的唐代詩人中,和江漢地區結下了不解之緣的首推唐代詩壇巨星、號稱“詩仙”的李白。李白青少年時代在江漢地區漫遊十多年,因而自稱“少長江漢”。又說:“我本楚狂人。”這些並非詩人逢場做戲的謔語,實是他出自肺腑的由衷之言。楚山楚水曾造就過戰國屈原這樣偉大的詩人,李白成長也離不開壯麗的楚地山水對他的哺育和陶冶。李白的詩集中共收詩歌1000餘首,其中有關黃鶴樓和江夏、漢陽的詩共有50多首,武昌蛇山留下了許多李白的傳說和遺址,有擱筆亭、太白亭、李白讀書處等。由於崔顥的《黃鶴樓》詩,還引出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而擱筆的千古佳話。

  歷代詩人對李白在黃鶴樓上是否因崔顥詩而“擱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的認為李白並未擱筆。有的對擱筆表示疑問。有的對李白擱筆表示遺憾和惋惜。有的對崔詩不服氣,叫喊“不準崔詩在上頭”,似是意氣用事。清代湖北學者陳詩則冷靜進行考證,指出李白擱筆云云,實無其事。陳詩指陳了這一傳聞的來歷:“李白過武昌,見崔顥黃鶴詩,歎服不復作。去而賦金陵鳳凰臺。其後禪僧用此事,作一偈:‘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原是藉此一事設詞,非太白詩也。流傳之久,信以為真。”後世讚頌李白的謙虛和才華特建擱筆亭,清江夏縣令曾衍東為此撰聯“樓未起時先有鶴,筆從擱後更無詩”,而崔顥的《黃鶴樓》也憑藉這一典故而成為“唐人七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