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原理讀後感

  心理學原理講生物學的基本知識、身心關係,。其餘部分討論心理學的研究物件和方法。大家讀了這些原理,都寫了哪些讀後感?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幸福心理學讀後感

  《幸福心理學》一書介紹了許多提高幸福感的實用策略,並分別從幸福是 什麼、實現幸福和擁抱幸福三個角度就影響幸福感的各個因素,如人格、心態、 情商、逆商、愛情、目標和時間管理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心理學理論上的闡述。

  閱讀此書,使我受益匪淺。

  若有人問起金錢、名譽和幸福你會選擇什麼時,想必大多數同學毫不猶豫 的選擇了幸福。由此可見,對我們來說幸福是多麼的重要。

  那麼,幸福到底是什麼呢? 幸福是一個謎,一千個人,興許會有一千種答案。遠行時父母的悉心關懷, 是一種幸福。窮困潦倒時戀人的不離不棄,是一種幸福。難過時朋友的耐心關 愛,是一種幸福?? 幸福是一個人全部快樂的總和,擁有積極樂觀的情緒,是幸福人生的定義。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喜怒哀樂人皆有之,因此必須把握好自己的情緒,諸如煩 惱、焦慮、抑鬱、暴躁、冷漠等消極的情緒我們必須摒除,否則將會降低我們 體驗到的幸福感受,更甚者,消極情緒若得不到及時的排解,這種不良心理能 量的積聚若超過一定的負荷就會破壞心理平衡,引起心理疾病。

  快樂主義的 Epicuros 說:快樂是生活的開始和目的。所以快樂的情緒對我 們來說極為重要。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支淘金隊伍在沙漠中行走,大家都步 履沉重,痛苦不堪,只有一個人快樂的走著。別人問:

  “你為何如此的愜意?” 他笑著說:

  “因為我帶的東西最少。

  ”快樂就是如此簡單,負擔少一點便可以了。

  這也是幸福的原理。生活在塵世裡的人們,不管你是不是有一種努力的生活態 度,至少是寂寞的、累人的。我一直很欣賞這樣的生活:於某個無事的下午, 一個人坐在電腦旁邊,用耳朵捕捉音樂的旋律,用眼睛追逐喜歡的文字。窗外 有淡淡的陽光,有拂樹的清風,有一種秋日的詩意與美好。這是一種靜心的快 樂。我喜歡那種文字在心頭跳躍的感覺。也時常感恩,感恩這些快樂的文字猶 如取之不盡的燦爛的陽光,溫暖著我,把我灌醉。於是我,不再糾結與累人的 事情和人,也不再停留在憂鬱的情緒裡。

  無疑,時刻快樂著,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情緒面對生活的種種,才可以擁抱 幸福。

  篇二:心理學與生活讀後感

  心理學,一個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詞。

  “生活中的心理學” 經典的心理學實驗,讓你知道心理學的一些結論是如何得出的,而這些 結論通常加深了我們對人性的理解。

  如果有機會的話我想多點了解一些關於心理學的專業知 識,深入學習現代心理學,瞭解心理學的發展史,學習一些團體活動的知識,通過在參加活 動課的過程中體會人生的知識。我想掌握更多的心理學方法,認識自己和他人,提高自己和 幫助他人的能力。

  希望老師能在心理學與生活的課程中多講一些關於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的 知識。當今社會,在物質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如何讓自己浮躁的心態,歸於平靜,如何放鬆 自己,尋找心理的健康與和諧,已成為現代社會重要的新課題。

  焦老師上課的時候有問到,你覺得給你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哪一本書,大概是這麼問的,不能 是教科書,不能是小說。我第一本想到的是佛洛依德的《夢的解析》 ,那時候看這本書差點 沒看瘋掉。

  不能否認佛洛依德果真是一個天才, 他大膽的想象與邏輯推斷讓我對心理學產生 了濃厚的興趣。

  《夢的解析》對於我這個非心理學專業,又剛開始接觸心理學的人來說是很 難懂的,幾乎是一本天書,但是我還是堅持讀了下來。還記得那時候整整一個月的時間我都 用《夢的解析》中寫的方法為自己解夢,還拉這周圍的同學為他們解夢,呵呵,很瘋狂。這 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書, 最近打算重讀等重讀完再介紹吧。

  或許有同學也在看這本書我們可以 互相研究一下,因為我當時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宿舍的人都被我研究怕了。記得當時每天早 上, 我第一句問他們的話就是 “你們昨晚做了什麼夢?” 而這次介紹的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書, 是《心理學與生活》這本書。這本書是一本國外的譯本,是國外心理學的入門教程,寫得非 常通俗易懂, 書中用很多心理學在生活中運用的例子來解釋心理學的原理, 看過這本書的人 對心理學都有大概的瞭解,而且會對心理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心理學與生活》讓我印象最深刻有幾大點:首先,就如我介紹中提到的,它運用了很多心 理學在生活中運用的例子來讓初學者更加容易的理解心理學的一些原理, 並且大大提升了對 學習心理學的興趣;其次,這本書的作者並不會簡單的羅列一些概念和方法,作者始終是以 一種循序漸進的方法對你進行啟發,或者用提問的方法,或者舉例,或者運用一些圖案,他 能充分的從初學者的角度出發, 而不是從一個心理學專家的角度出發去編排這本書, 這點讓 我很敬佩;還有,這本書每章後都有一個總結性的句子,把提到的重點在這點上,我國出的很多教材也有類似的做 法,但是更多都是出一些習題在後面,並沒有做一些總結性的歸納。

  我曾經向很多同學和朋友推薦過這本書,我認為,如果是心理學的初學者,就一定要看這本 書, 而如果是一個已經對心理學很有研究的人我也覺得這本書同樣很值得去看。

  我自己也已 經讀過幾遍,有時候閒下來的時候,也會偶爾翻開某些章節看看,裡面寫得很多東西都很有 意思,對生活似乎很有啟發的樣子,讓你不由的從心理學的視角去觀察和理解這個世界,這 個社會、周圍的人和事。 有時候,我在想,我們介紹教育技術學基礎的書也完全可以仿照這本書的寫法。國內的學科 基礎的教材,總是很喜歡介紹很多學科的概念性的東西,介紹很多有關學科歷史的東西,介 紹很多晦澀難懂的理論與方法,讓剛剛學習這個學科的人望而生畏,甚至產生厭倦。學科的 理論與方法固然很重要, 但是我覺得應該運用循序漸進的方法, 更多的是從培養學生的學習 興趣出發,運用一些實際運用的例子,來讓初學者對這個學科產生濃厚興趣的同時,又能讓 初學者瞭解這個學科的基本原理和知識結構,從而為他們以後的學習鋪平道路。

  篇三

  奧 爾波特人格特質理論中說,人格成因有遺傳、學習過程、自我意識的 發展、無意識心理過程、文化與環境的作用、動機的發展與變化、認 知等方面的影響和作用。因為該罪犯的童年經歷,從而必將導致其人 格發展的不健全, 出現了多重人格分裂, 分裂的人格是罪惡的源泉” “ , 這就導致這個故事的產生。故事由一場暴風雨開始,穿插式的敘事, 顯示出一種分裂、緊張和沒有邏輯的想象。分裂人格者想象出來的劇 場表演,11 個分裂出來的人格被暴風雨困在一個汽車旅館裡互相間 演著戲,一個接一個的死去,隨著被懷疑是凶手的人的相繼被害,不 停地冒出新端倪,沒有邏輯似的時間與空間,配以雷電交加的氣氛, 大雨滂沱的夜晚。罪犯卻不自知自己擁有 11 種人格,而故事就是那 11 個人格所化身的人物,至於人的出生日期都是一樣的,那是因為 那些人全都是他的人格,是想象出來的,不是真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