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適合冬天的運動

  天氣逐漸變冷,好多人都不想運動,情願宅在家裡。其是有些健身運動比較適合冬天的。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

  適合冬天的運動

  1.跳繩

  當天氣過於寒冷不宜進行戶外運動時,跳繩就是個不錯的選擇。它對心臟機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可以使心血管系統保持強壯和健康,也是對呼吸機能有益,降低患呼吸道疾病的可能。

  2.慢跑

  慢跑是有氧代謝運動的一種,現在很多人都喜歡選擇的慢跑,它是男女老少都可以選擇鍛鍊的。

  這個對保持良好的心臟功能,防止心臟功能衰退,預防肌肉萎縮,防治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肥胖症等,都是具有良好的作用。

  3.爬樓梯

  大部分的上班族平時運動量都是不夠的,可以利用爬樓梯來進行鍛鍊。這個運動是可以提升心肺功能,降低膽固醇,還可以減肥呢。在你平時上樓梯時,要注意運用大腿肌肉臀部肌肉和腹肌的力量,避免損傷膝蓋噢。

  4.太極

  冬季,人體的新陳代謝水平會變得緩慢,所以在運動中要注意精神內守。打太極有助於調息練氣,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但是你在運動時,要注意防寒保暖,這個看似運動量不大,但是是很消耗體力的。

  5.跑走交替

  跑走交替就是在運動過程你可以將走和跑相結合的進行鍛鍊。有兩種方式選擇。

  一是,先走後跑就是你先走一分鐘再跑一分鐘這樣交替進行。還有一種就是先慢慢走,等到身體的適應能力增強,再慢慢跑。第二種是適合年老的人和剛剛參加鍛鍊的人。

  6.打羽毛球

  冬季打羽毛球是很方便的一件事,只需要工具和一片空地就足夠了,而且這個活動老少皆宜。打羽毛球的對身體素質的鍛鍊是很全面的,它需要眼睛,手,腦,腳尖等部位的綜合協調才能更好的完成。

  冬天適合孕婦的運動

  1.腳部運動

  通過腳尖和踝骨關節的活動,能夠增快血液迴圈和鍛鍊腳部肌肉,防止腳部疲勞。每次做3-5分鐘。坐在椅子上或床邊,腿和地面呈垂直狀,兩腿併攏平放地面上。腳尖使勁向上翹,待呼吸一次後,再恢復原狀。將一條腿放在另一條腿上。上面的腿、腳尖慢慢地上下活動,然後換腿進行。

  2.扭動骨盆運動

  仰臥在床,兩腿與床成45度,雙膝併攏。雙膝併攏帶動大小腿向左右擺動。擺動時兩膝好像在畫一個橢圓形,要緩慢地、有節奏地運動。雙肩和腳要緊貼床面。左腿伸直,右腿保持原狀,右腿的膝蓋慢慢向左傾倒。右腿膝蓋從左側恢復原位後,再向右側傾倒,此法兩腿交換進行。

  3.盤腿坐

  可以鬆弛關節,伸展骨盆肌肉,使嬰兒在分娩時順利通過產道,每次可做10分鐘左右。在床上坐好,盤好雙腳。把背部挺直,正視前方,兩手放在膝蓋上。每呼吸一次,雙手將膝蓋向下壓至床面,反覆進行。

  孕婦冬季運動注意事項

  嚴防病毒感染

  冬季氣溫低,溫差變化大,呼吸道抵抗力降低,容易患病毒性傳染病。建議孕媽媽儘量不去商店、影劇院等公共場所,避免傳染上流感等疾病。

  做好保暖

  寒冷對孕婦和胎兒健康很不利,因此,做好保暖十分重要。要完善取暖設施,用煤火爐取暖,一定要保持煙道通暢,預防煤氣中毒;注意室內空氣新鮮流通室內溫度以21—24℃為宜,併力求恆定;每天收聽天氣預報,根據氣溫變化,適時增加衣服,要穿得暖和一些;天氣晴好時可到室外散步。大風、降雪、寒潮天氣不要出門。

  多做室內運動

  不要因為天氣變冷就中斷運動。但冬天室外較冷,容易感冒且有時路較滑,容易摔倒,建議孕媽媽多做室內運動。如孕婦體操就是冬季較適合的一項運動。

  常晒太陽

  常晒太陽可增強孕婦的抵抗力,預防各種感染。陽光中的紫外線有殺滅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常晒太陽還有利於防止孕婦情緒波動,杜絕冬季抑鬱症的發生。天氣晴好時應到室外晒太陽,大風天氣時可在室內有陽光的地方接受日光照射,每天至少晒太陽半小時。

  孕媽媽冬季一定要食用新鮮的黃綠色蔬菜及水果,如蔬菜、油菜、胡蘿蔔、柑橘等,每天的總量應達到500克以上,以保證葉酸的充分攝入。

  那麼冬季運動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冬季運動應注意保暖防凍

  晨起室外氣溫低,宜多穿衣,待做好預備活動,身體暖和,再脫去厚重的衣褲進行鍛鍊。鍛鍊完以後則要及時穿好衣褲,注意保溫,尤其是冬泳後,宜立即用柔軟、乾燥的浴巾迅速擦乾全身,擦紅面板,穿衣保暖,避免寒邪入侵。

  冬季運動不宜過早

  冬季鍛鍊最好不要過早,健康專家建議,冬季晨練適宜在日出後進行。而一天中的最佳健身時機則在14時至19時之間,此時,人體自身溫度較高,體力較充沛,容易進入運動狀態,不易損傷,對健康大有裨益。

  在冬天,很多人往往由於缺乏激情而堅持不下來,這多是因為缺乏日照導致的情緒紊亂的原因。因此,健身者儘量多參加戶外運動,尤其是在陽光充足的時候。

  運動前熱身很重要

  在室外鍛鍊,首先要做好充分熱身,冬季寒冷,血管收縮,血液迴圈不暢,肌肉和韌帶也較緊,可通過慢跑、徒手操和輕器械的少量練習,使身體發熱微微出汗後,再進行較大強度的運動。

  同時,熱身時間應延長,最好控制在15~25分鐘。另外鍛鍊間隙要適當縮短,儘量避免長時間處於冷空氣中。如果間隙過久,體溫下降,易使肌肉從興奮狀態疲憊下來,粘滯性增大,再進行下組練習時容易受傷。

  冬季應挑選適合自己的運動

  青春發育初期,宜選擇廣播體操、跳繩、踢毽子、乒乓球等以鍛鍊機體靈敏性、協調性和柔韌性為主的運動專案。

  青春發育中期,宜選擇短距離快跑、變速跑、羽毛球等以速度鍛鍊為主的運動專案。

  青春發育後期,宜選擇中長跑、登山、游泳、足球、排球、籃球等可增加速度、耐力和力量性練習的運動專案。

  中年人,宜選擇慢跑、騎車、健身操、小球類等有氧運動專案。 老年人:宜選擇慢走、交誼舞、太極拳等有氧運動鍛鍊。

  胖人,應以中等強度、較長時間的有氧運動為主,輔以力量運動及球類運動更佳。就單項運動而言,水中運動***水中行走、水中跑、水中跳躍、水中打球等***是非常有效的減肥方式。

  要在安全的強度下運動

  所謂安全的運動強度,就是既不過強也不過弱。那衡量的標準該如何定呢?最簡易的方法是用心率去測定,以控制自己的運動強度。運動時心率達到以下適宜心率標準而又沒有出現明顯不適,那麼這個運動的強度就是合適的安全的強度。

  要有合理的運動時間

  對於年輕人和一般人群而言,晨練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對於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呼吸道疾病、高血壓、心臟病的患者,晨運並非最佳時間。

  因為在早晨,人們的血壓及心率往往呈現逐漸升高加快的過程,血液的黏稠度也高,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機率較高,故此不太適合有上述相關疾病的高危人群進行鍛鍊。而傍晚,則是一天之中最佳的運動時間。

  經過白天的適應,傍晚運動時發生危險的機率大大降低,運動更為有效、安全。

  至於每個人運動時間的長短則應以年齡、運動強度、運動目的等作為引數加以考慮。一般說來,每天少於5分鐘的鍛鍊沒有意義,大於一小時的運動對於中老年人或非體育愛好者則過量,平均一天30分鐘左右的運動時間比較適合。

  至於運動的頻率,較普遍認為,一週運動一次,運動量不夠,不可取;一週運動七次,容易過於疲勞且難以堅持,並不推薦;如能大約隔天運動一次,一週鍛鍊3次以上***最少3次***則效果更好。

  冬季運動的好處

  我們知道,參加冬季體育運動,不僅能鍛鍊身體,增強體質,而且能鍛鍊不怕嚴寒的堅強意志,提高身體的抗寒能力、增強抵抗各種疾病的能力。俗話說“冬練三九”就是人們長期鍛鍊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

  冬季體育鍛煉,由於肌肉不斷收縮,呼吸加快,血液迴圈加速,新陳代謝旺盛,身體產生的熱量增加,同時還增強了大腦皮層的興奮性,使體溫調節中樞靈敏,準確地調節體溫,提高人們的禦寒能力,還會增加大腦氧氣的供應量。

  所以堅持冬季鍛鍊的人,這對消除大腦長期學習帶來的疲勞,增強記憶力,提高學習效率,都有積極的作用。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這是什麼道理呢?

  因為,冬季鍛鍊大部分時間是在室外進行,不斷受到冷空氣的刺激,人體造血機能發生明顯變化,血液中的紅血球、白血球及抗疾病的抗體會不斷增多,身體對抵抗疾病的能力就會增強。所以堅持冬天鍛鍊的人就會少生病。

看過的人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