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雷鋒作文

學習雷鋒

三月是溫馨的,因為它是希望的生長;三月也是激昂的,因為它是生命萌發前的搏擊;三月更是自豪的,因為它見證了一個平凡卻又一生無時無刻不為人民著想的偉大共產主義戰士雷鋒。

雷鋒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是黨的好兒子,一位好戰士,雖然雷鋒叔叔年僅22歲就犧牲了,但他的英雄事蹟卻名垂千古。雷鋒一生做了許多好事。雷鋒這個人的名字已傳遍中國每個角落。

雷鋒叔叔日記裡有這麼一句話: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的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為人民服務是做不完的!我們應用有限的生命為人民多做些好事,有益於人民的事,這樣生命才有價值和意義。如今我們身邊也有一些像雷鋒一樣的人,也包括我們學生,就以撿錢這件事來說吧!有的學生撿了錢就據為己有,有的大人還不如學生。但是跟雷鋒叔叔相比他們做的太少了。不過我們應做拾金不昧好心人!

就讓我們踏著三月的和風,懷著謙卑,懷著善良,用一句柔情的話語開啟一個人的心扉;做一件體貼的事情溫暖冰冷的手掌;用額前的汗水澆灌開他人如花的笑靨;以自己的擁有交換來那綿綿不絕涓流傳遞的感動的情分……

學習雷鋒

雷鋒,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用他那平凡而可敬的事蹟感染、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雷鋒,這兩個不單是表示名字的字眼,已成為了一種崇高精神和品質的代名詞。

日本的一位大造紙商說了這樣一句話:“雷鋒僅20歲就做了那麼多的好事,成為偉大的英雄,對人類是有貢獻的。學雷鋒無國界之分,把雷鋒精神引進我們公司,運用到生產實踐中去,會改變員工的精神面貌,產生巨大的效果。”多年前,我們把飲茶之道推廣到日本,讓日本的品茶技術再創新的臺階,而中國會品茶的人越來越少了。換個角度思考,日本替我們把飲茶之道儲存的如此之好。難道這崇高的雷鋒精神也要替別的國家儲存嗎?

在這個學習雷鋒的好日子裡,我已經等不住要幫助別人了。因為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在三月的一天裡,那天放學後,我們都揹著書包奔出教室了。我在下樓時,突然想起了自己的作業本忘記拿了,於是,我急匆匆的跑上樓去拿,我上到四樓時,我想起一件事:這麼遲了,估計也沒有人掃地了,門不會……我邊想,邊想五樓走去,結果到了教室門口,看見一個忙碌的身影,是誰呢?我帶著疑問,走進了教室。哦!原來是衛生委員謝漣欣在打掃衛生。她已經滿頭大汗了。我這個男子漢怎麼會袖手旁觀呢?我拿起笤掃,也開始掃起來。我們最後掃的全身汗透了,才回家,我因為太遲迴家被媽媽說了一句,但這也值得了,因為我今天幫助了一個活雷鋒!

我坐在椅子上,想著身邊許許多多的活雷鋒:有清潔員阿姨,她們每天起早貪黑,把市區打掃的乾乾淨淨。有交警叔叔,他們不論下雨刮大風,都會來到崗位上,疏導交通。還有一些樂於助人的人,他們喜歡幫助人,把流浪的大叔,送到警察局去,讓他和家人團聚。拾金不昧的人,有時撿到數十萬現金,他們也沒有被金錢的利益誘惑,而是把現金原封不動地還給失主,自己也沒有什麼情緒。總之,這些人都是我們身邊的活雷鋒。

在集體中的每個人也需要雷鋒精神。雷鋒在日記中這樣寫道:“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乾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所以,一個集體只有互相團結才能發展,如果每個人都只是做自己的任務,而不關心集體的話,那又何談團結,何談發展呢?

學習雷鋒

三月裡,和風送暖,春光明媚,我們在盡情呼吸著新鮮空氣。但也不要忘記一個人他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戰士,他做事總是不求回報總是默默奉獻著。他的名字就是--雷鋒。一箇中華民族響噹噹的人物。

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很有名氣的人物吧!

雷鋒,原名雷正興,1940年12月18日出生在湖南省望城縣(現長沙市望城區雷鋒鎮)一個貧苦農民家庭,解放前,他一家親人相繼含恨死去。時年7歲的雷鋒淪為孤兒,在窮鄉親的拉扯下,掙扎著活了下來。

一次雷鋒外出在瀋陽車站換車的時候,一出檢票口,發現一群人圍著一個揹著小孩的中年婦女。原來這位婦女從遼寧去吉林看丈夫,車票和錢丟了。雷鋒用自己的津貼費買了一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手裡,大嫂含著眼淚說:“小兄弟,

你叫什麼名字,是哪個單位的?”“我叫解放軍,家就在中國。”

雷鋒入伍以來,多次立功受獎,他被選為市人大代表,出席過瀋陽軍區首屆共青團代表會議,他的照片,日記和模範事蹟。通過報紙。電臺作了廣泛的宣傳,雷鋒陸續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熱情讚揚他的來信,他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我的一切都是黨給的,光榮應該歸於黨,歸於熱情幫助我的同志,至於我個人做的工作,那是太少了,我這麼一點點貢獻,比起對我的要求和期望還是非常不夠的……”

看看雷鋒這種精神吧!我從小時候就聽媽媽講這些故事,從三月份起老師就讓我們學習雷鋒這種的釘子精神。我一開始沒在意但……

一次一位小朋友再過馬路時不小心摔倒了,這一幕正好讓我看到了,於是我就跑過去把她扶了起來,我一看,呀!她的膝蓋被擦破了,鮮紅的血直往外流我看見了對她說:“你沒事吧!疼不疼?不要緊吧?我帶你回家吧!你家在哪?”她用微弱的聲音對我說:“我……家在景龍花園!”我扶著她一步一步的走著。她走得很艱難,我看她很難受就把她背了起來,我邁著沉重的腳步揹著她走在馬路上。把她送回了家。

她媽媽說:“謝謝你。”我聽了得意洋洋的。但當我氣喘吁吁的趕到學校時,已經上開自習了。但老師聽了我的經過後不但沒有批評我反而表揚我。使我感到了做好事的結果與心情!那就是興奮不已,得意洋洋!

同學們,還記得嗎?雷鋒曾說過的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為人民服務之中去。讓我們永遠向雷鋒同志學習!讓世界上的雷鋒多一些吧!

學習雷鋒

每年的這個時候,春風開始吹起來的時候,我們就知道有一個特殊的日誌要到來了。有一個偉人的故事又將向人們講起,人們又一次開始反思那位偉人的思想,想那位偉人學習。那個特殊的日子就是3月5日,那個偉人就是雷鋒。人們每年這個時候都會說:“雷鋒叔叔又回來了!”

聽爺爺奶奶說,也聽爸爸媽媽說,雷鋒叔叔的精神鼓舞了兩三代的人,雷鋒叔叔做好事不留名。我們沿著長長的小溪,尋找雷鋒的足跡。雷鋒叔叔,你在哪裡?小溪說:昨天,你曾經路過這裡,抱著迷路的孩子,冒著濛濛的細雨。瞧,那泥濘路上的腳窩,就是他留下的足跡。我們走到他的部隊,尋找雷鋒的足跡。雷鋒叔叔,你在哪裡?歲月說:昨天,他悄悄地在部隊中縫上戰友的衣裳、棉被,為部隊幹體力活。瞧,那棉被上的針針線線,那就是他留下來的足跡……

現在的我們是新世紀的光芒,我們擁有著初升太陽般的活力,我們擁有比四十年前更先進的科技,更先進的生活條件,我們也擁有更好的學習雷鋒的條件,我們應該怎樣學習雷鋒呢?

我們去送老大娘回家,幫別人補襪子嗎?不要習慣性的拿雷鋒“做好事”的標準來做好事,來要求所有的人。我們一千個人的心中有一千個人的雷鋒形象,新時代的雷鋒精神被賦予了新的內涵,生活中,我們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我們能在周圍的人需要幫助時伸出援助之手,我們能把握珍惜一份時光等一些很平常的小事也是在學習雷鋒精神。學習雷鋒叔叔就是學習一種精神,讓這種精神在我們平常的學習和生活中發揚光大!只要人人都像雷鋒一樣,那麼我們的社會就會更加美好!

希望以後每年我們都不要再說“雷鋒叔叔回來了”,讓雷鋒叔叔永遠和我們在一起!我們並沒有把您遺忘,我們會把你永留心間!

雷鋒叔叔,你看到了嗎?在校園、在廠礦、在部隊……到處都有您的精神所在!

學習雷鋒

有一個名字,在華夏大地家喻戶曉,他,就是雷鋒;有一種精神,感召代代中華兒女,這,就是雷烽精神。

每當我唱響“學習雷鋒好榜樣,忠於革命忠於黨……”的時候,心中激情盪漾,讓我想起了院子裡的那位年過七旬的老爺爺。

這位白髮老人姓張,大夥都叫他“張二伯”。張二伯的工作應該是清潔工,他每天都打掃衛生,工作後又蹬著二輪自行車出去,也沒人知道張二伯在做什麼。張二伯總在不知疲倦,不求回報地為大家做事;誰家小孩要遲到,他安全快速的幫忙送小孩:誰家的電器壞了,他都飛速出馬,問題什麼的都可以迎刃而解了;你若遇到什麼麻煩,張二伯都會站在你身旁幫助你,可謂又是幫人幫到底。

我們不知對這位老人說了多少次謝謝,可張二伯卻又立馬拉下臉,說:“說什麼謝謝啊,我最討厭別人對我說這兩個字了,你這明顯是要隔離我和你的鄰里情啊!”

興許誰也不知道,小院應該是什麼樣子的;興許誰也不知道,樓下的垃圾池是誰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建好的,興許誰也不知道,院中的花花草草絕非野生,而是有人悉心培育出來的……而這些平凡又使人心安的舉動,都是張二伯所為。

就在幾年後,這位八十一歲的白髮老人在睡夢中安然長逝。大家發現,張二伯並沒有工作,所謂清潔工有隻不過是這助人為樂的老人給自己假設的職業罷了。大家似乎明白了什麼,不久,我發現院子裡煥然一新,比原來更漂亮,像一個供人遊覽的花園。睡夢中,我隱隱約約看見,在院中小石椅上,張二伯眯著眼睛,晒著暖呵呵的太陽,他的臉上洋溢著無比燦爛的笑容!

他真是一位了不起的老爺爺,真是一個好人,然而他也只是我們這個小鎮老人們中極其普通的一位,普通的走在人群中一會兒你就找不到了,但是我們卻又能時時感覺到他們的存在,在我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總是有人伸出援助之手,讓我們感覺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因為,雷鋒,就在我們身邊。雷鋒,就是你、我、他。

學習雷鋒

三月裡微寒的季節,春回大地。又是一個學習雷鋒的日子,可你又在哪裡呢,雷鋒?

當他那清澈的眼神再一次出現在面前,當他那些動人的事蹟再一次被頌揚……我,流淚了。哭雷鋒,哭他的過早離去,哭他“傻子”式的無私,哭他對待同志春天般的溫暖,哭他永不退色的螺絲釘精神。淡去火紅的時代精神,他那樂於助人而又不求回報的精神至今仍感染著千千萬萬的人。

助人者不求回報,受助者呢?

正當我為雷鋒唏噓之時,一個不屑的聲音飄入我的耳朵:都什麼年代了,還談雷鋒?我愕然。漫步街中,放眼望去,竟有許多人“但求幫助,絕不回報”:揹著沉重書包的少年將座位讓出,竟連一聲“謝謝”也沒有換來;抓小偷的英雄被人誣陷,當事人連作證都不願站出來;身患絕症的叢飛連住院都成困難,受他資助的年輕人竟不來探望,還埋怨丟了面子……羊羔尚且知道跪乳,烏鴉尚且知道反哺,可看到那些聰明伶俐的人竟連“知恩圖報”的大義都忘了時,念及雷鋒,念及那些同雷鋒一樣對別人傾囊相助的人,淚,洶湧而出。

幫助別人的人,他們不求回報。可受到幫助的人,心中不能不想回報啊!為雷鋒再一次哭泣,哭的是那些把“滴水恩,湧泉報”的道理都忘記的冷漠靈魂!忘記了雷鋒,忘記了幫助你的人,忘記了感恩,如同一顆心被冰封雪藏,這樣的人生,還能有什麼意義?

我欲攬月相問,卻見明月皎皎。公益活動躍入了我的眼簾春暖2007,溫暖了華夏,也溫暖了我。看到那麼多的企業代表一次又一次地舉起愛心牌,捐贈數目由二十萬漲到二百萬,我不禁溼潤了眼眶。雷鋒,你出生在舊社會,你的精神卻流傳在新時代!再為雷鋒哭一場,恨全消。那麼多的捐贈,那麼震撼人心的黃舸之行,那麼多的人在回報著幫助他的人,回報著社會,怎不讓人熱淚盈眶?

做人,就要記住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就要學會幫助別人。這句改編自那位華農大學生的話,讓我們每一個人銘記。

只為雷鋒哭三場,哭過之後,讓我懂得幫助與回報的社會的道理,也明白了只人人都是雷鋒,那我們的將來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