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如何護理口腔新生兒口腔護理操作流程

  新生寶寶的口腔黏膜上皮非常細嫩,血管豐富,唾液分泌少,所以口腔黏膜比較乾淨,容易破潰而感染。新生兒如何護理口腔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新生兒如何護理口腔,僅供參考。

  新生兒如何護理口腔

  1.勤喂溫開水。

  孩子無論是母乳餵養的還是人工餵養的,在給孩子餵奶後,或餵奶過程中,均應養成有規律的飲水習慣。尤其是當寶寶生病發燒、感染時,更應勤喂溫開水,這樣不僅可去除口內的奶渣,避免因口腔中細菌的發酵產生異味,也有利於體內迴圈,防止便祕的發生。

  2.母乳的媽媽要嚴格保持乳頭的衛生,餵奶粉的也要保證奶具的衛生。

  對於母乳餵養的寶寶來說,媽媽在餵哺前應用肥皂清洗雙手和乳頭,擦拭乳頭的毛巾也應消毒後再使用。人工餵養的寶寶,奶瓶及滴管均應清洗乾淨並高溫消毒後才能給寶寶使用。測奶液溫度時,父母可以在手背上滴一滴,而不要直接吸橡皮奶嘴,以避免細菌傳播。

  父母們還要知道一點,不要過分的親吻寶寶的嘴,否則會將大人口中的致病微生物,如細菌、病毒等,傳染給寶寶。寶寶抵抗能力差,很容易因此而引發疾病。

  3.不要讓寶寶含著奶嘴入睡。

  寶寶有很強的依賴性,比如有些孩子喜歡含著奶嘴入睡,而父母也為了安撫寶寶,也喜歡讓寶寶含著奶嘴入睡,這種錯誤方式是造成寶寶奶瓶齲的主要原因。另外,也不要讓寶寶含空奶嘴入睡,這會限制寶寶口腔內正常的唾液分泌,還會對寶寶日後牙齒的生長造成影響。

  4.對於護理新生兒口腔衛生,做父母的要知道的禁忌。

  首先說說什麼是“馬牙”。胎兒在6周時,就形成了牙的原始組織,叫牙板。而牙胚則是在牙板上形成的,以後牙胚脫離牙板生長牙齒,斷離的牙板被吸收而消失。有時這些斷離的牙板形成一些上皮細胞團,其中央角化成上皮珠,有些上皮珠長期留在鎖骨內,有的被排出而出現在牙床黏膜上,即為“馬牙”。當寶寶出“馬牙”時,最好諮詢醫生,家長不要擅自處理。

  禁忌一:挑“馬牙”。

  有些父母採用不潔的針去挑刺“馬牙”,結果常引起口腔感染,甚至併發新生兒敗血症、化膿性腦膜炎等嚴重全身疾病,威脅新生兒健康和生命。

  禁忌二:擦拭口腔。

  由於新生兒口腔黏膜柔嫩,如果用不潔之物擦拭口腔,易引起口腔黏膜上皮及黏液腺增生。

  孩子不會說話,如果不舒服只能用哭來表達,而做父母的一定要仔細觀察孩子的哭聲是否正常,如果發現孩子有應該喝奶但不喝的情況,只是一味的哭,父母就要看孩子是否有了口腔疾病的發生,自己不能分辨就一定找兒科醫生給予診斷,找出原因,以免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

  正常新生兒無需做口腔護理,只需奶後擦淨口脣、嘴角、頜下的奶漬,保持面板粘膜乾淨清爽即可。如患了口炎或其他口腔疾病則需做口腔護理。準備用物:護理籃內放治療碗一個,內放生理鹽水浸泡的大棉球6個,消毒液體石蠟油1瓶,或煮沸過的食用植物油也可以,小鑷子1把,棉棒1包,小茶壺1個***內放溫水***,小毛巾兩塊。

  操作步驟:做口腔護理前,先洗淨雙手,將新生兒側臥,用毛巾圍在頦下及枕上,防止沾溼衣服及枕頭。用鑷子夾住鹽水棉球1個,先擦兩頰內部及齒齦外面,再擦齒齦內面及舌部,每擦一個部位,至少更換一個棉球。注意勿觸及咽部,以免引起噁心。擦洗之後用毛巾擦淨面部及嘴角,口脣乾燥者塗以石蠟油或食用植物油,口腔內根據需要塗藥。注意做口腔護理時使用的物品一定要清潔衛生,經過消毒方可使用。棉球蘸取的溶液不可過多,防止嬰兒將溶液吸入呼吸道,操作時動作要輕,棉球要夾緊,防止棉球掉到口腔後部,堵住咽喉部造成窒息。

  新生兒口腔護理操作流程

  準備

  操作者準備:著裝規範、洗手

  評估:患兒病情,口腔情況***有無出血、潰瘍、感染等***,解釋

  用物準備:治療碗2個***分別盛制黴菌素甘油、2%碳酸氫鈉溶液棉籤***壓舌板、電筒、彎盤、小膠單、水杯***盛溫開水***、棉籤、紙巾

  檢查

  協助患兒取舒適體位

  凳下鋪巾,置彎盤於口角旁

  電筒檢查口腔

  清洗口腔

  用棉籤蘸溫開水溼潤口脣

  以2%碳酸氫鈉溶液棉籤擦洗頰部、牙齦、硬顎、舌面***勿觸及咽部、橫向擦洗***

  以制黴菌素甘油棉籤擦洗頰部***弧形擦洗***牙齦、硬顎、舌面***勿觸及及咽部 橫向擦洗***、溫開水溼潤口脣

  清洗後護理 口腔疾病患兒按醫囑塗藥

  整理:整理床單位

  協助患兒取舒適體位

  整理用物、分類處理

  洗手、記錄

  備註:

  1、動作輕柔。

  2、棉籤不可過溼,防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