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自元楷書書法

  黃自元***1837--1918***,字敬輿,號澹叟,湖南安化縣龍塘鄉人,清末書法家,實業家。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你們喜歡。

  欣賞:

  1

  2

  3

  黃自元生平簡歷:

  黃自元,字敬輿,號澹叟,清代著名書法家,1836年***道光17年***生於安化縣龍塘鄉一望族。左宗棠曾說:“安化之黃,自元以來,多聞人,所居龍潭裡,齊木蔚然,為邑巨姓。”僅晚清時期,龍塘黃氏一門,就出了三位進士——黃德濂、黃自元、黃鳳岐。

  黃自元的曾祖父黃崇贊,字襄皋。生前致力於古文辭、經史子集的研究,外,還旁通數學、中醫、天文、輿地之術,晚年錄《春秋》三傳24卷,先儒《四書講義》6卷以課子傳家。

  祖父黃德濂***1786—1849***,字劭懷,號惺溪。嘉慶十八年***1813***舉於鄉,二十二年中進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檢討。與同鄉陶澍過從甚密,俱致力於經世之學。道光二年***1822***任御史。後又歷任山西朔平府知府,雲南開化知府,雲南順寧永昌知府等。

  其父黃渥田,道光年間舉人,曾任陝西監司等職,精詩文,擅書畫。

  黃自元出身於書香門第,受家風所影響,好學多思,勤勉上進。同治六年***1867年***即舉於鄉,次年,參加殿試列第二***榜眼***,授翰林院編修。曾任順天鄉試同考官和江南鄉試副考官。鄭沅在《敬輿公七十壽序》中曾記述說:“典試江南,被議鐫級。或雲可以入資捐復,而卒不可為。終被朝廷昭雪,起用檢討。”

  光緒年間,黃自元歷任河南道、陝西道監察御史,簡放甘肅寧夏知府。在任期間,他了解民間疾苦,重視水利建設,努力發展農業生產,為百姓謀福祉。長沙鄭沅在《敬輿公七十壽序》中曾這樣記述道,他常“跨馬出巡,考察河工,徵求民隱;進而精修暗洞,以洩黃河之滷,寧夏人至今利之”。至中年,母故。黃丁憂回籍。

  1894年,即光緒二十年春天,朝鮮發生大規模的東學黨農民起義,朝鮮國王李熙請求清廷出兵鎮壓。清廷派淮軍將領葉志超率領一千五百多人的部隊趕赴朝鮮,協助政府鎮壓農民起義。與此同時,日本以保護本國使館和僑民為藉口,也向朝鮮派遣軍隊達兩萬多人,佔據了從仁川到漢城一帶戰略要地,包圍了葉志超的清軍。

  日軍開戰了。光緒對李鴻章下達命令,要其迅速備戰。在日本步步緊逼和國內輿論的壓力下,清廷不得不派兵增援葉志超。

  日本聯合艦隊在朝鮮牙山口外豐島附近,對中國不宣而戰,襲擊了中國的運兵船和護航艦,中國士兵七百多人殉難。8月1日,中日宣戰,中日甲午戰爭全面爆發。

  湘軍宿將唐仁廉奉召進京,條陳方略。他自請募兵二十營,以當前敵。光緒皇帝嘉允,於是他返回湖南。

  8月15日,湖南巡撫吳大瀓奏請湘軍赴朝參戰,光緒帝甚感欣慰。28日,戰事緊急,清廷急催吳大瀓率部趕赴威海,與李鴻章籌商。湖南巡撫暫由王廉護理。吳大瀓起用湘軍舊將魏光燾、陳湜、李光久、餘虎恩和方友升等人,添募兵勇,率領三萬湘軍北上抗日。9月13日,清廷令候補道左孝同***左宗棠次子***和甘肅寧夏知府黃自元馳援吳大瀓部參戰。不久兵敗牛莊,黃自元從海上逃歸故里,後再不出仕。其詩作“鴻爪偶然留遠戌,鱟帆依舊返重洋”正是這一段戰事的印證。

  兵敗回鄉後,黃自元定居長沙,他先後主講湘水校經堂及成德書院。

  湖南新政時期,他支援巡府陳寶箴興辦近代工礦業,聯合王先謙等自籌資金在長沙創辦了湖南第一家商辦機械工業企業——湖南寶善成機器製造公司。

  晚年與王益吾、汪鏡清、孔靜皆諸先生詩酒唱和,談經論道,過從甚密。1916年病故於長沙富雅裡寓所,終年80歲。

  不久,其後嗣遷居瀏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