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是三星讀後感

  為什麼是三星是一本涉及經營戰略和管理哲學的書籍,大家讀了有何感想?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為什麼是三星》以全新的視角,解讀了李健熙執掌三星的管理哲學、實行的新經營戰略及其成就;回顧了三星在李健熙帶領下改革的十年,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韓國的現代和大宇紛紛倒下,一大批企業難逃破產失敗的命運,卻只有三星這樣的企業,應對得當,變危機為機會,推行"新經營",順利度過難關,並在後面急劇變化和極富考驗的十年內,持續高速成長,從三流企業一躍成為國際一流的企業。

  我們德龍要發展成為世界一流企業,三星是一個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標杆。讀完這本書,我覺得,我們可以從下面兩個方面學習三星成功的經驗:

  第一:質量--拋棄以量為主的思考,強調以質為主的思考模式。

  首先,樹立質量理念,制定嚴格的質量管理規範。

  在金融危機風暴下,李健熙在產品的質量方面,拋棄當時盛行的"以數量為主",積極地推進質量經營。當有一款手機出現不合格產品時,他將生產的15萬部手機全部回收,和員工們一起宣誓"絕對不會再製造這種產品",並把價值150億韓元的手機全部燒燬。這需要非常大的決心。

  因此我們的企業要樹立這樣的理念:"有缺陷的產品就是廢品"; "誰生產不合格的產品,誰就是不合格的員工"; "質量改進是個沒有終點的連續性活動,停止就意味著開始倒退"。

  有了質量意識,還要通過實際行動去傳播、通過管理工具去加強、通過規章制度去固化、通過質量管理機構去貫徹,使之深入人心,流到員工的血液中去,讓員工把遵守質量管理規範變成自覺行動。

  其次,通過國際上通行的標準認證強化質量意識。

  除了內部積累外,還主動藉助外力來推動內部的質量管理,以此為契機全面提高自己的質量管理水平。

  篇二

  無論是其產品還是其經營業績都足以證明。通過閱讀本書可以發現三星的成功離不開兩任“船長”尤其是李健熙會長對三星這艘“巨輪”的正確“導航”,更是眾多優秀員工共同努力的結晶。

  本書以全新的視角,解讀了李健熙執掌三星的管理哲學、實行的新經營戰略及其成就,講述了他如何克服經營危機,走上變革之路;深入剖析了三星告訴成長的因果以及隱憂。

  “新產業、新產品、新技術決定著我們的未來,而人才和技術、社會的信賴和關愛則決定著企業的競爭力。”從中不難看出在李健熙會長的經營哲學中人才有著無比重要的地位。簡單的理解,一個企業擁有優秀的人才並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就能擁有強大的競爭力,即是企業管理須堅持以人為本。

  “人才第一”是三星前任會長李秉喆的重要經營理念。“人才第一”就是充實企業人才庫,以促進企業發展。為了培育人才,李秉喆會長於1977年創辦了韓國最早的“研修院”--三星綜合研修院。在李健熙會長時代,三星更是設立“職業規劃中心”來留住優秀人才,成立龍仁研修院來培養核心經營人才。

  由此可見,成功的企業不管是在理念還是在實際管理中都非常重視人才對於企業的作用。

  以人為本的管理簡要地說就是“網羅最好的人才,給他們最優越的待遇,給他們提供充分發揮潛力的舞臺”。

  度,從課長、次長等中層幹部中選拔優秀者,將他們培養為集團的新一代領導者或CEO。

  後門。因為他們明白只要公司發展壯大了,自己就一定有機會。因此在晉升方面,創設一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至關重要。

  事實證明,只要一個企業能夠很好地為其員工提供這四個方面的機會,員工就會表現出忠誠。

  對於眾多中外優秀企業的各級管理者來說,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啟發員工的上進心,讓員工為了自己的事業而努力工作,為了大家共同的利益而努力工作。這樣無形中就有了一種內在的動力,極大地提高了員工的工作熱情,員工的潛能也在高昂的工作熱情中備激發出來。這就是被優秀企業推崇備至動力式管理。

  拓展閱讀:三星之父李秉喆讀後感

  《三星之父李秉喆》一書的作者李昌雨是三星集團的前顧問,他以平和的筆調、睿智的思維和在三星集團從事了25年顧問的工作經驗向大家展示了三星之父李秉喆從艱辛創業到建立繁榮的三星帝國期間經商為人的長卷。

  企業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如企業發展的方向、人才的選拔、人心的凝聚等等。這本書概括了李秉喆一生的企業管理哲學和為人理念,其中最為寶貴的一條就是:不盲目跟從社會上所謂的程式和慣例,做每一件事都要親自調查和仔細分析,再做出自己的判斷。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其人性的光輝以及一種從“賺錢人”轉化為真正企業家的人性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