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祕書服飾禮儀規範

  著裝,能夠直接反映一個人的精神面貌、文化素養和審美水平。那麼你們知道祕書的服飾禮儀是怎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哦!

  

  一要整潔

  整潔是著裝的基本要求。這並不是要求衣著華麗鮮亮,一味地追求品牌,而是要做到乾淨平整,樸素大方。保持著裝整潔,主要是靠“四勤”:

  一是勤換。衣服常換常新,適時更換,不僅自己感覺更有精神、更加自信,而且能讓別人產生一種視覺上的變化,給人一種向上的感覺。

  二是勤洗。乾淨是對著裝最起碼的要求。有的祕書人員認為自己做的都是臺下幕後的工作,衣服髒那麼一點無傷大雅,其實這是不對的。髒兮兮的衣服不僅暴露了自己的懶惰,也會“汙染”別人的視覺,讓人覺得不舒服,是對身邊人的不尊重。

  三是勤熨。“人老怕皺,衣服怕褶。”衣物不怕舊,就怕不保養,要堅持做到襯衣熨燙平整,褲子熨出褲縫,始終保持筆挺有型。

  四是勤檢查。每天出門前要對自己的著裝進行認真的檢查,衣釦、褲釦是否扣好,褲帶、鞋帶是否繫好,衣服上是否有汙點、髒物等,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二要合體

  合體就是追求著裝與人體特點的統一。服裝只有與人體相適合,衣服的色彩、式樣、比例等均相宜於人體的“高、矮、胖、瘦”,才能顯得自然而協調。因此,過肥或過緊的襯衫,過大或過小的褲腿,過高的“高跟鞋”以及不得當的顏色搭配等,都會影響人的形象。特別是一些長期加班加點從事文字工作的祕書,為圖省事,有時穿著休閒衫、運動短褲和拖鞋,往返於機關之間,看似方便了自己,實則給領導留下了邋遢的印象。

  還要注重服裝和人體的互補,巧妙利用服裝的特點,彌補自己形體上的缺點。在這方面若不注意,則有可能使自己的缺點更為明顯,讓人感覺很不協調。如身材較瘦,就不宜選用直條紋的服裝,這樣會使人顯得單薄;身材較胖,就不宜選用橫條紋的服裝,這樣會使人顯得笨重。

  三要規範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禮儀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講究規範。具體到著裝,遵循那些約定俗成的規矩和慣例也非常重要。

  如男性祕書人員在穿西服時,必須把握“三個三”的要求。一是“三色原則”,即身上服裝的顏色搭配不能超過三色,包括外套、襯衣、領帶、皮鞋和襪子;二是“三一定律”,即腰帶、皮鞋、襪子要保持一色***通常以黑色為佳***,如帶有公文包,顏色也應一致;三是“三大禁忌”,即西裝袖口的商標不能不拆,在非常正式的場合沒穿西裝不能打領帶,尼龍絲襪不能穿***容易產生異味***、白色襪子不能穿。

  同時,還要注意著裝的嚴肅性。如穿西裝就應該打領帶,領帶長度以到皮帶處為宜,若穿有馬夾或毛衣,領帶須放在裡面,領帶夾一般夾在襯衣的第四、五粒鈕釦之間。如果是三粒扣的西裝,可以只系第一粒鈕釦,也可以繫上面兩粒鈕釦,但切忌只系下面一粒鈕釦,而將上面兩粒鈕釦敞開。

  四要從上

  祕書人員的主要任務是為領導服務,因此也要根據領導的著裝來選擇自己的著裝。

  一是切忌與領導穿一模一樣的服裝。這樣容易引起別人誤會,甚至會引起好事者議論誰穿得好誰穿得壞,誰好看誰難看,使領導和自己都感到尷尬。

  二是不能與領導的著裝風格反差太大。如領導衣著樸素,你卻穿得過於講究;領導穿著非常正規,你卻穿著特別隨意,都會讓別人瞧著不舒服。

  三是著裝不能過於突出自己。在服裝款式、色調、質地上儘量與領導保持協調,服裝過於搶眼,就顛倒了“主從關係”,與自己的身份不相符。

  五要適事

  適事就是著裝要注意不同的活動場合。祕書人員著裝不僅是為了好看,而且是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必須針對不同的場合選擇不同的著裝,如果不懂得變通,就有可能會顯得不倫不類,甚至鬧出笑話來。

  如參加會議、陪同領導接待客人等就應該身著正裝,如西服、制服等。如果陪同領導下鄉,則以著便裝為宜,比如上穿夾克,下穿休閒褲,腳穿運動鞋。這樣不僅有利於行走,還能拉近與群眾之間的關係,讓老百姓產生親切感。反之,如果西服筆挺、皮鞋鋥亮,就會給人以“領導來了”的感覺,讓群眾感到疏遠,不利於瞭解真實情況,掌握第一手材料。

  六要適時

  適時就是追求著裝與自然界的和諧。與自然界的種種變化相適應,有春夏秋冬、風雨陰晴的著裝。根據四季的變化著裝,不僅合乎時宜,而且有利於人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