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書書法橫幅圖片

  書法線條是書法藝術構成的基本手段,線條質量的好壞決定著書法作品藝術境界的高下。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你們喜歡。

  欣賞:

  1

  2

  3

  4

  5

  隸書於歷史上的發展:

  明清時期,隨著書家們對書法本體認識的不斷深入以及考古資料的豐富,對經典的認識已經不再是傳統的經典範疇了。不但有著向民間和遠古拓展的傾向,同時也有否定傳統經典的意識。首先向傳統經典說“不”的是明末清初的傅山,傅山的“四寧四勿”固然有其極端傾向,但也有其時代的合理性與歷史的必然性。此後發動的由經典“二王”書風向碑學書風和民間書風拓展的書法運動,使得中國書法審美正規化由追求文人化的書卷氣向非文人化的金石氣和民間氣拓展,書法的取法素材也隨之由傳統經典向民間和遠古縱深拓展的傾向。於是,傳統的經典有可能不再是經典,而經典以外的、散落民間的有可能成為經典。這不是對傳統的顛覆,而是對書法作出的重新審視。它使得傳統“二王”經典的壟斷性遭到破壞,轉向民間迴歸取法——民間書法被重新加以重視。這是一種經典書法的民間化迴歸,也是一個取法民間成就經典的的開端。標誌著經典書法與民間書法並存格局的逐步形成。

  隸書的發展期可以由以傅山“四寧四勿”的提出為標誌引發的碑學書法運動延伸至當代。清代出現的鄭谷口,金冬心、伊秉綬,何紹基等隸書大家,直追秦漢,創作出代表時代特徵的隸書作品。雖然較之唐隸有著明顯的民間氣與金石氣,但由於受當時的資料所限,他們所取法借鑑的還只是兩漢的經典八分書。也就是說,清代的隸書創作還只是沿襲著經典成就經典的舊路。這或許不是他們的初衷,實乃考古資料的侷限性使然。和魏晉以來的經典成就經典時期相比,它的進步性就在於拓寬了經典範本的視野和取法的民間化傾向。因此,清代的隸書創作比魏晉以來的任何時期都有所提高和突破,彰顯出清代隸書在書法史上的獨特地位。但由於缺乏真正的民間書法元素置入,使清代隸書還不能和豐富多彩的兩漢隸書相提並論。

  當今,由於先秦兩漢文字留存的大量出土,使得在隸書取法借鑑資源上佔有明顯的時代優勢。不但進一步拓寬了經典書法的視野,連散落民間的古代任何文字留存***包括殘帛爛紙、刑徒磚文等***都可能被取法和運用——書法的取法資源得到空前的挖掘並運用到隸書的創作中去。加上書法本體研究的深入,對隸書本體及其產生、發展有著更加深入的認識和理解。表現在創作上,形成了經典改造民間的隸書創作趨勢。和經典成就經典的隸書蘊藏期相比,經典成就經典是以否定或蔑視民間書法為代價的,而經典改造民間則把民間書法納入書法範疇了。此可視為書法認識發展的歷史性進步。它意味著民間書法在經歷了漫長的蘊藏期以後,重新被加以重視和取法,從而為隸書創作帶入一個新的高度,形成了隸書創作的多元繁榮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隸書的生成期和發展期都有所創新和突破,但它們有著本質的不同。隸書的生成期主要是取法當時現實生活的民間,是對民間文字書寫的審美改造,具有“以時為新”的創作傾向;而隸書的發展期主要是取法古代的民間和古代的經典,是對古代經典書法和古代民間書法的審美改造,具有“以古為新”的創作傾向。也就是說,隸書生成期的書法發展是和當時現實生活水乳交融的結果。這種漢字書寫和社會發展的同步性才為隸書的發展注入了原創性衝動,進而生成新的經典書法。如今,站在創造經典的立場來關照古代民間書法的。相比之下,有著取法範本多元和跨越時空進行資源整合的時代優勢。但是,古代的民間書法和古代的經典書法一樣,取法資源畢竟是有限的。靠取法古代經典書法和古代民間書法,雖然在新世紀有著某種創新和突破,實則是考古資料的異常豐富和書法本體認識的深入使然。試想,如果考古資料沒有了,今後書法的創新和突破還從何談起。其實,這裡面隱藏著一個潛在的危機,那就是經典改造民間徘徊不前的宿命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