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行走時禮儀

  行走姿態能夠展現出一個人是否具備相應的禮儀素質。但是,真正走的優雅而不失禮儀,就需要自己注意把握了。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遵守行走禮儀方顯修養

  兩人並行的時候,右者為尊;兩人前後行的時候,前者為尊;三人並行,中者為尊,右邊次之,左邊更次之;三人前後行的時候,前者就是最為尊貴的。如果道路狹窄又有他人迎面走來時,則應該退至道邊,請對方先走。路過居民住房時,不可東張西望,窺視私宅。

  街道行走禮儀

  1.行走路線要固定

  一個人獨步街頭,行走的路線應儘量成為直線。如果不是尋找失物,就不要在行進中左顧右盼,東張西望。

  2.遵守行走規則

  步行要走人行道,行人靠右,並且讓出盲道。過馬路寧停三分,不搶一秒,走人行橫道、天橋或地下通道,切忌圖快捷翻越綠化帶、隔離欄。

  3.行走也要有風度

  男女同行的時候,男士應該主動走在靠近街心的一邊,讓女士靠自己的右側行走。戀人同行,不要勾肩搭背、摟摟抱抱,女士只能輕挽住男士手臂。街上行走時,隨帶物品最好提在右手上,若有同齡男士在,物品應由男士代勞。

  4.約束不良行為

  行走時不要吃食物。不要在路上久駐攀談或是圍觀看熱鬧,更不能成群結隊在街上喧譁打鬧。

  上下臺階的禮儀

  1.行走講究次序

  上下臺階,應注意一步一階,不可並排而行擋住後人;上樓梯時,應讓尊者或女士走在前面;下樓梯時,尊者或女士應走在一人之後。

  2.上下注意安全

  雨天地面潮溼,臺階容易溼滑,上下臺階不可推搡前面的行人或硬行搶道。

  走路五方面的講究

  1、姿勢

  不能太放鬆。正確的走路姿勢應該是抬頭挺胸,目要平視,軀幹自然伸直;收腹,身體重心稍向前移;上肢與下肢配合協調,步伐適中,兩腳落地有節奏感。

  2、速度

  每秒走兩步。西安體育學院運動醫學教研室副教授苟波認為,快走應保證每次40分鐘~60分鐘。不少國家提出,每天要走6000步或10000步,其實就是對鍛鍊時間的量化處理,大概每秒走兩步。運動講究循序漸進,剛開始鍛鍊的人可先走半小時,再逐漸延長時間。快走時,心率應維持在每分鐘120次~140次,以身體微微出汗為宜。身體狀況較好的中老年人通過快走可能達不到出汗效果,這時可輔助慢跑,走跑結合,達到健身目的。

  3、時間

  下午四點後。很多老人習慣晨練,但早晨溼度大,不利於汙染物擴散,空氣質量不佳。對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來說,早晨鍛鍊可能誘使疾病發作。專家指出,下午4時以後和晚上是運動的最好時間,這時關節靈活,體力、肢體反應和適應能力最好,心跳和血壓也較平穩。值得提醒的是,如選擇晚飯後走路,應在飯後半小時至睡前兩小時範圍內進行。

  4、地點

  道路平、空氣好。北京體育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武文強特別強調,公路邊不適合快走,車流量大,空氣質量差,且柏油路面太堅硬,對膝蓋和腳踝衝擊力較大,相比而言,鬆軟的土路和塑膠操場更適合,還要繞開施工工地和環境複雜的道路。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主任馬長生建議,最好在公園等空氣質量較好的地方健走,可保護呼吸系統。

  5、準備

  穿雙好鞋,做足熱身。一雙合腳的軟底跑鞋,可緩衝走路時腳底的壓力,並保護腳踝關節免受傷害;寬鬆舒適的運動裝和透氣的襪子也會讓身體更放鬆;隨身帶瓶水,可以少次多量地補充水分;糖尿病患者最好帶塊糖,預防低血糖意外。為避免運動傷害,快走前應先做一些伸展四肢的熱身活動,防止因步幅過大、頻率太快造成拉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