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國家怎麼過聖誕節

  最開始,聖誕節是一個宗教節日。但是,在十九世紀,聖誕賀卡和聖誕老人的出現,使得聖誕節開始漸漸流行起來。聖誕慶祝習俗在北歐流行後,結合著北半球冬季的聖誕裝飾也悄然出現。那麼,你真的西方的人是怎麼過聖誕節的嗎?

  西方國家都是如何過聖誕節的?

  十九世紀初發展至中葉,整個歐洲、美洲開始過起了聖誕節。並衍生出了相應的聖誕文化。

  改革開放後,聖誕節在中國傳播地尤為突出,至二十一世紀初,聖誕節有機地結合了中國當地習俗,發展日趨成熟。

  不過,聖誕節吃蘋果這一說法兒,其實只有中國才有!蘋果在中國象徵著平安,所以也就逐漸成為了一個“中國特色”。另外帶聖誕帽、寄送聖誕賀卡、參加聖誕派對以及聖誕購物等等現在已經成了中國人生活的一部分。當然,這只是中國人的過聖誕節方式。對於中國而言,聖誕節其實也是個舶來品,正宗的聖誕節過法兒,還得看國外!

  美國

  聖誕節是美國的傳統節日,就像中國對待春節一樣被美國人重視。但美國是也是由許多民族組成的國家,所以美國人慶祝聖誕的情形也最為複雜,從各國來的移民仍多依照他們祖國的風俗。不過,在聖誕時期,美國人的門外掛著花環以及其它別緻的佈置則是一樣的。

  美國人過聖誕節著重家庭佈置,安置聖誕樹,在襪子中塞滿禮物,吃以火雞為主的聖誕大菜,舉行家庭舞會。

  英國

  英國人在聖誕節是最注重吃的,食品中包括燒豬、火雞、聖誕布丁、聖誕碎肉餅等。

  每一個家人都有禮物,僕人也有份,所有的禮物是在聖誕節的早晨派送。有的唱聖誕歌者沿門逐戶唱歌報佳音,他們會被主人請進屋內,用茶點招待,或者贈小禮物。而如今,很多英國人也開始利用聖誕節假日外出旅遊。

  瑞士

  瑞士人在聖誕節前4個星期,就將4支巨型的蠟燭點燃,放在由樹枝裝飾成的一個環裡,每週點1支,當點燃第4支後,聖誕節就到了。

  瑞士的聖誕老人是穿白色的長袍,戴上假面具的。他們都是由貧苦人所扮,結隊向人討取食品和禮物。在收隊後,他們就平分所得的東西。

  法國

  法國的一般成年人,在聖誕前夕差不多都要到教會參加子夜彌撒。在完畢後,家人同去最年老的已婚的哥哥或姊姊的家裡,團聚吃飯。這個集會,討論家中要事,但遇有家人不和睦的,在此後也前嫌冰釋,大家要和好如初了,所以聖誕在法國是一個仁慈的日子。

  法國中部的色日爾斯地方,每年聖誕節前後幾天必降大雪,白雪皚皚,令人清新。在西方人眼裡,白色聖誕是一種吉祥。在法國,馬槽是最富有特色的聖誕標誌,因為相傳耶穌是誕生在馬槽旁的。人們大唱頌讚耶穌的聖誕歌之後,必須開懷暢飲,香檳和白蘭地是法國傳統的聖誕美酒。

  義大利

  每一個義大利的家庭,都放有耶穌誕生故事的模型景物。在聖誕前夕,家人團聚吃大餐,到午夜時參加聖誕彌撒。完畢之後,便去訪問親友,只有小孩和年老的人得到禮物。在聖誕節,義大利人有一種很好的風俗,兒童們作文或撰詩歌,表示感謝他們的父母在這年來給他們的教養。他們的作品,在未吃聖誕大餐之前,被暗藏在餐巾裡、碟子的下面或是桌布裡,父母裝作看不見。在他們吃完大餐之後,便把它取回,向大家朗讀。

  德國

  聖誕樹是在德國最先有的。德國每一個信奉耶穌教的家庭,都有一株聖誕樹。

  德國最著名的聖誕食品是薑餅,是一種介乎於蛋糕與餅乾之間的小點。傳統的薑餅,以蜂蜜、胡椒粒為材料,又甜又辣,口感刺激。薑餅經過改良,外面灑上一層糖霜,不但口感豐富,外型也相當討好。德國人對於制聖誕節餅是很講究的。餅有很多款式,在親友之間,彼此均有贈送。當然,現在國內的各糕點店也開始在聖誕節賣起薑餅來了,且價格都不算便宜!

  瑞典

  瑞典人是很好客的,聖誕節時,更有明顯的表現。每一個家庭,不論貧富,都歡迎朋友,甚至陌生人也可以去,各種食品擺在桌上,任人來吃。

  丹麥

  丹麥是最初推出聖誕郵票和稱防癆郵票的,這種郵票發出來籌款作防癆經費。在丹麥人寄出的聖誕郵件上沒有不貼上這種郵票的。收接郵件的人,看見貼有愈多聖誕郵票的,會覺得更喜歡哩。

  丹麥有一個聖誕習俗,在聖誕晚餐開始時,必須先吃一份杏仁布丁,然後才能開始吃別的東西。如果誰能吃到那枚唯一完整的杏仁,誰將是來年運氣最好的一個人,通常大人們會將這枚杏仁放在最小的孩子的碗裡讓他們高興。

  澳大利亞

  當居於北半球的人們在寒風呼嘯中歡度聖誕節時,位於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卻正是仲夏時節。澳大利亞熱情如火的“仲夏聖誕節”既有熱帶風情的慶祝方式,也融合了歐洲傳統聖誕節的經典元素,儘管戶外人們頂著火辣辣的太陽,但商店櫥窗裡卻精心佈置了冬日雪景,掛滿雪花的聖誕樹和穿紅棉襖的聖誕老人。

  愛爾蘭

  愛爾蘭的每一個家庭,在聖誕節前夕,都放有一枝洋燭或燈在窗門架,表示歡迎救世主降生。

  西班牙

  西班牙的兒童會放鞋子在門外或窗外,接收聖誕禮物。在許多城市裡有禮物給最美麗的子女。牛在那天也能得到很好的待遇。據說在耶穌誕生時,曾有一頭牛向他吐氣來使他得到溫暖。

  挪威

  挪威人在聖誕前夕臨睡前,家裡各人都把自己所穿的一雙鞋子,由大至小排稱一列,是各人輪流唱出他最喜歡的聖誕歌或聖詩一首。

  俄羅斯

  東正教聖誕節為公曆1月7日,與公曆新年、俄歷新年的娛樂活動交織在一起,分外熱鬧。聖誕節前夕,青年們化裝成牛、羊、熊等各種動物,成群結隊,挨家挨戶去唱聖誕歌,祝賀各家幸福、興旺,唱完祝歌后要求饋贈禮品。

  聖誕節期間,人們聚集在一起唱歌、占卜。碟卜是傳統的占卜方法之一,姑娘們聚在一起,把自己的戒指或其他首飾放在一個碟子或大湯碗中,倒入水後用毛巾蓋著,然後由一人用手從中摸一件,摸到誰的,碟卜歌詞內容所預示的就是誰的未來。碟卜歌詞有的歌唱麵包,有的歌唱金銀財寶,有的歌唱幸福生活。

  荷蘭

  荷蘭人的聖誕禮物,往往是出乎一般人所意料的,有時會被藏在布丁羊腸裡面。

  各具特色!看西方國家都是如何過聖誕節的?

  傳說中耶穌在這一天誕生的,所以叫聖誕節。西方人信上帝,上帝叫耶和華,耶穌是上帝之子,耶穌是母親聖母瑪利亞受聖靈感孕後生下的。

  最開始,聖誕節是一個宗教節日。但是,在十九世紀,聖誕賀卡和聖誕老人的出現,使得聖誕節開始漸漸流行起來。聖誕慶祝習俗在北歐流行後,結合著北半球冬季的聖誕裝飾也悄然出現。

  十九世紀初發展至中葉,整個歐洲、美洲開始過起了聖誕節。並衍生出了相應的聖誕文化。

  香榭麗舍大街 法國,巴黎

  巴黎人用時髦的方式慶祝著新年。在“光明之城”巴黎,耀眼的燈展和煙火表演獨具特色,此外在香榭麗舍大街還有大型的街頭聚會,人們暢飲著香檳。午夜時刻的埃菲爾鐵塔會上演壯觀的燈光表演,人們互相親吻臉頰以送上新年的祝福。

  泰晤士河 英國,倫敦

  泰晤士河的新年煙火表演同樣吸引著全球各地的遊客。煙火從被稱作“倫敦眼”的巨型摩天輪點燃,遊客可以在河邊欣賞絢麗的煙火,也可以在特拉法加和議會廣場的大螢幕中觀看煙火燃放的盛況。

  跨年活動 蘇格蘭,愛丁堡

  愛丁堡的跨年活動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大型的新年街頭聚會之一,愛丁堡城堡上的煙火表演將為期四天的街頭慶祝活動推向了高潮。火炬之光遊行、燭光音樂會以及蘇格蘭民族舞蹈都只是這個慶祝活動的其中的一小部分亮點。

  盛大舞會 奧地利,維也納

  與在街頭慶祝新年的城市不同,維也納將地點選在了舞廳。盛大舞會在霍夫堡宮舉行,古典音樂、芭蕾表演和有四道菜的晚宴都是這場舞會的特色。而午夜的歡慶活動主要是煙火表演和藍色多瑙河圓舞曲的上演。

  英里派對 德國,柏林

  柏林的“英里派對”可謂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露天新年派對之一。兩千米長的街道里有著各種獨具特色的酒吧和全球不同風味的食品攤位,同樣還有激光表演,另外,在街道的主舞臺上還會上演現場音樂會,當然也少不了流行樂演唱。狂歡之夜將在大型的煙火表演中落下帷幕。沒有盡興的遊客也可以在街頭永不停止的舞池中嗨到黎明。

  新市場、萊茲廣場和水壩廣場 荷蘭,阿姆斯特丹

  在阿姆斯特丹,新年前夜就意味著要舉行即興的街頭派對,幾乎所有的公共廣場都聚滿了來自世界各地渴望參與慶祝活動的遊客。被稱作“中國城”的新市場區、萊茲廣場和水壩廣場都是市中心附近最熱鬧的地區,遊客也可以去俱樂部喝幾杯,還能享受那裡的現場音樂和舞蹈。

  街頭派對 西班牙,巴塞羅那

  在巴塞羅那,新年的慶祝活動是從餐館、酒吧、夜總會中開始的,有眾多場地都在舉辦特別的慶祝活動。但在午夜前的數小時中,狂歡者會湧入街頭歡歌、暢飲香檳,一同為新年倒計時數秒。按照傳統,遊客應穿著紅色的內衣以求來年好運,並且要伴隨午夜12次鐘聲的敲響吃掉12顆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