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器材選擇講解

  很多初學者,甚至是老鳥都會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琳琅滿目的鏡頭,我要選擇哪一個?下面是網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些攝影器材選擇的內容,希望對你在攝影探索道路上有幫助

  之所以寫這篇文章,其實是因為我也頻繁的被人問起這個問題。本著一勞永逸的原則,寫下這篇鏡頭選擇攻略。

  圖片來源佳能官網

  那麼鏡頭選擇的核心問題是什麼?是預算,你的錢包決定了你的鏡頭。預算不夠就不要口水牛鏡啦。預算夠還糾結啥?買買買!

  所以選擇鏡頭第一件問題,就是先看看自己的錢包裡有多少錢。再對著鏡頭的價格表篩掉那些你買不起的鏡頭。你看,窮人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世界瞬間清靜了,有沒有?富人也別鬱悶,您丫錢多,買買買,就別跟窮人阿Q精神一般見識了。

  那麼第二問題是什麼?很多大師喜歡問,你拍攝什麼題材,風光?人文?肖像?其實這麼問不太準確,鏡頭本身沒有拍攝題材的侷限性,只是人們根據自己的喜好而慣用某些鏡頭來拍攝某些題材而已。比如35人文紀實,但是您非要用它來拍風光,拍大頭特寫也不是不可以。再比如16-35超廣拍攝風景,但是用來拍攝環境人像其實也是很不錯的。再再比如百微鏡,拍微距固然是本職工作,但是用來拍人像,中焦風景其實也還OK的。所以第二個問題絕對不是拍攝什麼樣的題材。

  因此我認為第二件問題是就是看你喜歡什麼樣的視角。視角這個概念可能比較抽象。這麼說把,每隻鏡頭不同焦段之間的差異,最大的特點就是體現在各焦段的透視感不同。比如廣角焦段海納百川、吞雲吐霧,拍攝山川河流大長腿什麼的再好不過。而長焦端則是空氣切割機一般的視角,僅僅切割遠方10゚左右的一小塊影像。長焦廣角的差異巨大,容易分辨,但是很多焦段相似的視角就沒那麼容易分辨了。比如24、35、50、85、135這些前後焦段接近的,差異就沒那麼明顯。所以接下來才是本文的重點。

  以下焦段視角分析全部已全畫幅焦段為標準,其他畫幅鏡頭請換算成全畫幅。

  由於水平有限,本人風光攝影實在拿不出手,所以下面所給示例圖基本都是人像,莫嫌棄。先介紹定焦頭:

  器材 SONY A7+FE55 F1.8 ZA

  50標頭。這算是一枚入手門檻最低,也最為普通的鏡頭。無論哪個廠家,基本都會做這樣一隻標準定焦。甚至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廠商在這隻標頭上做文章,比如蔡司OUTS 55 F1.4、尼康58 1.4G、適馬50 1.4art等等。足以證明50標頭的魅力。那麼50標頭的視角特點是什麼?

  器材 SONY A7+FE55 F1.8 ZA

  50標頭大概可以吸納前方40°左右的視角,成像的特點方方正正,工工整整。畸變小,較真實。使用50標頭拍攝的照片,就好比幾何圖形,工整、簡介、規律、乾淨。

  佳能5D MARK II+ 適馬 35 1.4

  不誇張,不做作,每一個線條都筆直、工整,是50標頭視角的最大特點。

  35焦段。35被譽為人文鏡,最接近人眼所見的鏡頭,除了比50擁有更廣闊的視角之外54°左右視角,更重要的是它更貼近被拍攝者,容易讓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當你面對一張35拍攝照片時,彷彿你就在那裡,按下快門,身臨其境。

  此外35小廣角略帶的畸變,更容易拍攝充滿立體感的照片,也可以用來拍攝一些不需要誇張畸變來詮釋的風景。當然最重要的是,曾經有一個大師跟我說過,焦段數字的大小等於你與妹紙的距離!

  以上圖片器材均為 佳能5D MARK II+ 佳能 35 1.4L

  這讓我義無反顧的投身35的懷抱!請試著想象一下,面對著賞心悅目的女神,呼吸著她身上吐氣如蘭的美妙氣息,多麼愜意!

  24焦段。廣角定焦,比35視角擁有更廣闊的視野74°左右視角,如果覺得35的視覺衝擊力還不夠震撼,但是又不喜歡超廣角太誇張的畸變,那麼24焦段一定是你的菜。

  器材:佳能5D MARK II+ 佳能85 1.2 L II

  85焦段。這是被譽為人像鏡皇的焦段,這隻鏡頭在半身以上的效果堪稱完美,焦內銳利,焦外柔和。他和50焦段的感覺有點像,但是比50焦段多一些空氣壓縮感,視角更窄24度左右,並且焦外虛化效果更好。可我卻極少使用,當然不是因為它不夠優秀,也不是我不喜歡85視角,而是和佳能的良心頭135L一對比,這隻鏡頭就太貴了。我窮,所以選擇135L。也許在蔡司batis85 1.8出來之後我會入手一隻,體驗一把人像黃金焦段的魅力。

  135焦段。這是除了200焦段之外最好的空氣切割機。它比85焦段具有更強的虛化能力,因此無論特寫、半身、全身人像通通可以勝任,絕對是糖水片的首選。

  即便是拍攝全身人像時,也可以得到奶油般化開的焦外。彷彿猶如空氣切割一般,在焦點處切出薄薄的一層景深空間。

  至很多時候,恰當的背景下和220對比,差距也不會太明顯。同時他的視角更窄15度左右,所以經常要距離麻豆七八米、十幾米,甚至更遠的距離。此外在135焦段中,佳能的135L最便,絕對是佳能黨的福利啊。

  200焦段。這個絕對是最牛的空氣切割機,當然這裡指的光圈1.8或者2.0這樣的定焦頭,而不是僅僅只有2.8光圈的變焦頭。除了成像牛,這麼高大威猛的大炮也能讓你格調瞬間爆棚。總之土豪買一個錯不了。但是我窮,買不起,YY一下。沒玩過,不當鍵盤俠,所以200焦段的介紹,就這樣結束了。

  100/90焦段。通常作為微距頭的焦段,同樣沒玩過,在此不表。

  以上大概就是定焦鏡頭的介紹範疇,當然還有很多焦段的沒有提及到,請原諒我資金有限、能力有限,無法玩遍每個焦段。

  下面是變焦環節,只介紹16-35、24-70、70-200這三個最常用的大小三元變焦焦段。至於理由,同樣是因為沒玩過其他變焦。

  相對於定焦,變焦的最大優勢就是便利。定焦靠走,變焦靠手。很多時候使用定焦在構圖上有侷限性,並不是任何地方都能走的過去了,比如你面前是懸崖峭壁,而對面高聳入雲間的山峰才是你想要拍攝的主題,這時候構圖你再走一個試試?於是變焦鏡頭的意義就體現出來了,更加靈活的構圖,讓你的選擇變得更加富裕。

  16-35焦段。廣角變焦,視角98°~54°左右範圍,覆蓋超廣角於小廣角的焦段。其實可以把他看成35定、24定、附加16超廣的小光圈版本。

  平時喜歡超廣視覺衝擊力,也喜歡小廣稍微收斂的畸變,可以入手一隻。風光、人像皆可。至於選擇F4光圈,還是F2.8光圈,如果沒有拍攝星空的需求,F4光圈足矣。廣角變焦就不用追求什麼虛化了。除了近攝,虛化能力基本可以忽略不計。此外,這個焦段最頭疼的問題應該是畸變了,非常嚴重的畸變,所以如何駕馭這些畸變是一大難點,駕馭好了,就是神,駕馭不好,就是蟲。

  24-70焦段。標準變焦,工作頭。從事攝影工作的買一個一般都錯不了,棚拍也好,外景也罷,都能用的上。

  基本上靠攝影吃飯的配一個2470都錯不了,覆蓋攝影常用焦段,有24廣角視角,也有70中焦視角。光圈方面我認為這是最需要上2.8光圈的焦段,因為最長的70焦段不算長,配合2.8光圈才可以勉強得到還不錯的虛化效果。

  70-200焦段。中長焦焦段,在200端無論是F4,還是F2.8的光圈虛化效果其實都還可以。

  變焦範圍的覆蓋面,基本可以應付除了打鳥之外的大部分外景長焦拍攝需求。此外各家原廠鏡70200鏡都擁有非常優秀的解析度及對焦速度。

  視角方面是大三元焦段中最窄的一隻,也最長的一隻,人像拍攝時也要距離麻豆蠻遠的距離,室內基本施展不開,但是到了戶外就拍的很爽了。

  以上圖片器材 SONY A7+FE70 200 F4 ZA

  此外,我把這隻鏡頭作為我外景拍娃的主力的鏡頭,但不是因為視角、透視度等各方面原因,只是為了變焦方便,抓拍構圖更迅速。

  焦段選擇小結。不同的焦段帶來的視角以及透視感是完全不同的。廣角海納百川,吞雲吐霧;中焦方方正正、工整簡潔;長焦則是視覺壓縮、空氣切割。無論哪一種都具有它自己獨特的魅力。

  器材: SONY A7II+FE70 200 F4 ZA

  所以第二個問題的則是要解決你到底喜歡哪一種焦段給你帶來的視覺感受。這就要跟著自己的感覺走的,別人沒法給你提供適合你的意見。比如有的大師喜歡35,有的大師則喜歡50,而我認為最靠譜的做法是你多看各種焦段的照片,看看哪個焦段才能毒到你!所以重點是多看,多看,還是多看!

  以上是網路小編給大家帶來攝影器材選擇的全部內容,覺得有用處就趕快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