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練習要訣

  太極拳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傳承的一朵瑰麗奇葩,是我國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太極拳總的來說是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特別是吸取了戚繼光的三十二勢長拳,並結合了古代導引、吐納氣功之術和中醫經絡學說,以及古代樸素辯證唯物主義的陰陽五行學說,以道教、太極八卦等理論為哲學基礎而創編的。下面是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
 

  

  恬淡虛靜,思想集中。

  神情自然,氣和心平。

  意念導引,節節貫通。

  慢練潛修,用力勻輕。

  上下協和,動則俱動。

  姿勢舒展,勁力完整。

  動作轉換,虛實分清。

  一勢完成,似停非停。

  上身中正,下肢穩定。

  兩肩兩胯,放鬆放平。

  頂頭豎項,闊背開胸。

  沉肩垂肘,臀斂腰鬆。

  開胯圓襠,腰脊率領。

  實腹虛腋,身備五弓。

  坐腕舒掌,沉氣貫頂。

  手眼身步,方位準正。

  臂隨腰轉,眼隨手動。

  腳步輕穩,如履薄冰。

  脊柱為軸,圓活柔輕。

  舉手投足,處處弧形。

  腹式呼吸,深長勻細。

  意領氣隨,氣勢相依。

  以氣運身,以心行氣。

  開實為呼,合虛為吸。

  動作純熟,氣力合一。

  習拳明理,頭腦清醒。

  循規蹈矩,多下苦功。

  日日盤練,氣血暢通。

  情緒愉快,精力旺盛。

  用心思悟,獲益更豐。

  忌快貪多,意氣為重。

  太極養生,健身治病。

  自衛防身,克敵致勝。

  日積一紙,功力逐增。

  漸悟懂勁,階及神明。

  相關閱讀:

  初學太極拳的注意事項

  生命在於運動,太極拳是現代人們養生的理想運動,初學太極拳要慢練,在慢練中尋找太極拳的意境。

  1.速度要均勻

  初學太極拳時宜慢不宜快,從慢上練功夫,打基礎,先把動作學會,把要領掌握好。熟練以後,不論速度稍快或稍慢,都要從頭到尾保持均勻。

  打一套“簡化太極拳”,正常的速度是4~6分鐘,有的人慢練,可長達8~9分鐘,但也不可太慢。打一套“四十八式太極拳”為8~10分鐘, “八十八式太極拳"需要20分鐘左右。

  許多人練拳都慢不下來,正確的練習太極拳應該是慢中有快,快中有慢,互相協調,勻速練習。

  2.架勢不可忽高忽低

  初學時架勢可以高一點,也可低一點,但在“起勢”時就要確定高低程度,以後整套動作,要大體上保持同樣的高度除“下勢”以外。體弱者最好採用高一點的架勢練習,隨著動作的熟練和體質的增強,再練中型架勢或低一些的架勢。

  3.要適當掌握運動量

  太極拳運動雖然不如體操運動和其他長拳運動劇烈,但是由於它要求在上下肢呈一定的彎曲情況下做慢動作,加之要求全身內外上下高度集中統一,所以,還是有一定運動量的。

  特別是下肢的運動量比較大。因為打這種拳,一方面要求兩腿分清虛實,體重經常由一條腿來負擔,而這條腿又是在膝關節彎曲情況下來支撐體重的。

  太極拳是一項緩慢的有氧運動,許多人練習一個小時都不會感覺到累,但是練習太極拳會消耗很多能量,因此,練習不宜過長。

  一方面,由一個姿勢轉到另一個姿勢、重心由一腿過渡到另一腿上時要求緩慢,用的時間較長,這就大大增加了下肢的負荷量。

  所以,初學的人練完一兩趟“簡化太極拳”,往往會感到兩腿痠痛,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堅持練下去,這種腿部痠痛現象,就會消失。

  每次鍛鍊的時間長短、趟數多少、運動量大小,應根據工作和學習情況及自己的體質而定。一般健康無病的人,運動量可以略大一些,可以連續打一趟或兩趟。

  老年人和體弱者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適當調節運動量,可以單練一組或幾組。也可以專練一兩個式子如“攬雀尾”、“雲手"、“起勢”等;也可以架勢稍高一些,如“弓步”的前腿應垂直,膝蓋與腳尖在一條垂直線上,送時,膝關節彎曲度可略小一些。

  患有腰間傷病的人,每次的運動量不宜太大,要注意循序漸進,逐步加大運動量,必要時應徵求醫生的意見。總之,在初練太極拳時,運動量的掌握務要因人制宜,因病制宜,不應貪多求快,急於求成。

  4.要持之以恆

  練太極拳和從事其他體育鍛煉一樣,貴在堅持。不僅開始時要積極參加練習,而且一定要堅持繼續練下去。根據自己生產、工作或學習的時間情況,最好每天在業餘時間能安排一定的時間進行練習。

  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一曝十寒",或是認為已經練會了,或者感到病情有所好轉,就不再繼續堅持練習。

  那樣,不僅不能逐步提高太極拳的技術水平,不能做到精益求精,而且更重要的是不能更好地收到堅持練太極拳增強體質和治病防病的效果。

  一般情況下,每天在班前、班後或工間操、課間操時間,在本單位的院落、空地都可以練習。有條件的最好能在清晨或晚間,就近到公園、樹林、廣場、河邊、草地等空氣清新和環境安靜的地方練習。

  如果這些地方設有太極拳輔導站,參加集體學習,收效會更好一些。

  此外,初學的人如果沒有專人指導,可幾個人在一起,採用互教互學的辦法來解決。例如,先由一人按照圖解上的動作說明來指導其他人學練,然後依次輪換。

  要仔細地研究前而所說的鍛鍊方法,正確掌握要領。這比一個人自己看圖解學拳,要快一些,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