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中人際關係處理

  每個人可能都希望自己有個好的人緣關係,但是想要擁有一個比較友好的人際圈,是怎樣?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些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 人際關係與工作

  公司的日常業務必須由所有員工上下通力合作才能順利推展。所以,為了順利完成任務,主管必須與上司、下屬和其他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大家相處融洽,沒有磨擦,工作安排便容易得多。

  因此,身為主管必須瞭解及掌握人際關係的技巧,在與下屬或同事相處的時候適當運用,才能令工作事半功倍。

  : 行為背後的意識

  每個人的行為,都受一些隱藏在心中的思想所影響,這牽涉個人的的立場、信念、感受和行為的動機等因素。所以,行為只是個人思想的表現,而且僅是顯露了個人思想的一小部分,猶如冰山一角。但是,很多時候與人相處卻只能從這一小部分來評價他。所以我們在與人相處的時候,更要十分留意自己的言行,以便將準確的資訊帶給對方。

  對一個主管來說,除了需要控制自己的言行,令下屬對自己信服,願意全力執行自己的指令外,還要細心觀察和分析下屬及同事的行為,儘量探求隱藏在他們行為背後的動機、立場、信念和感受,從而明白他們各種表現的原因,進而改善與他們相處的關係。

  :建立人際關係的要訣

  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可採用[三心兩意]這個要訣。三心即是[知人之心]、[積極之心]、[自信之心],兩意就是[誠懇之意]和[主動之意]。

  1、知人之心

  與下屬或同事相處的時候,要多從對方的處境瞭解其感受和看法。我們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入手:

  明瞭背景

  主管要對下屬或同事的資料有所瞭解。透過翻一些會議記錄、工作檔案及日常觀察,主管可以瞭解各人的個性及工作能力。

  瞭解別人對自己的印象

  員工或同事對自己的印象會直接影響他們對自己的意見和工作安排等的接受程度。這除了可在日常談話中,從對方的態度領會出來,還可詢問第三者的意見,以知一二。

  觀察別人行為的誘因

  下屬或同事對自己的態度惡劣,便要反省是否自己的行為出現問題或是否自己的一些舉動令人誤會。如果主管能夠查出對抗的行為誘因,便要平心靜氣,對症下藥,作也應變措施,糾正自己的行為,與人攀談,解釋誤會,以冰釋前嫌。

  2、積極之心

  每個人都非常重視自己的意見,希望得到別人認同。因此,[積極之心]就是鼓勵主管需要正面瞭解別人的建議,在適當的時候表達意見。我們可以從以下因方面入手:

  在對方的建議上加以發揮

  當某人提出建議時,他的意見是應該受到尊重。同時,其他人應從不同角度去分析、研究該項建議的利弊,然後才應需要作出迴應或加以發揮。

  對好的建議,要表示支援

  如果認為某一方的建議可行,便要適當地表示支援,或在其建議之基礎上,提出更多改善的策略。

  如有異見,先說明原因

  假若認為某一方的建議並不可行,應該首先提出反對原因,其後引出例子或資料作為證明,有技巧地提示他所忽略了的地方,讓他心悅誠服。切忌一開始便大肆批評,這隻會惹來別人反感。

  表明配合的行動

  如果某一方的建議獲得接納,其他人都應該提出自己可以相應配合的行動。這除了有助當事人感受別人的支援外,對彼此建立良好的關係,便更加容易了。

  3、自信之心

  有些主管辦事獨行獨斷,固執己見,不顧下屬感受;又有一些主管因為未能掌握工作的竅門,處事進退失據,令下屬無所適從。兩者都是自信心有問題,導致與下屬關係惡劣。改善之法,可參考下列三點:

  將事實與意見分清楚

  遇到問題時,主管應該首先與下屬分析事實,避免在確定事實之前,因個人的經驗而先入為主,固執己見,勉強下屬執行命令。

  表白和確認雙方看法

  在瞭解事實真相後,主管應該讓下屬表達他們的看法,及向他們說明自己的觀點,用事實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令下屬心悅誠服。

  以務實的方法解決問題

  主管需要詳細向下屬指導解決方法的步驟,令下屬可以從中學習吸取經驗。

  4、誠懇之意

  主管待人誠懇,才可以得到下屬的信任。所以,要表現誠意,首先須注意以下四點:

  言行一致

  身為主管千萬不可[講一套、做一套],要言出必行。不然,便會令同事及下屬感到無所適從,難以取得他人的信任。

  公開目標

  向下屬表明自己的目標,與大家交流意見,爭取下屬認同,共同努力達成目標。

  公開立場

  假如主管犯錯,不妨在眾人面前道歉及承擔後果,然後再領導下屬尋求解決的方法。

  分享感受

  人是感情的動物,主管不妨與下屬分享個人的喜悅和焦慮,讓下屬體會自己的感受,亦藉此瞭解下屬的需要,這有助彼此建立更和洽的關係,日後加強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