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城市化背景下的寧波市流動人口管理研究

  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整合的一些關於農村研究的論文,歡迎借鑑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1 引言

  人口流動是伴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而出現的一種必然現象,是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表現。大量的外來人口成為城市發展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但同時也為城市人口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何金定認為流動人口是指不改變長久居住地***即法律上的戶籍所在地***、以謀生為目的、在外時間較長的人口。 而韓琳認為流動人口是指流動人口是相對於常住人口而言,通常指“臨時離開戶籍所在地,跨越一定的轄區範圍,前往它地不時返回的人口。”本文所研究的流動人口則是指按照何金定的界定。

  流動人口的成因主要有兩點。第一、農村經濟難以吸收大量剩餘勞動力。城市的職能多、服務面廣、第三產業比較落後,隨著城市基本建設日新月異地發展,城市對勞動力地需求更加迫切。

  第二,社會經濟的活躍和政府優惠政策的吸引為人口流動創造了契機。商品經濟的發展,使社會經濟區域件的橫向聯絡範圍日益擴大。另外,用工制度的變革,開放集貿和勞務市場等政策的實施,尤其使沿海的一系列發展第三產業的優惠政策,對外地人口和勞動力很有吸引力。

  2寧波市流動人口管理現狀及存在問題

  2.1寧波市流動人口基本情況

  2.1.1寧波市流動人口總量情況

  寧波市外來流動人口總體規模10年來增長4倍多,這些人中絕大部分是外來從業人員。至2006年底,外來流動人口達到331萬人,與戶籍人口比為59.1∶100,總量首次居全省首位。據測算,至2020年,外來流動人口將超過600萬人。增長趨勢見下圖。

  2.1.2寧波市流動人口構成情況

  2.1.2.1 2006年底,從來源分佈看,以省外人口為主流。全市流動人口中有16.28萬人來自浙江省內,有180.2萬來自省外,佔總數的84.7%。其中,來源最多的省份是安徽,達43萬,佔總量的23.86%。接下來依次是四川、江西、貴州、河南、湖南、江蘇、山東、重慶、陝西、廣西等省市自治區。

  2.1.2.2 從年齡結構看,26-45週歲的勞動力居多,達106.04萬人,佔總人數的52.25%;16-25週歲的次之,人數為75.70萬人,佔總人數的37.3%;46週歲以上的相對較少,共有21.22萬人,僅佔總人數的10.45%。

  2.1.2.3 從文化程度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數多達163.17萬人,佔總人數的80.4%;高中及中專文化程度的人數為30.39萬人,佔15%;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9.40萬人,僅佔總數的4.6%。

  2.1.2.4 從勞動技能看,在工作實踐中自學成才,稍有技術特長的為139.98萬人,佔總人數的69%;有初級技能的為46.07萬人,佔總人數的22.7%;具有中、高階技能者為16.91萬人,僅佔總人數的8.3%***資料來源:寧波市公安局***。

  2.1.3在寧波市的流動人口生活情況

  2.1.3.1收入情況。2004年,在寧波城市中的流動勞動力的平均月收入約為1042元,其中,月收入在666.66元以下的佔流動人口總數的51%;在666.66-1000元的佔31%;也有少部分月收入超過1666.66元的,佔9%。

  2.1.3.2精神生活情況。迫於工作和生活壓力,流動人口精神生活貧乏。

  2.1.3.3流動人口的子女入學情況。至2004年秋季,在寧波市接受義務教育的流動人口子女達到13.25萬人,入學率達到99%以上,其中在公辦小學就讀的有7.40萬人,在社會力量辦的流動人口子女學校就讀的有5.85萬人***資料來源:寧波市公安局***。

  2.2寧流市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的主要措施

  寧波市政府在流動人口的管理與服務方面採取了一些措施,在教育方面,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採取多種形式,依法保障流動人口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基本上解決了流動人口中適齡兒童少年的義務和學前教育問題。在治安管理方面,對流動人口及其落腳的出租房、中小旅店、建築工地、勞務市場等部位開展不間斷檢查,及時發現、打擊違法犯罪分子,消除治安隱患。在疾病控制、衛生保健和醫療服務方面,為流動人口婦女兒童提供同等的保健服務和社群衛生服務,並建卡、建冊,實施系統的動態管理。在就業方面,積極收集、登記各企業的用工資訊,通過各種途徑向流動人口提供就業資訊。在社會保障方面,減免相關費用,切實保障流動人口合法權益。逐步從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等各方面完善流動人口社會制度。在戶籍管理方面,先後制訂出臺了《寧波市城鎮暫住人口管理辦法》、《寧波市農村和外來勞動力進城務工管理暫行規定》等一系列法規、規章和規範性檔案,為加強外來流動人口治安管理工作提供了充足的法律依據。

  2.3流動人口對寧波市的不良影響

  第一、對城市基礎設施、環境產生影響。由於歷史的原因,城市基礎設施相對滯後於經濟的發展,而龐大的流動人口對於基礎設施的需求與城市居民相當,在某些方面比市民的需求量還大,從而加劇了城市基礎設施的供需缺口的矛盾。外來流動人口的衛生意識普遍較差,如存在從事飲食行業的外來流動人員並無健康檢查證、經常亂丟垃圾、不少外來盲流人員在景區、鬧市、車站、碼頭等處流浪乞討等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城市環境

  第二、對城市治安、本地勞動力的就業產生影響。外來流動人口構成複雜,有些外來流竄犯罪分子混跡其中,從事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影響了社會治安秩序;大量外來勞動力的進入,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勞動力供給儲備庫,這在滿足城市建設和發展需要的同時,也對城市勞動力就業帶來了很大壓力。

  3 對寧波市流動人口綜合性整治的對策與建議

  3.1轉變觀念,積極創造親和氛圍。

  在我國,長期以來城鄉差別巨大,城市居民有著強烈的優越感,種現在在沿海發達地區更為明顯。這妨礙了流動人口與居民的交流,甚至引發惡性衝突。並且,由於許多流動人口素質較差,犯罪違規現象嚴重,這又增加了居民對流動人口的恐懼感。於是居民對流動人口更加排斥,這樣易形成惡性迴圈,不利於社會的穩定團結。

  政府及有關部門應充分利用輿論手段,在全社會營造起一個親和的氛圍。可通過媒體***報紙、電視、廣告牌、宣傳畫等***和其他宣傳教育手段宣傳流動人口對寧波的積極貢獻,倡導本地居民與流動人口的和睦相處,一方面可使流動人口感受到寧波的可親友善,另一方面也可使流動人口儘快熟悉寧波,融入寧波,和睦友好的氛圍有利於社會的團結與穩定。

  3.2優化流動人口居住環境。

  目前寧波的流動人口,除一小部分有穩定高收入的人外,大部分的流動人口收入較低且不穩定,他們基本上居住在租借的破舊房屋或自行搭建的臨時性房屋中,居住條件惡劣,不僅對身體健康不利,而且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政府可引導房產開發商在城郊結合部集中規模開發消費物件為流動人口的簡易、低價實用住房。這樣不僅流動人口居住條件大大得到改善,又減輕了流動人口的經濟負擔,房地產商也可從中獲利,並且,流動人口集中居住,為有關部門規範管理提供可能。

  3.3開發勞務市場,提高流動人口素質。

  目前,流入寧波的流動人口就業,特別是那些文化水平較低的從事體力勞動的流動人口,大多數是通過非正規渠道找到職業的流動人口,不僅僱主所給薪水較低,而且有的連最基本的人身保障都沒有,因此政府部門或相關機構可建立綜合性、專門性的流動人口勞務市場,符合條件的流動和用工單位才可以進入勞務市場,方便流動人口和用工單位進行雙向選擇。

  另一方面,為了提高流動人口的素質,政府可以成立一定的流動人口培訓組織機構,將流動人口集中起來加強教育,並傳授各種技能,使他們有提升自己能力的機會。

  3.4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

  3.4.1建立流動人口資訊資源庫。

  公安、民政、計生、衛生、教育、勞動等部門要在政府的領導下相互協調配合,整合部門管理服務資訊資源,實現流動人口管理資訊的跨部門共享。

  3.4.2搭建流動人口資訊交換平臺。

  現在城市流動人口的資訊基本是單向流動的,流出地政府無法獲取流動人口的資訊,流入地政府也很難了解流動人口的資訊,建立一個全國統一的流動人口資訊網路平臺就很有必要。同時,政府和社會可建立流動人口專用網站,創辦相關的專門刊物,為流動人口提供及時、便捷的服務。

  3.4.3建立城市流動人口IC卡管理系統。

  由於流動人口數量多,流動複雜,政府可以設計IC卡暫住證作為流動人口的身份識別證,內部儲存流動人員的就業、健康、婚育、福利保障等資訊,卡內資訊與資源庫資訊保持一致。各管理部門建立讀卡裝置,同時配套相關的資訊保密制度,保證各部門準確掌握有效資訊

  城市化建設、市場化建設、工業化建設等方方面面已離不開流動人口,而人口的流動又必須有序,否則會出問題。要做到有利、有序就必須加強管理與服務,管理與服務的主體是政府,政府必須使流動人口管理與服務工作有序、健康發展。

  4 結束語

  流動人口問題是城市化程序中的必然現象,目前寧波正處於高速發展的時期,而充足的勞動力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龐大的流動人口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現象,同時也是經濟發展的必要因素。寧波應該以海納百川的胸襟,拆除圍牆,開門迎客,同時也要積極應對,提高服務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