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器材選擇的幾大要點

  很多人認為玩攝影玩的就是器材,其實不然但是選擇適合自己的攝影器材往往能使你的攝影事半功倍!

  第一個問題:是一步到位還是步步高昇?

  其實剛剛接觸攝影的人都會糾結這個問題我是一下子買個5d4還是從入門級開始,這個問題有很多答案,但是都是圍繞兩個結構。一個是你的資金預算比如就不在乎錢,那大可一步到位,還有就是你準備怎麼對待攝影是旅遊隨便拍拍照,還是準備有很高的要求在攝影上想有不錯的作品,這都是你要考慮的因素。但是目前雖然數碼產品升級較快不過評估相機檔次目前大多數人還是看底大小:1英寸 4/3 aps-c還是全畫幅亦或是中畫幅***哈蘇徠卡***,對焦效能與感光效能等。

  所以選擇時還要根據自己需求。因為第一部相機對你的攝影還是影響比較大的!

  第二個問題:我選擇什麼型別的相機

  單反、微單***微型單電***數碼卡片 膠片相機

  雙反 還是旁軸

  單反:單鏡頭反光式取景照相機,它是指用單鏡頭,並且光線通過此鏡頭照射到反光鏡上,通過反光取景的相機。所謂“單鏡頭”是指攝影曝光光路和取景光路共用一個鏡頭,不像旁軸相機或者雙反相機那樣取景光路有獨立鏡頭。“反光”是指相機內一塊平面反光鏡將兩個光路分開:取景時反光鏡落下,將鏡頭的光線反射到五稜鏡,再到取景窗;拍攝時反光鏡快速抬起,光線可以照射到膠片或感光元件CMOS或CCD上。

  代表品牌:佳能與尼康 賓得 價格: 2000左右到十萬以上

  優點:

  單反的感光器面積則大多是APS-C規格。因為DSLR中感光器的面積遠大於消費級相機中感光器的面積,所以畫素密度相對大大降低,因此在寬容度、解像力和高感光度下的表現遠遠超越消費級相機。感光器的尺寸也是消費級相機在銷售中最不願意涉及的因素,廠商每每都會以高畫素等其他指標分散使用者的注意力。實際上,感光器的尺寸指標對成像的影響,重要程度遠在畫素數量之上。消費級相機的感光器尺寸最大不過是1/1.7英寸,而單反的感光器面積則大多是APS-C規格***23.7mm×15.6mm***直到與135底片一樣大小的全幅面尺寸***36mm×24mm***。

  2. DSLR的快門是純機械快門或電子控制的機械快門,快門時滯極短,按下快門後能立即成像,是抓拍利器。DSLR的開機速度只有幾百毫秒,連拍速度也很快。而消費級相機則是純電子快門,存在嚴重的快門時滯問題,這一弱點堪稱消費級相機的軟肋,因此它拍靜物尚可,但不適合抓拍運動物體——你所得成像,往往不是你按下快門時的那個動作。DSLR的開機速度只有幾百毫秒,連拍速度也很快。而消費級相機則是純電子快門,存在嚴重的快門時滯問題,這一弱點堪稱消費級相機的軟肋,因此它拍靜物尚可,但不適合抓拍運動物體——你所得成像,往往不是你按下快門時的那個動作。

  3. 單反相機的取景是通過鏡頭取景,看上去很亮堂,而且使用者所看到的畫面,就是他將要拍到的畫面。同時通透的光線使對焦時更容易觀察對焦效果。

  而消費級相機是通過感光器與LCD取景,在亮度和色彩的觀察方面均與實際存在一定的誤差,不易察覺,在暗處更會看不清畫面。消費級相機上即便有光學取景器,其光路也不是從鏡頭中穿過,因此同樣存在視差。

  4.DSLR的鏡頭可以根據拍攝主題來確定使用何種鏡頭,可以更換。而消費級相機的鏡頭無法更換,並且鏡頭質量比DSLR的鏡頭要差得多。

  5.DSLR擁有大量的手動功能。

  DSLR可以方便地進行手動變焦、手動設定拍攝引數等等,可以進行一些特殊的拍攝***如用B門拍焰火***。而很多消費級相機都是自動的,多數相機沒有手動變焦環,要靠馬達自動變焦,因為變焦和對焦的速度慢,會喪失很多拍攝良機。很多人認為自動比手動好,實在是一個誤區,只有自動功能而沒有手動功能的相機往往是低端相機,因為自動的精確性和速度,遠遠達不到手動那麼高。

  缺點:

  沉重,不易攜帶

  由於單反相機的反光鏡和五稜鏡是必不可少的,機身自然無法做得再小。為了保證堅固,用料也不能節省,決定了在重量和體積上都無法更理想。過於顯眼的龐大相機,在拍攝人文題材的時候甚至會影響到拍攝物件的情緒,太容易給人一種壓迫感。攜帶也是一個問題。

  2、機械振動和噪聲

  反光板工作的時候,還有快門簾開合的時候,絕大多數單反相機的噪聲都很大,在一些要求安靜的環境無法使用。特別是反光板的震動,就算沒有任何外力,自身的震動也會影響畫質,拍攝夜景時若要避免震動,就要開啟反光板預升,避免機震時畫面的抖動。

  3、所見即所得的負影響

  由於取景是通過鏡頭,雖然是所見即所得,但是取景也同時受鏡頭的制約,視野明亮度受鏡頭影響很大,使用一支最大光圈比較大的鏡頭時,取景器也許明亮,但是使用一支光圈比較小的鏡頭取景時,視野就會比較暗。

  4、操作複雜

  專業相機有太多的功能引數需要自行設定。雖然入門單反添加了很多傻瓜模式,很好地解決了這個使用單反的門檻問題,但是隻使用單反相機的傻瓜模式顯然有些浪費。

  5、後期的大量資金投入

  有的朋友在使用小數碼相機的時候有微距功能,平時總拍拍花花草草,但是使用了單反後就不得不買一支微距鏡頭才能實現那些。一些廠商的單反機身不是防抖的,防抖需要在鏡頭上實現,購買帶有防抖功能的鏡頭,又增加了開銷。

  6、需要特別注意清理和保養

  可以更換鏡頭固然是好,但是更換鏡頭的時候稍不注意,機身內部就會進去灰塵,極有可能落到感光元件上,如果忘了清理,則拍攝後照片上會有很多髒點。相關的必需品也是很耗費資金的,有了單反,當然需要一套結實的三腳架,國產的腳架結實的一套也要在千元左右。一支好鏡頭又要配備一片好的UV鏡,根據拍攝題材和拍攝條件,還需要配備偏振鏡,減光鏡等等更多附件。揹包也需要更加結實一些的,質量好的揹包價格也都比較昂貴。

  綜合以上多點可以得出結論了,如果並不要求極高的畫質,或是害怕影響到被攝者的條件,在光線環境也不苛刻的時候還是使用一個小數碼相機更合理。作為普通的攝影愛好者,在畫質和便攜性的抉擇上,決定了選購相機的方向,其實,選購相機,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單反有著出色的畫質較大的畫幅已經被大多數專業攝影師所採用,有獨立的對焦系統與取景系統和獨立測光感測器,與較多支援的鏡頭群。是專業攝影的不錯選擇

  單反有著出色的畫質較大的畫幅已經被大多數專業攝影師所採用,有獨立的對焦系統與取景系統和獨立測光感測器,與較多支援的鏡頭群。是專業攝影的不錯選擇

  適合:專業攝影師, 發燒友,對攝影有著濃厚心情的人。

  列舉機型:佳能800d

  aps-c感測器 45點對焦 全畫素雙核

  全畫素雙核CMOS AF***Dual Pixel CMOS AF***相差檢測方式

  單次自動對焦,伺服自動對焦

  採用較新處理器與對焦系統是EOS750d的升級版定位:入門級

  2、佳能5D4:

  一款佳能全畫幅單反相機。佳能5D4採用了3040萬畫素的全新感測器,全新感測器相比於5D3提升了大約800萬畫素,全畫素雙核RAW檔案是佳能5D4的全新功能。

  佳能5D4搭載3040萬畫素全畫幅CMOS影象感應器,具備61點高密度網狀陣列AF II自動對焦系統。

  佳能5D4具備全畫素雙核RAW優化技術,其包括解像感補償、減輕鬼影、虛化偏移三大功能。另外,5D4支援7張每秒高速連拍、最高32000感光度和Wi-Fi直連等功能。

  定位:準專業

  微單相機:代表廠商索尼、富士

  索尼在進入數碼相機行業內後深耕電子這一方面,相機感測器方面一直有著不錯的研發成功,其新型背照式感測器一直有著出色的畫質和不錯的寬容度,對焦效能也在不停一直提高,基本達到高檔單反畫質和水平!

  索尼a6000

  富士膠片數碼:富士膠片株式會社自1934年建立以來,不斷以堅 定的步伐向前邁進,發展至今已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影像、資訊、檔案處理類產品及服務的製造和供應商之一。

  富士相機

  富士的出色色彩,與膠片模擬一直是一個出色的買點,很多人的照片都不用經過後期便有出色的色彩!並且富士復古的外觀一直很受歡迎!

  其單反相機與微單相機都能更換鏡頭效能,同級別效能單反較高,便攜效能微單更強!

  膠片相機:膠片相機,即傳統相機,膠片相機分為單眼相機及雙眼相機,膠片相機用的就是底片而已,因此在成本上,消費者要購買底片的費用,要洗成照片,又需要底片的衝費與相紙的費用,現在各地已經很少有沖洗膠捲的了需要寄到淘寶

  數碼相機和膠片相機在工作原理上並沒有太大的區別,都是將被攝景物發射或反射的光線通過鏡頭在焦平面上形成物像。

  膠捲相機用膠捲拍攝有著出色的色彩與獨特風格獨攬這現在的很多粉絲,可是其花費較大!

  閃光燈:閃光燈也是加強曝光量的方式之一,尤其在昏暗的地方,打閃光燈有助於讓景物更明亮。

  中文全稱為“電子閃光燈”,又稱高速閃光燈。電子閃光燈通過電容器儲存高壓電,脈衝觸發使閃光管放電,完成瞬間閃光。通常的電子閃光燈的色溫約為5500K,接近白天陽光下的色溫,發光性質屬於冷光型,適合拍攝怕熱的物體。

  作用:

  1. 補光再現暗部細節

  當在戶外拍攝時,經常會遇到周圍光線過強的情況,在這樣的環境下拍攝很難控制好曝光,不是背景過曝,就是主體太

  暗。即便是保證主體曝光正常,整張照片還是過曝狀態,讓人感覺不舒服。

  在這種環境下,攝影師可以首先保證高光部分曝光正常,再通過使用閃光燈來打亮暗部進而達到減小光比的作用。另外

  要補充一點就是現場的光源亮度越高,攝影師閃光燈所需要的輸出功率也要越高,如果條件達不到,還是換個地方吧。

  2. 消除頂光的不自然陰影

  攝影師們都知道一個事實,戶外人像攝影最好不要在中午進行,因為中午光線過於強烈,而且太陽幾乎與地面垂直,這

  種條件下拍攝出來的人像照片一定會在模特臉上留下陰影,而且是在眼窩,鼻子等部位。

  知道歸知道,很多情況下攝影師不得不在正午時分進行人像攝影,既然避不開,那就想辦法克服困難。

  這個時候就輪到閃光燈登場了,把閃光燈的功率調小,最好在閃光燈上蒙上一層白紗,調整好角度,儘量用柔光來減輕

  陰影。

  3. 增加陰影下拍攝的色彩飽和度

  事實上,解決日光照射的陰影問題還有另一個辦法,就是跑到陰影下去拍攝,相信這也是大多數人選擇的一種辦法,但是這個辦法有一個確定啊,它會讓照片看起來灰濛濛的,色彩不足。

  這個問題也可以用閃光燈解決,攝影師只要把閃光燈功率調小,用來打光,就能增強被攝主體的顏色。

  被閃燈照亮的部分,色彩飽和度提高了

  4. 壓光

  這是一項非常使用技法,通過把周圍環境壓暗,模特曝光正常來突出攝影主體,渲染氛圍,一舉多得。

  別以為這樣的照片是在昏暗的環境中拍攝的。

  實際上,只要你的閃燈輸出功率足夠強,完全能把響晴白日變成一片黑:

  具體操作其實也不難,測光時以被攝主體為準,,根據攝影師想把背景環境壓多暗來調整閃光燈輸出功率,

  具體來說就是閃關燈輸出功率越高,拍攝出來照片背景環境就越暗。

  6. “凍結”高速瞬間

  其實原理很簡單,攝影師需要保持足夠的通光量來保證畫面曝光正常,但是在高速攝影中快門的速度非常高,單靠調整光圈、感光度無法彌補,這個時候就需要閃光燈來為被攝主體進行補光。之所以很多高速攝影作品背景都是黑色的,就是因為攝影師只是對被攝主體補光,這樣做也能很好的剔除背景中不必要的元素。光圈、感光度無法彌補,這個時候就需要閃光燈來為被攝主體進行補光。之所以很多高速攝影作品背景都是黑色的,就是因為攝影師只是對被攝主體補光,這樣做也能很好的剔除背景中不必要的元素。

  三腳架:三腳架的作用無論是對於業餘使用者還是專業使用者都不可忽視的,他的主要作用就是能穩定照相機,以達到某些攝影效果,因此三腳架的定位非常重要。三腳架定位需要注意的幾點:

  1、利用三腳架的升降功能在使用前取出三腳架展開後將搖桿旋轉至工作高度,***工作高度等於身高減掉30公分***取下雲臺的快裝版將快裝版上的。

  2、螺絲鎖在相機的底部。把相機裝和快裝版裝在雲臺上,按要拍照的鏡頭調整工作高度,這時就可以用搖桿來調整高度。

  3、在展開每支腳管時務必把每一支腳管全部拉開啟至最大限度為止,並全部展開三支腳管。因為在操作相機時,如果腳管沒有拉到盡頭存在將板。

  4、扣固定好,腳管關節部位會很容易出現鬆動的情況,三支腳管也必須展開到最大限度,固定在地面的面積已大得足夠,因此三腳架也不易移動。

  5、將三腳架的其中一支腳調到鏡頭的正下方進行拍攝,另外兩隻腳管面向拍攝者的方向這樣拍照的時候才不會碰撞到腳架。

  6、檢查固定座,看固定座是否固定完好,若沒有固定完好,則必須再次固定。

  7、找出水平線,找出水平線的目的在於在使用時方便核對三角架是否平穩,以保證使用的效果。

  進一步利用:

  1、防止抖動。手持拍攝快門速度應該不低於焦距的倒數,也就是說50 毫米的鏡頭在1/60秒時應該能端住。 但是實際上這個問題極其複雜,涉及手持相機時單反機存在的'機振'和'手振'影響。造成振動的因素包括各種相機的反光鏡、鏡箱和快門的結構,機器的重量,以及各人手持相機的姿勢,肌肉的放鬆程度等等。

  2、精確構圖。當我們需要創作一幅構圖嚴謹的照片時三腳架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持相機拍攝雖然可以輕輕鬆鬆的調節快門速度和光圈,但構圖容易變化,不易控制。

  3、嚴格的控制景深。在這一點上在微距攝影中尤為重要,喜愛微距攝影的攝友們都很清楚,微距攝影拍攝所用的微距鏡頭景深相當淺,極其不易控制。如果手持相機,對焦都很麻煩,並且在拍攝的過程中構圖需要相當精確,如果不借助於三腳架是不可能完成拍攝的。

  利用三腳架可以拍哪些景觀:

  1、 拍攝如霧的流水和瀑布要拍出如霧的流水和瀑布,我們需要使用慢快門,那麼一支三腳架便派上了大用場,就算是在白天,三腳架也不可缺少。

  2、拍攝燦爛星空或星軌要拍出燦爛星空或,我們需要30秒,甚至是數小時的曝光,因此必須把相機在三腳架上,才可以拍出清晰完整的影像!

  3、拍攝微距作品拍微距作品時會常常用到三腳架,因為微距作品在拍攝時景深非常淺,只是稍稍向前或後移動已經會離焦,而且光圈一般會很小,要達到安全快門不容易,因此一支三腳架會幫助很多。

  4、拍攝日出/日落日出/日落時雖然是對著太陽拍攝,但最漂亮的一刻往往是日出日落前後的Magic Hour時間,這時天空光線不足,三腳架可以確保相片保持清晰銳利,拍出好照片。

  5、 拍攝車軌車軌拍攝時往往需要用上數十秒甚至數分鐘的時間,也要利用黑卡等工具,沒有了三腳架,對拍攝會帶來很大的困難!

  6、拍攝光會作品攝影跟車軌一樣,相機必須保持穩定及保持快門開啟才能成功拍攝,因此三腳架是拍攝光影塗鴉的必備工具之一。

  7、 拍攝夜間人像夜間人像不是必須用上三腳架,但是有了三腳架,我們可以用更慢的快門,更低的ISO來提升背景的亮度和畫質,當然,前景***人物***不能受現場光照射,否則會有“鬼影”的出現。

  8、拍攝高質量夜景要拍出高質素的夜景,小光圈和低ISO是最佳組合,但這樣快門就會變得很慢了!三腳架可以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讓拍攝變得更輕鬆。

  9、拍攝延時攝影要拍出延時攝影,一支三腳架是必須的,因為我們要把相機/手機固定後不斷拍攝,再利用軟體把這些一連串的相片組合成縮時短片。現在像努比亞手機就自帶延時攝影功能,非常便捷實用。

  選購三腳架的五大要素:材料、自重、承重、高度和收納長度。

  材料:材料一般是碳纖維和鎂鋁合金。碳纖維更貴,更輕,承重更大更穩定,但是容易損傷。鋁合金更耐用,更便宜,但是更重。

  自重:自重取決於材料、腳管粗細和三腳架大小。腳管越粗,腳架展開高度越高,重量約大。但重量不等於穩定性,重的架子,不一定承重更高或者更穩定。

  承重:承重是三腳架核心引數,決定了能承載的器材重量。三腳架承重取決於架子和雲臺,我們不僅需要好架子,還需要好雲臺。通常,300mm以上長焦不能使用球檯,需要使用液壓雲臺或者懸臂。

  高度:高度是容易被忽略的引數。但是決定了三腳架的使用感受。如果架子比較矮,或者不升中軸比較矮,使用起來可能會有麻煩,但是太高大會讓重量變大。

  收納長度:收納長度決定了三腳架的便攜性。節數越多,或者可以翻折,收納尺寸越小,但是穩定性相對要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