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氣血養生法

  中醫指人體內氣和血的統稱。中醫學認為氣與血各有其不同作用而又相互依存,以營養臟器組織維持生命活動。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氣,是不斷運動著的具有很強活力的精微物質;血,基本上是指血液;津液,是機體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從氣、血、津液的相對屬性來分陰陽,則氣具有推動、溫煦的作用,屬於陽;血和津液,都為液態物質,具有濡養、滋潤的作用,屬於陰。

  機體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進行生理活動所需要的能量,來源於氣、血、津液;它的生成和代謝,又依賴於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動。因此,無論在生理還是病理方面,氣、血、津液和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之間,始終存在著互為因果的密切關係。

  此外,我們還經常提到“精”,它也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精”在我們中醫學理論上的基本含義,有狹義和廣義的區分:狹義之“精”,就是通常所說的生殖之精;廣義的“精”,泛指一切精微物質,包括氣、血、津液和從飲食物中攝取的營養物質,所以又稱為“精氣”。生殖之精,我們已在前面講述過了。

  一、氣的基本概念

  氣,在古代是人們對於自然現象的一種樸素認識。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就認為“氣”是構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質;宇宙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氣的運動變化而產生的。如《周易·繫辭》所說:“天地氤氳,萬物化生”。這種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被引進醫學領域,在中醫學中逐漸形成了氣的基本概念。

  氣,是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物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天地合氣,命之曰人”***《素問·寶命全形論》***。這就是說,人是自然界的產物,也就是“天地之氣”的產物。人的形體構成,實際上也是以“氣”為其最基本的物質基礎,故曰“氣聚則形成,氣散則形亡”***《醫門法律》***。

  氣,又是維持人的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素問·六節藏象論》說:“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入鼻,藏於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聲能彰;五味***,藏於腸胃,味有所生,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人的生命活動,需要從“天地之氣”中攝取營養成分,以養五臟之氣,從而維持機體的生理活動。所以,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

  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由於氣具有活力很強的不斷運動著的特性,對人體生命活動有推動和溫煦的作用,因而中醫學以氣的運動變化來闡釋人體的生命活動。

  人體的氣,來源於稟受父母的先天之精氣、飲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也就是水谷之精氣,簡稱“谷氣”***和存在於自然界的清氣.

  二、氣的生成

  人體的氣,來源於稟受父母的先天之精氣、飲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也就是水谷之精氣,簡稱“谷氣”***和存在於自然界的清氣。通過肺、脾胃和腎等臟器生理功能的綜合作用,將三者結合起來而生成。

  先天之精氣,依賴於腎藏精氣的生理功能,才能充分發揮先天之精氣的生理效應;水谷之精氣,依賴於脾胃的運化功能,才能從飲食物中攝取而化生;存在於自然界的清氣,則有賴於肺的呼吸功能,才能吸入。因此,從氣的來源或氣的生成來看,除與先天稟賦、後天飲食營養,以及自然環境等狀況有關外,均與腎、脾胃、肺的生理功能密切相關。腎、脾胃、肺等生理功能正常並保持平衡,人體的氣才能充沛;反之,腎、脾胃、肺等生理功能的任何環節的異常或失去協調平衡,均能影響氣的生成,或影響氣的正常生理效應,從而形成氣虛等病理變化。

  此外,在氣的生成過程中,脾胃的運化功能尤其重要。因人在出生以後,必須有賴於飲食物的營養以維持生命活動,而機體從飲食物中攝取營養物質,又完全有賴於脾胃的受納和運化功能,才能對飲食物進行消化、吸收,把其中營養物質化為水谷精氣。先天之精氣,必須有賴於水谷精氣的充養,才能發揮其生理效應。所以《靈樞·營衛生會》說:“人受氣於谷”,《靈樞·五味》說:“故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

  黃帝內經氣血養生方

  補氣方

  氣虛的人通常會感到非常的疲倦、身體乏力、容易氣短,面色看上去非常蒼白,經期的時候經血量很多,而且顏色淡,還有脈細舌質淡等症狀。

  西洋參燕窩湯 西洋參3克,燕窩3克,置碗內,隔水燉熟。常服具有益氣補中、養陰潤肺的作用,可用於虛損、乾咳、肺陰虛等。

  芪苓鯉魚湯 黃芪50克,茯苓30克,鯉魚1尾。鯉魚洗淨,黃芪、茯苓以紗布包紮,加水同煮,以生薑、鹽調味。飲湯吃魚。本方以黃芪補脾益氣、利尿消腫,茯苓利溼補脾,鯉魚滋養補脾、利溼。

  補血方

  血虛的人常常臉色蒼白或者是發黃,牙齦部位也會呈現白色,經常感到疲倦乏力,容易出現失眠、心煩、經血少甚至是閉經的症狀,血虛型的人身體還容易消瘦。

  黑糯米補血粥 黑糯米、桂圓和紅棗都是補血的藥材,如果再加上營養價值很高的山藥,補氣血的功效就更為顯著。但是桂圓雖然可以補氣血、促進血液迴圈,卻不容易消化,每次放7、8個即可。

  烏麻粥 黑芝麻50克,何首烏30~60克,粳米150克,紅糖適量,煮粥食,能養血潤燥。

  養陰方

  陰虛的人常會有面色潮紅、口乾不欲飲、腰痠腿軟、經血過多且色暗紅等症。舌頭苔薄、舌質紅、脈細也是這類人的症狀。

  川貝雪梨豬肺湯 取豬肺120克,洗淨切件,放開水中煮5分鐘,再用冷水洗淨,幹水。將川貝母9克洗淨打碎,雪梨連皮洗淨,去蒂和梨心,梨肉連皮切小塊。各物料全部放入沸水鍋內,文火煮2小時,調味後隨量飲用。具有潤肺止咳利咽之效。

  杏仁雪梨山藥糊 取杏仁10克,雪梨1個,淮山米粉、白糖適量。先將杏仁用開水浸,去衣洗淨,雪梨去皮洗淨,取肉切粒,然後把杏仁、雪梨粒放攪拌機內,攪拌成泥狀。用清水適量,把杏梨泥、淮山米粉、白糖調成糊狀,倒入沸水鍋內,不斷攪拌,煮熟即可。能健脾益氣,潤肺止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