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願人長久的書法作品圖片

  但願人長久是我國北宋詞人蘇軾水調歌頭作品中的一句詞。現如今,許多人將這首詞通過書法的形式表現出來,有著不同的藝術特色。下面是小編整理的。

  欣賞


  1


  2


  3


  4


  5


  6


  7


  8

  水調歌頭的名家評論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三:歌者袁綯,乃天寶之 李龜年也。宣和間,供奉九重。嘗為吾言:“東坡公昔與客遊金山,適中秋夕,天宇四垂,一碧無際,加江流澒湧,俄月色如畫,遂共登金山山頂之妙高峰,命綯歌其水調歌頭曰:‘明月何時有?把酒問青天。’歌罷,坡為起舞而顧問曰:‘此便是神仙矣!’吾謂:‘文章人物,誠千載一時,後世安所得乎?’”

  宋 胡寅《酒邊集序》: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而歌,而逸懷浩氣,超然乎塵垢之外。

  胡仔《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九:先君嘗雲:坡詞“低綺戶”,嘗雲“窺綺戶”。二字既改,其詞益佳。

  胡仔《漁隱叢話後集》卷三十九: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俱廢。

  元 李冶《 敬齋古今黈》卷八:東坡水調歌頭:“我欲乘風歸去,只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一時詞手,多用此格。如魯直雲:“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雲深處,浩氣展虹蜺。只恐花深裡,紅露溼人衣。”蓋效東坡語也。近世閒閒老趙秉文亦云:“我欲騎鯨歸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時真。笑拍群仙手,幾度夢中身?”

  清 程洪、 先著《 詞潔》:此詞前半自是天仙化人之筆。

  劉熙載《 藝概》卷四:詞以不犯本位為高。東坡滿庭芳:“老去君恩未報,空回首彈鋏悲歌。”語誠慷慨,究不若水調歌頭:“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尤覺空靈蘊藉。

  鄭文焯評《 東坡樂府》:發端從太白仙心脫化,頓成奇逸之筆。湘綺王闓運誦此詞,以為此“全”字韻,可當“三語掾”,自來未經人道。 [4]

  王國維《 人間詞話》:東坡之《水調歌頭》,則佇興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調論也。

  唐圭璋《 唐宋詞簡釋》:此首中秋詞。上片,因月而生天上之奇想;下片,因月而感人間之事實。揮灑自如,不假雕琢,而浩蕩之氣,超絕塵凡。胡仲任謂中秋詞,自此詞一出,餘詞盡廢,可見獨步當時之概。起句,破空而來,奇崛異常,用意自太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欲停杯一問之”化出。“不知”兩句,承上意,更作疑問,既不知月幾時有,故亦不知至今天上為何年也。“我欲”三句,蓋因問之不得其解,乃有乘風歸去之願,“我欲”與“惟恐”相呼應。“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就本意說固高妙,就寓意說亦極蘊藉。“起舞”兩句,仍承上來,落到眼前情事,言既不得乘風歸去,惟有徘徊於月下。自首至此,一氣奔放,誠覺有天風海雨逼人之勢。換頭,實寫月光照人無眠。以下愈轉愈深,自成妙諦。“不應”兩句,寫月圓人不圓,頗有惱月之意。“人有”三句一轉,言人月無常,從古皆然,又有替月分解之意。“但願”兩句,更進一解,言人與月既然從古難全,惟有各自善保千金之軀,藉月盟心,長毋相忘。原意雖從謝莊《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句化出,然坡公加“但願”二字,則情更深,意更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