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自駕遊攻略

  臺山市位於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毗鄰港澳,南臨南海,有“全國第一僑鄉”、“內外兩個台山”“排球之鄉”“廣東音樂之鄉”、“中國曲藝之鄉”、“飄色藝術之鄉” 之美譽。

  台山位於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東鄰珠海特區,北靠江門新會區,西連開平、恩平、陽江三市,南臨南海。毗鄰港澳,幅員遼闊,陸地總面積3286平方公里,是廣東省面積最大的縣市之一。現轄廣海灣工業園區、16個鎮、1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華僑農場,共分313個村***社群***委會,3655條自然村。市內常住人口98.4萬人;有130多萬台山籍華人華僑、港澳臺同胞僑居92個國家和地區,故素有“中國第一僑鄉”、“內外兩個台山”之美譽。台山人出國追溯到清乾隆39年***公元1774年***,已有230多年曆史。

 

  台山有山地、丘陵、平原、灘塗,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物產豐饒,是珠江三角洲著名的“魚米之鄉”。

  臺山市境南臨南海,海***島***岸線長649.2公里,境內有大小島嶼265個,以川山群島中的上川島、下川島,但上川島面積最大。上下川被譽為‘東方夏威夷’上川島157平方公里,是廣東面積最大的島嶼,下川島98平方公里。全市境內有盆地、平原、丘陵、高山、灘塗,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台山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1.8℃,年平均日照2006小時,年均降雨量1936毫米。

  台山多山。東北面有北峰山,臺山市第一峰獅子頭海拔高度是982米東南方的都斛鎮東南面有南峰山,台山與新會界山,其間高峰插雲,絕壁排空,氣勢軒昂,過二、三公里,再起一峰,峰頂石排如一瑞獸曉首逆風仰天長嘯,故名“望風朔”***831米***,比鄰“望風塑”有一小峰“邱風雲”***又稱姆指峰或童子拜觀音***,再東行數裡,又起一峰,據傳,此峰乃此山脈中唯一面朝台山的山峰,故新會人又稱之為“無情山”,而台山人因其和藹可親,山頂石壁如玉,遠看如一女子,明眸皓首,故稱之為“劉三妹”***694米***,臨海尾峰,名叫“琴蒔頭”***701米***,西南面有大隆山和紫羅山,南海中有上川山和下川山;西北面大山較少,丘陵卻特別多。山地和丘陵,約佔全縣總面積的三分之二。

  台山西北面丘陵四布,高度一般由一二十米至一百幾十米,但其間也不乏二百米以上高地。作為潭江與矬峒河分水嶺的橫塘丘陵,把東面的北峰山脈與西面的大隆山脈連絡起來。橫塘圩東的秦皇點兵山,有280米高;再東的黃蛇型、大灶山,都有220多米高。大灶山以東的三娘逕,是名勝“文逕弔古”的所在。在橫塘圩西,有232米高的高掌嶺;再西,又有243米高的那旺山;再西,多是百米以下的丘陵,到臺、開邊上,才又有二百幾米高的馬山。

  台山山海之間,河流兩岸,有廣闊的平原。概算全縣平原——包括濱海平原、盆地中和丘陵間的平原,約佔全縣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全縣最大的平原是廣海平原。在這平原上的,有衝蔞、斗山、都斛、端芬、廣海六個公社和赤溪公社的西北角,擁有肥沃的土地三四十萬畝。平原南邊的古城廣海,歷來是祖國的海防要地。至今,廣海城郊南灣的山崗上,還保留著明代平定倭寇的紀功石刻——“海永無波”。第二個較大的平原是海晏平原——一個半島狀的平原。在這平原上的海宴鎮和汶村鎮,盛產魚、鹽、米。這平原西面的汶村城,是明末抗清民族英雄王興的根據地和殉難處,至今人們還傳說著他們英勇鬥爭的故事。位於台山北邊的大江、三八、白沙三個公社,分別為一些丘陵所間隔,但它們的北部均為潭江平原的一部分。

  還有一部分平原處在盆地中。由於縣境高山和丘陵多,往往把一些平原環抱住,形成了盆地。在北部,有水步盆地、四九盆地、三合盆地、聯安盆地;在西南部,有那扶盆地、深井盆地和墩寨盆地等。此外,許多低丘之間和河谷中,也有小塊的沖積平原。

  在南部濱海,也有好些區域性小平原,如溪城平原、小江平原、陡門平原、那琴平原等。就是在上川、下川兩島的山地中,也各有一個小平原。

  濱海平原的臨海一邊往往特別低,成為低原。廣海平原的南部和東部,海晏平原的南部,那扶盆地、深井盆地的南部,和其他濱海小平原的部分地方,都是低原。這些低原,多數有圍堤保護,成為圍田——其中大部分是單造田。全縣現有的25萬畝單造田,絕大部分集中在這些低原上。而且還有許多海灘,可以築堤擷取為田。

  旅遊

  以旅遊業和現代流通服務業為重點的第三產業發展成效顯著。第一僑鄉,休閒勝地”的主題、以“海島、溫泉、漂流、僑鄉”為主要內容,著力包裝、推介台山休閒度假旅遊市場。現擁有川島、康橋溫泉和富都溫泉三個國家AAAA級旅遊度假區。此外“廣東第一泉”—三合溫泉人潮如流,富都溫泉應接不暇,北峰山漂流、鳳凰峽漂流刺激有趣,還有銅鼓黑沙灣,大浪灣、石花山旅遊風景區、北峰山森林公園、臺山市第一峰獅子頭拔高度是982米海,廣海“海永無波”石刻公園等著名景點,台山僑墟、台山碉樓、台山洋樓等景點每年吸引數百萬遊客到台山觀光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