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入門動作要領是什麼

  太極拳起勢一式,許多書籍只作一般介紹。許多學練太極拳的武友便照貓畫虎,認為起勢簡單易學。僅是舉手之勞。其實太極拳有很多的入門要領。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們喜歡。

  太極拳入門動作要領:預備

  人像一部機器,工作前必須發動預熱。練太極拳亦是如此。

  太極拳入門動作1.排濁。練拳前鼻涕、痰、大小便等應排淨,手機、鑰匙、手錶、眼鏡等要去除,輕裝上陣、專心致志,準備練拳。

  太極拳入門動作2.壓腿。找半人高的臺階等壓腿,儘量壓到兩手、兩肘觸及腳尖。左右腿壓完後,要屈腿揉按左右膝蓋和腳踝。

  太極拳入門動作3.輪臂。成弓步站立,一手按前腿,一臂迴圈輪甩,左右輪換活動肩周。

  太極拳入門動作4.涮腰。雙臂上舉,隨腰左右俯仰翻轉。

  太極拳入門動作5.拍打。雙手搓熱後,乾洗臉、幹梳頭、揉捏耳朵,拍打全身,從面部到胸肋腹背腰腿前後、手背、胳膊依次酌輕重拍打,由掌到拳,由輕漸重,打到全身溫暖方止。

  以上是我習練太極拳的基本預備動作,還可以做踢腿、僕步等,用時大約10~15分鐘。身體調整好了,可避免腰腿膝等不適感覺,也為演練太極拳做好了充分準備。太極拳的預備,就是“守之以靜,以靜待動”。

  太極拳入門動作要領二:起勢

  做過預備動作後,渾身暖烘烘,關節部位都得到了活動,身形得到了調整,就可以起勢了。

  站好後,身形就要進入氣功態。意想人站在地球太極球之上,茫茫宇宙浩瀚無際,天地人合而為一。此時應全身放鬆,兩手自然下垂,五指鬆脹,手接天線。若兩手無氣感無麻、熱、脹等感覺,可前後輕輕甩臂,配合呼氣吸氣;或兩手從前方摟氣,灌注肚臍;或兩臂從頭頂採氣,灌注百會頭頂,順玉枕、大椎、命門、委中到湧泉腳底,再由湧泉向上導引至下丹田、中丹田、人中到百會,依次迴圈轉周天,使身體充分進入氣功狀態。此時兩臂感到粗脹,汗毛觸覺靈敏,可謂“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如此調意、調身、調息,一切俱備,就可以作起勢動作了。隨著左腳畫圈開步稍寬於肩,兩手內斂合抱丹田,意想提著地球向上牽引,十指間有無數條彈性黏絲,配以深長細緩的吸氣雙手緩慢向上提拉,兩臂距離略寬於肩,雙手提抬至與肩同高時再坐腕下按,緩慢呼氣。兩手兩臂似有無數條彈性黏絲頂著,下壓過程感到異常舒適愜意。彈性細絲向上頂,兩手往下按。

  腳心湧泉暖洋洋,

  身體縹緲宇宙間。

  舌抵上顎絲絲甜,

  腹式呼吸意深長。

  道法自然麻熱脹,

  延年益壽太極拳。

  美好的無極享受中也蘊涵太極拳的捋擠按、輕靈圓活、虛實鬆靜、剛柔相濟、彼微動我先動的真諦。

  預備起勢功夫到家了,下面的套路動作自然也就行雲流水、運用自如、得心應手了。

  太極拳的總體特點

  太極拳在技擊上別具一格,特點鮮明。它要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就虛,借力發力,主張一切從客觀出發,隨人則活,由己則滯。“彼未動,己先動”,“後發先至”,將對手引進,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轉移對方力量,乘虛而入,全力還擊。太極拳的這種技擊原則,體現在推手訓練和套路動作要領中,不僅可以訓練人的反應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體素質,而且在攻防格鬥訓練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太極拳技擊法皆遵循陰陽之理,以“引化合發”為主要技擊過程。技擊中,由聽勁感知對方來力大小及方向,“順其勢而改其路”,將來力引化掉,再借力發力。

  太極拳的八種勁:掤用於化解或合力發人,捋用於借力向後引力,擠對下盤的外掤勁,按對上盤的外掤勁,或作反關節拿法,採順力合住對方來力,或作拿法,挒以側掤之勁破壞對方平衡,肘以肘尖擊人,靠以肩膀前後寸勁擊人.太極拳是一種技擊術。其特點:“以柔克剛,以靜待動,以圓化直,以小勝大,以弱勝強”。

  全面性

  太極拳是一項全面的系統工程,是一種具有漢族傳統文化特色的綜合性學科,它涉及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與人體本身有關的問題,包括古典文學﹑物理學﹑養生學﹑醫學﹑武學﹑生理學﹑心理學﹑運動生物力學等,體現東方文學的宇宙觀﹑生命觀﹑道德觀﹑人生觀﹑競技觀。

  適應性

  太極拳動作柔和﹑速度較慢﹑拳式並不難學,而且架勢的高或低﹑運動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據個人的體質而有所不同,能適應不同年齡﹑體質的需要,並非年老弱者專利。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親身實踐,無論是提高技藝功夫,還是益壽養生,無論是個人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參與太極拳,並從中獲取各自需要。

  安全性

  太極拳鬆沉柔順﹑圓活暢通﹑用意不用力的運動特點,既可消除練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勁,又可避免肌肉﹑關節﹑韌帶等器官的損傷性。既可改變人的用力習慣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當和呼吸不當引起的胸悶緊張﹑氣血受阻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