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宴會的禮儀

  舉辦宴會是聯絡感情或者辦喜事的形式。參加宴會的時候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禮儀。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以及注意事項文章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應邀 接到宴會邀請,無論是請柬或邀請信,能否出席要儘早答覆對方,以便主人安排。

  在接受邀請之後,不要隨意改動。萬一遇到不得已的特殊情況不能出席,尤其是主賓,應儘早向主人解釋、道歉,甚至親自登門表示歉意。

  應邀出席一項活動之前,要核實宴請的主人,活動舉辦的時間地點,是否邀請了配偶,以及主人對服裝的要求。活動多時尤應注意,以免走錯地方,或主人未請配偶卻雙雙出席。

  掌握出席時間 出席宴請活動,抵達時間遲早,逗留時間長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對主人的尊重。應根據活動的性質和當地的習慣掌握。遲到、早退、逗留時間過短被視為失禮或有意冷落。身份高者可略晚到達,一般客人宜略早到達,主賓退席後再陸續告辭。出席宴會,根據各地習慣,正點或晚一兩分鐘抵達;在我國則正點或提前二、三分鐘或按主人的要求到達。出席酒會,可在請柬上註明的時間內到達。確實有事需提前退席,應向主人說明後悄悄離去。也可事前打招呼,屆時離席。

  抵達 抵達宴請地點,先到衣帽間脫下大衣和帽子,然後前往主人迎賓處,主動向主人問好。如是節慶活動,應表示祝賀。

  贈花 參加他國慶祝活動,可以按當地習慣以及兩國關係,贈送花束或花籃。參加家庭宴會,可酌情給女主人贈少量鮮花。

  入座 應邀出席宴請活動,應聽從主人安排。如是宴會,進入宴會廳之前,先了解自己的桌次和座位,入座時注意桌上座位卡是否寫著自己的名字,不要隨意亂坐。如鄰座是年長者或婦女,應主動協助他們先坐下。

  進餐 入座後,主人招呼,即開始進餐。

  取菜時,不要盛得過多。盤中食物吃完後,如不夠,可以再取。如由招待員分菜,需增添時,待招待員送上時再取。如果本人不能吃或不愛吃的菜餚,當招待員上菜或主人夾菜時,不要拒絕,可取少量放在盤內,並表示“謝謝,夠了。”對不合口味的菜,勿顯露出難堪的表情。

  吃東西要文雅。閉嘴咀嚼,喝湯不要啜,吃東西不要發出聲音。如湯、菜太熱,可稍待涼後再吃,切勿用嘴吹。嘴內的魚刺、骨頭不要直接外吐,用餐巾掩嘴,用手***吃中餐可用筷子***取出,或輕輕吐在叉上,放在菜盤內。

  吃剩的菜,用過的餐具牙籤,都應放在盤內,勿置桌上。

  嘴內有食物時,切勿說話。

  剔牙時,用手或餐巾遮口

  交談 無論是作主人、陪客或賓客,都應與同桌的人交談,特別是左右鄰座。不要只同幾個熟人或只同一兩人說話。鄰座如不相識,可先自我介紹。

  參加宴會的注意事項

  座次:基本上按照以右為尊的原則,將主賓安排在主人的右側,次主賓安排在主人的左側。參加人數較多的宴會,主人應安排桌籤以供客人確認自己的位置。

  入座:主人或者長者主動安排眾人入座;來賓在長者或女士坐定後,方可入座;入座時,男士 為身邊***尤其是右邊***的女士拉開座椅並協助其入座。

  體態:入座後姿勢端正,腳踏在本人座位下,不蹺腿,不抖動腿腳,也不可任意伸直;胳膊肘不放在桌面上,也不要向兩邊伸展而影響他人。

  交流:宴請是一種社交場合,在餐桌上要關心別人,尤其要招呼兩側的女賓;口內有食物,應避免說話也不要敬酒;宴會上應營造和諧溫馨的氛圍,避免涉及死亡、疾病等影響用餐氣氛的話題。

  佈菜:主人可為身邊的客人佈菜。佈菜應使用公勺或公筷。佈菜時要照顧到客人的飲食偏好,如果客人不喜歡或者已經吃飽,不再為客人夾送。

  敬酒:主人先為主賓斟酒,若有長輩或者貴客在座,主人也應先為他們斟酒。主人為客人倒酒時,客人以手扶杯表示恭敬和致謝。首次敬酒由主人提議,客人不宜搶先;敬酒以禮到為止,各自隨意,不應勸酒。

  散席:一般由主人表示結束宴會,主人、主賓離座後,其他賓客方可離開

  用餐時,注意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盤取菜舀湯,應使用公筷公匙;在品嚐菜餚後再決定是否新增佐料,未嘗之前就新增佐料被視為對烹調者的不尊重;夾菜應看準下筷,不宜隨意翻揀;小口進食,避免大口嚼咽;切忌用手指剔牙,可以使用牙籤並以手或手帕遮掩,牙籤使用後折斷放在接碟中。

  筷子不能一橫一豎交叉擺放,不能插在飯碗裡,不能擱在碗上。

  若不慎將湯汁、酒水濺到他人衣物上,應表示歉意,如對方是異性,不必親自為其擦拭,請服務員幫助即可;如吃到不潔或有異味的食物,不要大呼小叫,應取用餐巾紙吐出包好後處理掉。

  結賬時,應避免爭搶付賬;未徵得主人的同意,不宜代付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