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蕁麻疹的治療方法

  小兒蕁麻疹,俗稱風疹團,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面板病,主要表現為面板大小不一的紅斑性及水腫性反應,常伴瘙癢,其基本病變為面板黏膜的毛細血管暫時擴張和滲透性突然增加。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1.尋找和清除致敏原

  治療導致蕁麻疹的疾病,自身免疫性蕁麻疹治療困難,給予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或血漿透析可使症狀緩解。

  2.區域性塗抹止癢洗劑

  如爐甘石洗劑***加入薄荷腦***或氧化鋅洗劑。

  3.藥物治療

  ***1***口服抗組胺類藥物,如馬來酸氯苯那敏片,或鹽酸異丙嗪;第二代H1受體拮抗劑具有療效好,無明顯中樞抑制作用等優點,可用於2歲以上兒童,如鹽酸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均為每日一次口服。鈣劑及維生素C可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有利於症狀緩解。H2受體拮抗劑***如甲氰米胍、雷尼替丁***與H1受體拮抗劑聯合應用,可治療腹痛明顯的急性蕁麻疹。賽庚啶可用於慢性或寒冷性蕁麻疹的治療。

  ***2***對頑固病例可酌情應用潑尼鬆片口服或氫化可的鬆靜脈滴入,但不做常規用藥。

  4.對症治療

  出現支氣管痙攣或喉頭水腫的患兒可用1:1000腎上腺素液皮下注射。

  5.脫敏治療

  對常規藥物治療效果不好的慢性蕁麻疹,可根據變應原皮試結果,給予相應脫敏治療,往往可取得一定療效。

  ***二***

  驗方一

  組成:當歸20克,黃芪30克,艾葉10克,大棗10枚,香附15克,荊芥20克,麻黃10克,細辛5克,黃芩20克,陳皮20克,沙棘果25克,黨蔘25克。

  用法:此為成人劑量,兒童酌減。日服3次,每次服藥量約200毫升左右。

  功用:養血,祛風,止癢。

  主治:蕁麻疹,丘疹性蕁麻疹,面板瘙癢症。

  驗方二

  組成:麻黃,連翹,荊芥,殭蠶,桑白皮,赤小豆,生甘草。

  用法:各味藥物均予常規劑量,小兒一般用1/3-1/2成人量,麻黃生用,煎時後下,全藥先用水浸泡30分鐘,再煎煮30分鐘,每劑煎2次,將2次煎出的藥液混合。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

  主治:丘疹性蕁麻疹。

  加減:若風盛癢劇,風團多,要酌加祛風藥如防風、鉤藤、蟬脫;若溼盛皰多且大,可酌加苡仁、車前子以加強利溼之效,若熱盛皮疹紅赤,可酌加梔子、黃芩以長清熱之能;若平素血虛,面白舌淡,脈濡細,可酌加當歸、生地、白芍、丹蔘以益其不足;若搔破面板,繼發感染而生膿瘡、糜爛,則本方宜去麻黃、殭蠶,加蒲公英、苡仁、敗醬草等,重在清熱解毒。

  驗方三

  組成:路路通10-20克,烏梅6-10克,地龍6-10克,北防風6-10克,蟬衣3-6克,丹皮6-10克,甘草3-10克。

  功用:疏風清熱,涼血活血,解毒通絡,透疹止癢。

  主治:過敏性面板病風熱型,症見皮損為丘疹、紅斑或風團,伴有輕度發熱、口渴、瘙癢等症,舌苔薄黃,脈象浮數。

  加減:血虛者加當歸;氣虛者加黨蔘、黃芪;有表證者加荊芥。

  非驗方類:荊芥6克,防風6克,大胡麻9克,威靈仙9克,何首烏9克,白蘚皮12克,水煎前服。

  ***三***

  1、非藥物治療 在少數情況下,慢性蕁麻疹病例能發現病因,處理必須直接針對其病因。可以從病史中確定加重因素,例如熱、緊身衣服、應激反應、酒精等,對物理性蕁麻疹的誘發性刺激應儘可能避免。若有清楚的誘因則應忠告預防方法,例如寒冷性蕁麻疹的病人應遮蓋暴露的面板。2、藥物治療

  ***1***一線治療藥物:抗組胺藥是慢性蕁麻疹的主要治療藥物,它們能減少瘙癢、風團。

  ***2***二線治療藥物: 皮質類固醇激素:對慢性蕁麻疹應用足量的抗組胺藥無效時為縮短病症偶需口服皮質類固醇激素。 腎上腺素:對脣黏膜的血管性水腫,可直接用腎上腺素噴霧吸入能取得一定療效。 甲狀腺素:慢性蕁麻疹病人出現甲狀腺自身免疫時,甲狀腺自身抗體陽性,可應用甲狀腺素治療。 白三烯受體拮抗劑:慢性蕁麻疹單用抗組胺藥治療是困難的,常不能獲滿意結果。孟魯司特是一種白三烯受體拮抗劑。 磺胺吡啶:可用於慢性蕁麻疹、遲發性壓力性蕁麻疹的治療。 其他:秋水仙鹼、羥氯喹、氨苯碸和消炎痛治療蕁麻疹性血管炎明顯有效。

  ***3***三線治療藥物:免疫抑制劑。 當然藥物治療一定要按照醫生處方以及病人積極配合,按時用藥,不吃能引起過敏的食物就會慢慢好起來。 據專家介紹,小兒蕁麻疹平時要注意保養,因為此病如果發作一次後,大多數還會出現反覆發作的現象的。在秋季和冬季時,需要提前做好避免風寒的措施,易反覆的小朋友可以平時多吃紅棗、黑木耳等等補血食物。同時家長也不要太過擔心,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抵抗力越來越強,一些小兒蕁麻診就會自動好轉起來的,不過在發現病情後還是需要到醫院做正規的。