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宴請餐桌禮儀的區別在哪裡

  瞭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對我們至關重要。其中,中西方的宴請餐桌禮儀則是一個門檻,它是我們交流與合作的前提和試金石。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中西方宴請餐桌禮儀的區別文章內容。

  中西方宴請餐桌禮儀的區別

  一、邀請的提前與赴宴的守時

  一般,不管是中方還是西方,邀請別人吃飯或者赴宴都要提前預定。

  中方若是大型的婚宴請客要提前幾天以上,這是表達一種對客人的尊重。

  而西方宴請也要提前通知,像答應對方的邀請後,如果臨時有事要遲到甚至取消約會,必須事先通知對方。另外,如果宴會時間是7點,你最好是6點55就要到。赴會時稍遲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過15分鐘便會給對方不重視約會的壞印象。所以,我們一定要遵守時間,這是我們成功的第一步。

  二、從中西方座次安排上

  古代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講禮儀,循禮法,崇禮教,重禮信關於中國人的宴席座次禮儀,守禮儀,是中國人數千年的傳統。“不學禮,無以立”,禮的核心是人的社會行為規範,是中國民眾已經習慣和風俗化了的社會性行為準則、道德尺度與各種禮節。

  我國傳統作法是在排列並排的座次時,我國的傳統作法是"以左為上",即認為居左之位高於居右之位。並且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在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入座後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麼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麼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而國際通行作法並排排列座次時,國際上的通行作法是"以右為上",即認為居右之位高於居左之位。他們會注意:以主人和女主人為中心,左手的位置為上,靠近主人女主人的位置為上;夫婦不應相鄰,男女依次相鄰,主人和主方陪客應與客人依次相鄰;譯員可以坐在主賓的右側。有些大型場合,也可以在主人和主賓背後,另外安排用餐;

  儘管在排列座次時,國內外的基本座位法有所不同。在涉外場合排列座次時,一般均應遵守國際慣例。

  三、從餐具的擺放中

  我們知道在中國的餐具中一般只有杯子,筷子,和碗、盤子等。它的擺放就相對比較簡單。餐具的擺放是這樣的:大盤是離身體最近的,正對領帶;餐布一角壓在大盤之下,一角垂落桌沿;小盤疊在大盤之上;大盤左側放手巾;左前側放小碗,小瓷湯勺放在碗內;右前側放置酒杯;右側放筷子。

  西餐中的餐具,它的用餐順序是有外向內的,所以,他的擺放也是有外向內的。它是根據一道道不同菜的上菜順序精心排列起來的。座位最前面放食盤***或湯盤***,左手放叉,右手放刀。湯匙也放在食盤右邊。食盤上方,放著吃甜食用的匙和叉、咖啡匙,再往前略靠右放酒杯。右起依次是:葡萄酒杯、香檳酒杯、啤酒杯***水杯***。而餐巾疊放啤酒杯***水杯***裡或放在食盤裡。麵包盤放在左手,上面的黃油刀橫擺在盤裡,刀刃一面要向著自已。正餐的刀叉數目要和菜的道數相等,按上菜順序由外到裡排列,刀口向內,用餐時按順序由外向中間排著用,依次是吃開胃菜用的、吃魚用的、吃肉用的 比較正式的餐會中,餐巾是布做的。另外,要注意高檔的餐廳餐巾往往疊得很漂亮,有的還繫上小緞帶。注意,別拿餐巾擦鼻子或擦臉。

  這樣看來,西餐中的餐具擺放是很有講究的,所以我們用餐的時候絕對不能失禮。要嚴格按照餐具的擺放進行用餐。

  四、從進餐時的禮節

  一般中國人吃飯也很有講究。

  首先在進餐時,要先請客人,若站著動筷子,夾菜時每次少一些,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飯時不要出聲音,喝湯時也不要出聲響,喝湯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

  其次,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涼了以後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有的人吃飯喜歡用咀嚼食物,特別是使勁咀嚼脆食物,發出很清晰的聲音來。這種做法是不合禮儀要求的,特別是和眾人一起進餐時,就要儘量防止出現這種現象。另外,如果你口裡在嚼著東西,切記,不要說話,以免噴出飯粒,造成尷尬。

  相反,西方人,一般是每個人一個盤子,就不存在夾菜的問題,但是他們一般不喜歡,吃東西的時候說話,所以吃東西時儘量的不說話的,只有在吃甜點的時候,可以聊一些,輕鬆地話題。

  只是,一般西餐的餐具很複雜,如果弄錯了餐具也是件很丟人的事情。一般的餐具使用是這樣的:菜盤兩邊如擺放了幾副刀叉,應先用最外邊的。第一道菜吃完,侍者會將菜盤 與刀叉一同撤去,再用第二套刀叉。如果有幾把不同大小的刀叉匙,則用途不同。

  謹記“整齊、清潔和保持安靜”三項原則便可無往而不利。

  這裡,總結一點小經驗,如果你不是很懂的西餐的禮儀,最實際的辦法就是別人做一步,你跟著學,看著別人怎麼做,這樣至少不會出差錯。

  基本上你學會了這些,一般用餐都不會太失禮。

  禮儀雖有差異,但是沒有高低貴賤,只有我們學好這些用餐的禮儀規則,才會讓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更加如魚得水。

  中西方宴請餐桌禮儀的差異

  座位排序的差異

  中西方人在正式宴會上都講究座位的安排。在中餐餐桌上常用圓桌,一般情況下,坐北朝南或者正對門廳的座位為上座,兩邊為偏座。通常是讓年長者、位高權重者或主賓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與上座相對,其餘客人則按重要程度做偏座。在中國,長期佔統治地位的是儒家文化與思想,所以長幼有序,男尊女卑作為了排座的標準。總之,在中國,左為尊,右為次;上為尊,下為次;中為尊,偏為次。而在西方正相反,右為尊,左為次。西方餐桌常用長桌,男女主人分別坐兩端,客人位於兩旁。以男女主人的右手為上,按男女主賓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在安排上將尊重女性、女士優先作為排座標準。

  餐具的差異

  西方人用餐習慣使用刀叉,中國人用筷子。這兩種不同的餐具不僅帶來了進食習慣的差異,還影響了東西方人的生活觀念。西方國家由於受狩獵文化的影響,喜歡爭強好勝,樂於冒險。在他們看來,食物是人們暴力之下的產物,金屬的刀叉代表著一種進攻,一種強硬。同時,西方的分吃折射出西方人的獨立,強調個性的尊重與平等。中國是筷子的發源地,其歷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晚期。用餐時只有把兩根筷子一起配合,才能運用自如,準確無誤,這體現了中國文化和諧統一的精神。筷子帶來的合餐制,也突出了中國人牢固的家庭觀念。在使用餐具時中西都有不同的規範。比如中餐進餐時不能用筷子向人指指點點,更不能把筷子插在米飯中。西餐中使用刀叉時要左手拿叉右手拿刀,進餐中需要放下刀叉時應擺成“八”字型,分別放置在餐盤邊上,刀刃朝向自己,表示還要繼續用餐。用餐結束後,將叉子背面向上,刀刃與叉子併攏,平行放置於餐盤中。

  進餐禮儀的差異

  西餐進餐禮儀傳達的是一種對‘美’的精神追求,不但要求食物的味美,而且更要享受進餐的過程。不但要衣著整齊,坐姿端正,還應輕言細語,耳邊通常還伴隨著柔美的音樂。在進餐過程中,人們不允許在喝湯時發出聲響,不允許吸菸和勸酒。不能用自己的餐具替他人取菜,不要將盤子裡的食物全部切好後再用,不能將骨頭或者不吃的食物放在臺布上,應該放在盤子的一角。中餐的進餐禮儀體現一個‘讓’的精神,入席後所有的人都會等待主人,只有當主人請大家用餐時,才開始動筷子,而主人一般要先給主賓夾菜,請其先用。新菜上來的時候,客人們也會相互夾菜,以示關心。

 餐桌上離席的禮儀

  西方人用餐的時候基本上都不會開手機,除非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手機鈴聲都會很小聲,有電話來你要先跟大家說“對不起”然後起身離席出去聽電話。用餐結束時,人們首先將腿上的餐巾拿起,隨意疊好,再放回餐桌的左側,然後起身離座。用餐後,須等男、女主人離席後,其他客人才能離開,告別時還要向主人致謝,更為正式的,回家後還可再以電話或致謝卡致謝。吃中餐時,接聽電話雖然也是不禮貌的表現,但是中國人對此細節並不太在意,手機響了直接出去接或者就在座位上接。用餐結束後會等主人來宣佈結束,感謝賓客們前來用餐。在主人和主賓離開座位後,其它客人才慢慢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